捡的苹果7能卖多少钱(70年代)

捡废品能发家?说起来大家肯定不相信,但在此前曾真的先后发生过两起相关案例。

后者是一位重庆老人拿着一根重达两百斤的铁棍前去贩卖,摊主给到六十五元的高价令他十分开心,结果没成想下一秒一众警察和文物局的考古专家便来到了现场。

70年代,拾荒老人捡7斤铁棍,熔炼后卖了1.2万,专家:这是国宝

专家一把捧过“铁棍”随即愤慨地对着摊主表示:

“你说这就值60块钱?这件文物说是值六千万还差不多!”

专家的一席话惊呆了老人和摊主,不过毕竟不知者不怪,他们也就没再为难二人,只是既庆幸又惋惜地说道:

“若是西北的那根铁棍我们也能早些发现就好了,那可比这个要珍贵的多...”

专家所说的正是前者,是一位西北拾荒老人靠着捡到“铁棍”随即发家致富的事情,可他们为何会如此惋惜呢?

原来,虽然那根“铁棍”比这根价值更高,但遗憾的是由于老人的“不识货”,这件珍贵的文物已经“香消玉殒”了。

70年代,拾荒老人捡7斤铁棍,熔炼后卖了1.2万,专家:这是国宝

一、拾荒老人寻到宝物

上世纪七十年代,由于国际形势的缘故,国家被迫只得将大部分的经济用在了发展工业以及国防科技上。这固然是功在未来千秋的伟大决策,可那时的中国还未彻底开放,经济本就落后,所以各地方百姓的生活条件自然受到了一些影响。

70年代,拾荒老人捡7斤铁棍,熔炼后卖了1.2万,专家:这是国宝

东北、华北、东南地区还好些,但一些原本就十分落后且自然灾害频发地偏远地区就有些遭不住了,尤其是西北地区,在地理、地区等诸多原因下,这里更是成为了落后的代名词。

虽然面对这一情况国家积极应对,派出了大量人力物力前去建设西北,可发展总需要些时间不是?故而那时西北地区的百姓过得依旧是十分艰苦。

以内蒙古地区为例,彼时由于年轻人都跑去南方发展,各家各户全都是留守老人、留守孩童。老人们本就没有收入来源,也无法干一些重活累活,无奈为了维持生活、为了养活孩子他们就只好去“捡破烂”,成为了人们口中的拾荒老人。

而今天视频的主角王老汉也是如此。作为一名六旬老人,王老汉在内蒙古住了一辈子,从事了几十年的艰苦劳动,退休后一下子清闲了他还有些不习惯,于是为了帮助儿女减轻压力,也出于实在闲不住,他就在村里做起了收废品的工作。

70年代,拾荒老人捡7斤铁棍,熔炼后卖了1.2万,专家:这是国宝

按照一般情况,王老汉四五点钟开干直到晚上六点结束,一天大概能赚个几毛钱左右,钱不多但勉强够吃饭,他也一直都很满足。本本分分的王老汉从未想过发财,更没想过一夜暴富,然而令他感到意外的是,就在一次拾荒的过程中,一根“铁棒”的出现却彻底改变了自己的人生。

那是一个烈日当空的晌午,王老汉这天的运气很差,捡了一上午的废品都没什么收获,无奈之下他只得选择回家休息,可正当他一边暗道倒霉一边踢着石子之际,右脚却忽然踢到了一根硬物。

王老汉疼得够呛赶忙皱起眉头向地面看去,映入眼帘的竟是一根埋在土里的“铁棍”。铁棍未生锈处映着日光显得格外耀眼,仔细看去还能从中发现几个神秘的字符。但对于一个六十岁的拾荒老人而言,他看不清也根本没朝文物的方向去想,王老汉只是觉得:

“太好了,把它卖了今天就能吃顿肉了。”

70年代,拾荒老人捡7斤铁棍,熔炼后卖了1.2万,专家:这是国宝

王老汉兴高采烈地将这根“铁棍”挖了出来,将其拿在手里,感受着六七斤的重量,他是怎么看怎么喜欢。的确按照当时的铁价计算,一根六七斤的铁棍就是大概八毛钱的价格,八毛钱在七十年代是足够一个老人大吃一顿肉食的。

拿着“铁棍”回到家,王老汉称过重量后一看正好七斤,此时的他已经想到一块吃肉的画面了,可就在这时一阵刺眼的金光却意外晃进了他的瞳孔之中。

“嗯?难不成是个金子做的?”

