价格弹性公式(经济学)

民以食为天,人们对食品价格波动更为敏感。2021已进入尾声,然而11月后,多家食品行业上市公司宣布上调旗下产品价格,似乎为冬季的到来更增添了一份寒意。

食品价格上涨是一个讯号,下一步会不会传导到其他消费品领域呢?

经济学:当食品价格上涨后,其它消费品也会跟风涨吗?

蔬菜涨价之后,油盐酱醋齐涨价

在前段时间的蔬菜涨价潮之后,为这一波涨价打头阵的是油、盐、酱、醋4种产品。

10月13日,海天味业(603288.SH)打响食品涨价第一枪。酱油、蚝油、酱料等产品价格上涨3%-7%。

“中国最大制醋企业”的恒顺醋业(600305.SH)11月2日称对部分产品调价,幅度在5%-15%左右。加加食品(002650.SZ)11月4日宣布酱油、蚝油、料酒、鸡精和醋涨价,幅度3%-7%。

雪天盐业(600929.SH)称,雪天小包食盐调价幅度在10%以内。

苏盐井神(603299.SH)和云南能投(002053.SZ)均已上调盐价。云南能投调价幅度高达30%-35%。

而油业龙头金龙鱼(300999.SZ)早在2020年底和今年3-4月份进行了价格调整,幅度达10%-15%,但目前原料上涨的幅度仍高于价格上涨幅度,所以价格仍有进一步上探的可能。

经济学:当食品价格上涨后,其它消费品也会跟风涨吗?

相关机构分析,此番食品价格纷纷上涨,与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上涨导致原材料价格上扬、成本提高,有直接关系。

一般来说,产品提价相较于原材料成本的上涨有1-2个季度的滞后期。

食品涨价后,为啥其他消费品也会跟风涨?

当食品价格上涨后,很多人都好奇其他消费品为什么也会跟着涨价呢?因为根据经济学中最经典的供需平衡原理:食品价格上涨,那老百姓就得花更多的钱去购买食品,手里可用于购买其它消费品的货币就会变少,相当于需求减少了,但其它消费品的供给短期内并没有明显变化,因此按照供需平衡原理,其它消费品应该降价才对呀?

经济学:当食品价格上涨后,其它消费品也会跟风涨吗?

我们要是这么想就大错特错了,在经济学上有一个概念叫需求价格弹性,是指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计算公式是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除以价格变化的百分比。

当市场中投放过多的流通货币,而商品供给却没有相应增加,那么就会导致过多的货币去追逐较少的商品,货币和商品之间的供求失衡,货币供给大于需求,结果商品价格上涨,通货膨胀发生了。

通胀发生后,由于各种商品的价格需求弹性不一样,商品涨价在时间表上体现出有先有后。

通胀大幕拉开时,即使食品价格上涨,人们一般也不会放弃购买,也就是说它的需求价格弹性较小,那么食品的总需求量就不会下降,基本维持不变,食品生产方的销售额由于价格上升相应提高,食品价格上涨就会被买卖双方确认,食品价格上涨在通胀阶段第一轮试探中就形成。

经济学:当食品价格上涨后,其它消费品也会跟风涨吗?

而当其他消费品价格上涨时,比如沙发,由于其较大的需求价格弹性,价格上涨必然会造成短期需求量下探,卖家的销售额下降,为了挽回损失,维持利润,只好回调价格,此类商品价格上涨在通胀第一轮中试探失败。

但是如果把时间拉长,持币观望的人对某些消费品的需求,在遏制一段时间后,也会产生反弹,最后妥协。所以其他消费品在通胀阶段后几轮试探中也会形成,紧随食品价格的上涨的步调。

这就是食品价格上涨引领其他消费品价格上涨的原因。用更通俗的原理来解释,就是说食品价格的上涨并不会导致需求减少,因此每个人的生活成本都增加了,企业为了养活这些人就不得不给他们提高收入,那么企业的成本增加了,为了生存就不得不提高商品价格。

经济学:当食品价格上涨后,其它消费品也会跟风涨吗?

央行提出的“物价温和上涨”,已为未来定调

3月6日美国1.9万亿美元经济刺激计划通过。

再加上之前同样为了缓解疫情的货币超发,美国已经超发了5万亿美元。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我们不可能置身事外,该怎样迎接这场史无前例的货币超发挑战?

如果中国跟进通胀,将超发货币引入到资本蓄水池,股市或房价大涨,或可保持消费品价格的稳定。

但这样做会与“房住不炒”的政策相悖,房价失控会产生更大的金融风险,还会降低人们的生活幸福感。股市上涨过快同样会吸引国际游资来割韭菜,老百姓的血汗钱甚至会血本无归。

经济学:当食品价格上涨后,其它消费品也会跟风涨吗?

如果我们不跟进通胀,人民币会相对美元升值,不利于出口,中国的出口企业会蒙受损失,相关行业举步维艰,失业率增加。

这样就陷入两难的境地了,但是输入性通胀是不可避免的,因此在今年年初的时候,央行就提出了“物价温和上涨”的概念。

也就是通过消费品领域的物价较平稳上涨来缓释通胀。

其实从之前的“房住不炒”及降低股市预期的策略,国家就已经对美国的输入性通胀开始应对了,中国改革开放几十年的成果是断断不能拱手让人的。

经济学:当食品价格上涨后,其它消费品也会跟风涨吗?

所以,明白了其中的逻辑,大家对于近期的物价的变化,就可以心中有数了,不必过于惊慌。

淡然处之,安之若素。

免责声明:本文章由会员“张夕”发布如果文章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于本站联系

张夕
免责声明:本文章由会员“张夕”发布,如果文章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