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微烟多少钱一盒(1950年毛主席赴礼堂看戏)

前言

1950年毛主席赴礼堂看戏,坚持为大师谭小培点烟:大家都是同志嘛

图|毛主席在书房接见谭富英以及谭元寿

1950年初的一天,京剧大师谭富英在朝阳门内南小街的陆军医院演出。

谭富英是谭派第四代传人,谭派最早可以追溯到清朝道光年间,是京剧门中第一个门派,创始人为谭小培的祖父谭志道,谭门到了第二代时,谭鑫培已经成为了享誉全国的京剧大师,杨小楼、梅兰芳等京剧大师,都曾是出身谭鑫培门下,有“伶界大王”的美誉。

到谭小培时,谭门已经到了第三代,并亲眼见证了新中国的建立。

谭富英是谭小培的儿子,到新中国建立时,也已经是闻名全国的京剧大师,也因青出于蓝,而被誉为是“新谭派”,就连毛主席也是谭富英的戏迷。

一听说谭富英在朝阳门演出,毛主席立即前往礼堂观看,到现场后,观众看到是毛主席到来,立刻欢声雷动,谭小培在后台看到毛主席到来后,立即代表后台演员,到观众席迎接毛主席。

虽然仅仅只是见过这一面,但毛主席的音容笑貌,给谭家人留下了很深刻的影响……

谭家人论新旧社会

谭氏一门缘起于清代同治年间,在那个旧社会,谭家人曾经历过让人难以想象的辛酸。

伶人作为戏剧的表演者,社会地位本身并不高,无论你在台上有多么风光,到了台下也不过就是一个戏子,甚至更多的时候,还会被当做祸国殃民的代名词。

欧阳修就在《新五代史》中,著有“伶官传序”一文,讲述后唐庄宗李存勖,是如何因宠幸伶人而招致亡国的。

京剧谭门的创始人,是谭鑫培的父亲谭志道。

谭志道生于1808年,说起来谭志道本身并非是科班出身,一开始只是一个戏剧爱好者,逐渐接触得多了,就转化为职业演员,后来也登台演出,擅长演老旦,有时也能演老生。虽然有关这位老艺术家生平事迹并不太可考,但自从登台演出,谭志道在业内逐渐发展,已经是小有名气。

1950年毛主席赴礼堂看戏,坚持为大师谭小培点烟:大家都是同志嘛

图|谭鑫培

据谭富英谈及曾祖父谭志道时,曾有这样一句话:唱念字音多用湖北音,似今日汉剧唱念字音。”

谭志道登台表演的年代,正是京剧艺术成行的年代。

京剧的起源是来源于徽剧,徽剧本身是以戏曲声腔昆山腔,当时的徽州商人富甲一方,江南富户都蓄养戏班,到乾隆五十年左右时期,徽商将戏班带到了北京,逐渐与北方汉戏结合,为京剧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谭志道是湖北黄陂人,是湖北腔汉戏的著名艺人,后来自己创立了戏班,开始走南闯北的唱戏,1853年,谭志道将汉调老旦表演艺术带到了北京。

由此也奠定了谭门的基础。

谭鑫培是谭志道的儿子,后来跟随父亲一起去北京,并将这门技艺继承下来,并逐渐发扬光大,是谭门艺术的创始人。

但旧社会艺人地位低下,在谭鑫培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尽管当时谭鑫培已经是闻名全国的京剧大师,可依然要受到当权者的欺辱。

1950年毛主席赴礼堂看戏,坚持为大师谭小培点烟:大家都是同志嘛

图|谭鑫培在《定军山》饰黄忠的剧照

1917年4月14日,北洋政府为了欢迎进京的广西督军陆荣廷,专程在金鱼胡同的那家花园开堂会,因谭鑫培是有名的京剧大师,故而邀请他登台演出。

可谭鑫培当时已经是七十岁高龄,而且体弱多病,实在难以登台演出,所以只好婉言谢绝,哪知道这一谢绝,竟然得罪了当局,当局遣人来传话给谭鑫培:如果不去,不但不释放谭霜(谭鑫培孙子,因犯案被关押),还要连你一起关押。

为逼迫谭鑫培登台演出,当局还专门派来四名巡警,名为迎接,实为押送,没办法谭鑫培只好振作精神,到那家花园演出。

到了地方以后,谭鑫培一见门口贴的戏单子上写的戏码(节目名称)是《洪洋洞》,不由得吃了一惊,《洪洋洞》是京剧中著名的一段,讲述的是杨六郎杨延昭派遣孟良赴洪洋洞盗取父亲杨继业的骸骨,焦赞暗中相随,因洪洋洞内光线昏暗,焦赞误将孟良当做敌将一斧子劈死,发现后懊悔不已,于是将盗出的骸骨交由老军送回,自刎于洞外,杨延昭听闻噩耗后,不觉病重,与妻子母亲诀别后病逝。