王老汉赶忙用水清洗了一下棍体,仔细一看竟然真的遍布金色的光泽,这可让他欣喜若狂,当天晚上抱着“金棍”一夜未眠不说,第二天天一亮他便将其带去了金店。

70年代,拾荒老人捡7斤铁棍,熔炼后卖了1.2万,专家:这是国宝

二、售卖宝物成为万元户

当时才早上六点,金店老板刚刚打开卷帘门就看到王老汉拿着一根铁棍站在门口,这诡异的景象顿时吓了他一跳。

的确拿着根棍子出现在金店,不知道的还真以为王老汉要抢劫呢,所以金店老板赶忙做出了防御的架势随即大声呵斥道:

“你是谁,你要干嘛?我告诉你这可是法治社会,抢劫是要判刑的!”

70年代,拾荒老人捡7斤铁棍,熔炼后卖了1.2万,专家:这是国宝

而此时的王老汉也意识到了自己的“架势”有些不妥,他不好意思地解释道:

“老板是我啊,村东头的老王,我不是抢劫是找你来鉴宝的,你看就是这根棍子,我怀疑它是金子做的。”

听闻王老汉的解释,老板这才认出了他的身份,于是他赶忙道歉并且将其带入了屋内。老板从事金店生意已有二十多年了,眼光向来很毒,仅仅是点了点重量,看了看成色他便肯定地表示:

“王老哥,你这棍子确实是金子做的不假,含量也算可以,只不过具体值多少钱就需要把它熔化提炼后再说了。”

70年代,拾荒老人捡7斤铁棍,熔炼后卖了1.2万,专家:这是国宝

这个老板当真是厚道,若是一般人看到无知老人身怀宝物,早就想着捡漏大赚一笔了,但他不仅没有拐骗老人,反倒是告知老人处理方式,到最后更是免费将熔炼喷枪借给对方,这等善心确实可嘉。然而此时的老板哪里知道,正是自己的一时心善却毁掉了一个价值上亿的倾城之宝!

在金店老板的帮助下,很快“金棍”就被提纯成了一块四斤多重的金砖,按照当时的金价计算,已经足能达到上万元。一万块钱不单是王老汉一辈子都赚不到的巨款,就连全中国那时都没有几个万元户,所以他没有丝毫犹豫就将金砖以一万两千元的价格卖给了老板。

拿着到手的巨款王老汉开心极了,不过他却并没有选择将钱存下,反而是尽情地挥霍了一番。王老汉先是盖了一栋新房,随后又买了几套时髦的新衣服,开始了顿顿吃肉快活潇洒的新生活。

70年代,拾荒老人捡7斤铁棍,熔炼后卖了1.2万,专家:这是国宝

一个拾荒老人瞬间成了“土大款”,这本就是一件令人既疑惑又羡慕的事情,所以没过几天几个好事的村民便向王老汉询问起了他发家致富的秘诀。起初听到有人询问,王老汉本不想理会,直到一次喝醉酒了他才将自己捡到“金棍”、售卖金砖,最终成为的万元户的事情说了出去。

听闻王老汉竟然捡垃圾捡到块金砖,当地村民们顿时沸腾了,纷纷询问“藏宝”地点不说,还拿着铁锹、锄头真的去附近挖了起来。当地村民刨掘土地,不种地不工作的事情很快传遍了十里八乡,最终也传到了一位考古学家的耳中。

三、“金棍”的来历

这位考古学家正是此前在内蒙古地区,发现战国时期匈奴人阿鲁柴登墓葬的人员之一,他们当时在墓中发现了大量珍贵的历史文物,包括青铜器、陶器、金器等等,而这其中最令专家们感到振奋的就要数那件价值连城的“鹰顶金冠饰”了。

70年代,拾荒老人捡7斤铁棍,熔炼后卖了1.2万,专家:这是国宝

鹰顶金冠饰

这件金器不仅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古匈奴的历史文化,更能协助历史学家们揭开匈奴人神秘的面纱。通过这件“鹰顶金冠饰”,一众专家果真了解到了不少匈奴人的习俗,可毕竟宝物只有一件上面的线索十分有限,故而研究也只得被迫中断。

这可愁坏了一众考古、历史、文物学家们,所以当这位专家得知墓葬周遭村庄挖出一根“金棍”时,自然就将其与几千年前的古文物联系在了一起。得知这一消息又获得了“金棍”出土时的基本特征后,当地的一支考古小队紧急出动,仅于第二天便赶到了王老汉的家中,询问起了文物的相关情况。

王老汉哪里知道什么匈奴人、考古、历史,他只知道东西是自己捡到的,获得的钱就是自己的!因此面对考古队员们的询问起初王老汉还是比较抵触的,还是直到大家承诺不会将金钱要回时,他这才将自己捡到金棍的地点、熔炼成金块前的细节、以及金占比七分之四的情况告知了对方。