这出戏本身无问题,可在谭鑫培看来,自己的师傅程长庚去世前唱的也是这一出,触景生情之下,大有大祸临头的感觉,病情不觉又重了三分。

考虑到身体无力支撑唱完全本戏,谭鑫培只好恳求,从“探病”一场唱起。

俗话说“戏比天大”。

1950年毛主席赴礼堂看戏,坚持为大师谭小培点烟:大家都是同志嘛

图|谭鑫培便装照

即便是谭鑫培病势沉重,可一登台,便立时神采奕奕,谭鑫培强打精神,丝毫不见病容,直至终场还是精神抖擞,但唱完以后,谭鑫培回到后来,便立时晕倒在桌子上。据在戏中与谭鑫培同台饰演八贤王的贾洪林事后称:

“我与老板一起演唱多年,从来未有见过像他这一次的神情异常,特别是双目炯炯发光,咄咄逼人,吓得我不敢正眼看他。”

可唱完这出戏以后,谭鑫培又气又累,病情加重了不少。

1917年5月10日,谭鑫培病逝于京城宣内大街大外郎营1号寓所,享年71岁。

谭鑫培的遭遇,对于谭家人而言,是一场不小的灾难。更为关键的是,谭家人对时局、对社会、对压迫的那种无力感,尽管谭家人只是想本本分分的唱戏,可在那个年代里,还是有太多的身不由己。

谭鑫培去世时,儿子谭小培就陪伴在父亲身边,对父亲的遭遇,始终是记挂于心。

相比于父亲,谭小培尽管也能登台演出,风格上类似于父亲,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谭小培的名气还不如自己的儿子谭富英。

上世纪三十年代,北平报纸上刊载过一副漫画,是调侃谭门祖孙三代的。

画中中间坐的是谭小培,上首端坐的是谭鑫培,下首是儿子谭富英,谭小培对上首的父亲说:你儿子不如我儿子,接着又对下首的谭富英说:你父亲不如我父亲。

1950年毛主席赴礼堂看戏,坚持为大师谭小培点烟:大家都是同志嘛

图|谭小培与儿子谭富英、孙子谭元寿合影

有人后来把这幅漫画给谭小培看,谭小培看后不仅不生气,反而还大笑:“画家把我在谭门想起的作用给画出来了。”

相比于父亲和儿子在京剧艺术上的成就,谭小培可能略有不如,但谭小培接受过新式教育,懂得英语,还会开车,可以说是那个年代新式人物的代表,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面,谭小培负责的是家里百余口人的生活开销,并且还为自己的儿子谭富英外出演出谈戏码、定包银,安排剧目和日程。每次儿子外出演出,谭小培都是亲自陪同,并为其控场,有些时候如果这出戏唱得好,还要安排多演机场。

当然谭小培也不刻意安排儿子多演,每次都是适可而止,这样好下次再谈提高包银。

可以这么说,谭小培不仅仅是一个京剧大师,更是一个杰出的经营管理人才。

也是在父亲的帮助下,谭富英在四十年代初时,就与马连良、杨宝森、奚啸伯并称为京剧四大须生。

毛主席亲自为谭小培点烟

一晃眼的功夫,到了1949年新中国建立,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京剧、相声等艺人的生活环境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过去社会地位低的情况,早已经不复存在。1949年9月30日,著名的京剧大师梅兰芳先生,当选为全国政协常务委员,并多次出国演出,在国际上享有极大的声望。

1950年年初的一天,朝阳门内南小街的陆军医院礼堂,京剧大师谭富英演出《红鬃烈马》的一折《武家坡》。

1950年毛主席赴礼堂看戏,坚持为大师谭小培点烟:大家都是同志嘛

图|谭小培与儿子谭富英

也就是在演出当天,毛主席不知道什么时候听说了消息,也赶来现场看戏,受到了礼堂里群众热烈的欢迎,尽管谭小培当时已年事已高,可听说了消息后,还是亲自到了观众席去迎接毛主席。

“戏还没开始,还是先请主席到后台休息一下吧。”

有人建议谭小培请毛主席到后台去,顺便可以看看演员,谭小培在旁边连忙劝道:

“戏还没有开始,现在到后台不合适,影响演员情绪,还是戏散了再去慰问大家的好。”

毛主席欣然同意,笑容满面地拉着谭小培一起坐在了观众席上。

“锵锵锵锵……

随着一阵敲锣声,大戏缓缓地拉开序幕。

毛主席坐在台下观众席,一边看戏,一边拉着谭小培津津有味地聊起京剧中的谭派艺术。就连谭小培也十分惊讶:“没想到毛主席这么了解我们谭家。”毛主席哈哈一笑说:“我不懂,但我喜欢看,看得多了,不免一知半解,我这也算是自学成才了。”

两人聊着天,毛主席顺手从口袋里取出了烟,谭小培赶紧将自己身上带的烟也拿了出来,敬给了毛主席。

“我们交换一支,你吸一支我这个尝尝。”

1950年毛主席赴礼堂看戏,坚持为大师谭小培点烟:大家都是同志嘛

图|毛主席

毛主席顺手接过了谭小培的烟,并拿出火柴就要给谭小培点上。

“使不得,使不得,这可使不得。”

谭小培连忙推辞。

不过毛主席却并没有停下手上的动作,而是笑着对谭小培说:

“大家都是同志嘛,难道你高兴我脱离群众吗?”

再三推辞不得,谭小培也只好任由毛主席为自己点烟,这一幕也让躲在后台看的谭元寿惊讶不已。

谭元寿是谭家第五代的传承人,是谭富英的长子,也登台演出多年,当时正在后台伺候父亲谭富英,听说毛主席也来到了礼堂,少年心性的他好奇毛主席长什么样子,于是悄悄掀开后台的布帘看,这不看还好,这么一看,谭元寿差点惊掉了手里的茶壶。

一直以来,谭家人都吃尽了旧社会的苦,在那个年代,唱戏的伶人社会地位低下,时常遭到欺压,曾祖父谭鑫培的遭遇,家里人不知道说过多少遍,如今时隔三十年,曾经过往惨痛的经历,到今天已然彻底不在,昔日的伶人居然能够和毛主席这样的国家领导人并排坐在一起,这在当年几乎是不可能想象的一件事。

1950年毛主席赴礼堂看戏,坚持为大师谭小培点烟:大家都是同志嘛

图|谭富英

谭富英演出结束后,毛主席专程到了后台慰问演员,并夸赞谭富英的表演名不虚传。

这一切的变化,让谭家人感觉到了不一样的温暖。

谭富英曾多次与毛主席见面,除了欣赏表演,毛主席还时常与谭富英一起聊起京剧艺术。

有一次,毛主席看见谭富英在《空城计》中扮演的诸葛亮,身上居然挂着朝珠,下台后专门和他说起了这件事:

“朝珠在明朝就是佛珠,清朝的皇帝赏赐给官员,也就称之为“朝珠”;朝珠是清朝的,诸葛亮是汉朝的,三国时期,佛教还没有传入我国,何来佛珠?戏台上的诸葛亮是不该戴朝珠的。”

谭富英虽然出身旧社会,却也熟知历史典故,他给毛主席说了“诸葛亮”为何戴朝珠?

原来谭鑫培在过去曾被召进宫去表演,后来被宫里赏赐了朝珠,每次表演时不敢不戴,可谭鑫培是京剧大师,他一戴上,别人就开始争相模仿,导致了后来形成了风气。

不过听毛主席说了以后,谭富英就再也没有戴过朝珠。

还有一次,毛主席看了谭富英与裘盛戎演的《捉放曹》,听到台上谭富英唱到:“休流泪来免悲伤,忠孝二字挂心旁,同心协力把业创,凌烟阁上把名扬”,毛主席本能的皱了皱眉头。熟悉历史的他当然能听出唱词之中的问题。

1950年毛主席赴礼堂看戏,坚持为大师谭小培点烟:大家都是同志嘛

图|谭富英与同僚赴朝鲜战场慰问演出合影(左三至左五裘盛戎、谭富英、言慧珠)

凌烟阁是唐代的,按理来说是不应该出现在三国时期的。

下台以后,毛主席与谭富英、裘盛戎反复商量,最终确定,将原唱词改为“匡扶汉室把名扬”。

谭富英后来还对别人说起过这些故事,言语间对毛主席满是尊敬。

四世同堂

新中国建立以后,谭派京剧也随之发扬光大。

1950年夏,京剧剧作家翁偶虹创作了《将相和》,本来一开始是答应李少春、袁世海的,可谭富英听说以后,专程到翁偶虹家中探望,见到本子以后,希望能编出,在征得李少春同意以后,谭富英、裘盛戎排出了新中国第一出历史京剧《将相和》,在上海天蟾剧场公演,一连演了40多场,几乎场场爆满。

谭富英逐渐淡出舞台以后,儿子谭元寿又挑起大梁。

而在所有的谭派大师中,最为人所熟知的就是谭元寿,上世纪六十年代,谭元寿因出演了《沙家浜》中的男一号新四军指导员郭建光而出名。

1950年毛主席赴礼堂看戏,坚持为大师谭小培点烟:大家都是同志嘛

图|谭元寿饰演《沙家浜》中新四军指导员郭建光

1964年初,谭元寿正在长春拍摄京剧电影《秦香莲》,忽然接到一封电报,要他马上回北京报到。

等到谭元寿千里迢迢赶回北京的时候才知道,京剧院要拍摄一部现代戏《芦荡火种》,还要赶在1964年的京剧现代戏观摩演出大会上演。

说起来谭元寿在接到这个任务的时候,时间上非常紧张,之前京剧院就将改编的戏剧搬上过舞台,但在1963年12月5日审查时,审查人员认为该剧没有脱离传统戏的框架,要求编剧做进一步的加工,编剧改进了剧本中部分情节后,京剧院在演员阵容上也进行了部分加强。

谭元寿这才应邀回北京,饰演男一号郭建光。

1964年4月27日,党和国家领导人刘少奇、朱德、周恩来、邓小平、陈毅等观看了由谭元寿主演的《芦荡火种》,并推荐给毛主席,毛主席于7月23日观看了《芦荡火种》后,提出了自己的意见:

第一,新四军的音乐形象不饱满,要鲜明地突出新四军战士的音乐形象;第二,军民鱼水关系不够突出,要加强军民关系的戏;第三,戏的结尾是新四军利用胡传魁结婚,化妆成吹鼓手、桥夫,搞出其不意的袭击。这样的结尾成了闹剧,全剧就成为风格不同的两截子了,应该改为新四军正面打进去,突出武装斗争的作用,强调用武装的革命消灭武装的反革命。

1950年毛主席赴礼堂看戏,坚持为大师谭小培点烟:大家都是同志嘛

图|谭元寿

谈到剧名《芦荡火种》时,毛主席认为:

“芦荡里都是水,革命火种怎么能燎原呢?再说,那时抗日队伍已经不是火种,而是火焰了嘛。既然故事发生在沙家浜,中国有许多戏用地名为戏名,这出戏就叫《沙家浜》 吧。”

根据毛主席的意见,新修改后的《沙家浜》,极大地加强了作为主人公郭建光的戏份,结尾也改成了郭建光率领新四军连夜奔袭,攻进了胡传魁的宅院。

《沙家浜》中,谭元寿所饰演的主角郭建光,几乎无可替代,后来在上海剧院一连演了40多场。成为了那个年代人们心中最美好的记忆。

尽管谭元寿后来不再作为郭建光继续出现在舞台上,但作为谭门第五代传人,他始终坚持在舞台上,并教育子女,将谭门技艺发扬光大。

谭家第六代是踩着新中国建立的钟声出生的。

1950年毛主席赴礼堂看戏,坚持为大师谭小培点烟:大家都是同志嘛

图|谭孝曾

1949年3月,谭元寿的儿子出生,孩子的出生带给了这个家里极大的喜悦,作为家族中最长一辈儿,谭小培十分高兴,谭富英叮嘱谭元寿:“四世同堂,元寿,你可得好好给你儿子取名字。”

谭元寿仔细想了想,对家人说:“想好了,要他孝敬曾祖,就叫孝曾吧。”

谭孝曾出身后,父亲谭元寿对儿子的教育十分严厉,并不轻易说好,谭孝曾后来回忆,那时候从父亲口中,最多不过听到“还不错”的表扬,“还不错”成为了对他最大的褒奖。

1962年,谭富英带着儿子谭元寿,孙子谭孝曾一起到中南海为毛主席表演,三代同堂的景象也让毛主席十分高兴,谭元寿事后回忆:

“我们唱完后,毛主席很风趣,管我父亲叫谭先生,管我叫小谭,管我儿子孝曾叫小小谭。那天特别荣幸,毛主席还请我们爷仨吃了饭……”

1950年毛主席赴礼堂看戏,坚持为大师谭小培点烟:大家都是同志嘛

图|谭元寿、谭孝曾(右一)、谭正岩(左一)一起演唱京剧

谭门代表人物中,谭小培于1953年去世,而谭富英于1977年去世,而谭元寿是在2020年10月9日在北京离世,享年92岁。

如今谭派艺术后继有人,谭孝曾是谭派艺术第六代继承人,也是国家一级演员,而他的儿子谭正岩,是谭派艺术第七代继承人,为了不堕父祖的名声,谭正岩每天都要早起练功夫,吊嗓子,当谈到自己为何如此辛苦时,谭正岩风趣的说了一句:

“谁叫我姓谭呢!”

免责声明:本文章由会员“马熙一”发布如果文章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于本站联系

马熙一
免责声明:本文章由会员“马熙一”发布,如果文章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