70年代,拾荒老人捡7斤铁棍,熔炼后卖了1.2万,专家:这是国宝

得知金魂已经被熔炼,专家们的脸上无不露出了“暴殄天物”的神色,不过现在却并不是遗憾的时候,尽快挽救损失才是重中之重。

就这样,在王老汉的指引下考古队员们来到了金棍被发现的第一现场,在这里他们发现了大量的金属碎屑、金块。看着这些远比不上“金棍”的发现,一行人只好强忍着心痛,将其带回了研究基地。

通过长达一周的化验检测后,专家们发现这果然就是匈奴人残存的历史文物,并且还是汉朝汉元帝时期所产,而那件“金棍”经猜测评估后,专家们也是给到了其三亿元人民币的估价。七十年代的三亿元说是现在的三十亿都毫不为过,再加上它不可估量的历史价值,放到现今卖出个百亿都是极有可能的。

70年代,拾荒老人捡7斤铁棍,熔炼后卖了1.2万,专家:这是国宝

汉元帝

得知该情况后,专家们更加心痛了,因为汉元帝时期正值昭君出塞这一重大的历史事件,王昭君以一人之力维护了汉朝和匈奴之间长达五十年的和平岁月,正是有了这段缓冲期,汉朝才得以休养生息,汉武帝这才最终有了抗衡匈奴、彻底平息草原问题的本钱,而强大的匈奴也正是在此之后退出了历史舞台。

匈奴的强盛时间很短,这也就使得人们对这段历史的了解相当有限,尤其是匈奴方面出土的文物更是凤毛麟角,物以稀为贵其价值自然也就弥足珍贵。

还有在战国乃至汉初时期,匈奴其实是没有文字的,如果要记载、标记一些事情,他们只会在器物上篆刻图案。就比如说王老汉捡到的这根“金棍”上,据他描述上面便有不少奇奇怪怪的字符,这些正是匈奴人为了记录事情或是彰显身份尊贵,从而用来代替文字的图案。

70年代,拾荒老人捡7斤铁棍,熔炼后卖了1.2万,专家:这是国宝

匈奴人的文字图案

并且四斤多的含金量可不是一般人能用得起的,所以该金棍的主人肯定也是个地位显赫之人,说不定还是个匈奴王、大祭司之类的顶尖人物。

可以说若是王老汉没有将金棍熔炼的话,那么这件文物对于古匈奴历史的研究必然是一个质的飞跃,通过它我们不单可以了解到“金棍”主人的身份特征,没准还能找到有关王昭君的记载。

这样的一件稀世珍宝竟然被熔炼成了金砖,还仅仅卖了一万块钱,也真的难怪专家们如此扼腕叹息了。

70年代,拾荒老人捡7斤铁棍,熔炼后卖了1.2万,专家:这是国宝

昭君出塞

四、文物保护

当然了,这件事也不能全怪王老汉以及金店老板,毕竟其一他们二人都没什么文化,别说是匈奴文物了,就算是繁体字他们都不见得认识;其二彼时的中国的确没有相关的法律法规,面对出土文物大家依旧本着“谁挖到就是谁的”这种陈旧的观念。

在这般基础上,王老汉的行为还是值得被原谅的,而且事后他也的确认识到了错误,不单对自身的行为懊悔不已,还拍胸脯保证今后若是再捡到什么“可疑的”东西一定第一时间上报国家。

王老汉的话令专家们哭笑不得,因此既然文物已经损坏不能挽回,他们也只是简单进行了批评教育便放其离开了。

70年代,拾荒老人捡7斤铁棍,熔炼后卖了1.2万,专家:这是国宝

这样的事情其实在那个年代时有发生过。

例如1957年,陕西华县就有一位农民在劳作时,无意中发现了一个保存十分完好的“陶鹰鼎”,村民见其“可爱”就拿回家中当做了喂鸡的食盆。

这件距今约六千年的珍贵文物就这样在鸡圈中被啄咬了整整一年,直到1958年时才被专家偶然发现并带回了国家博物馆。

70年代,拾荒老人捡7斤铁棍,熔炼后卖了1.2万,专家:这是国宝

陶鹰鼎

还有在上个世纪60年代,河北的一位农民务农时意外挖出了一件类似“水瓢”的东西,看着很实用于是他便将其用作了盛水的器物,并且这一用就是二十多年。

直到八十年代初,经过专家们的仔细观察才发现,这哪里是什么“水瓢”分明就是一件汉元帝时期的“上林共府铜升”。

这件文物自身价值极高不说,其历史意义也十分重大,不过可惜的是由于常年泡在水里,由青铜制成的“上林共府铜升”已经惨遭腐蚀,纵使是最权威的修复专家也未能将其完全复原。

70年代,拾荒老人捡7斤铁棍,熔炼后卖了1.2万,专家:这是国宝

上林共府铜升

这样的例子有太多太多,这些珍贵的文物有大半都失去了它们原有的价值,因此为了减少这类事情的发生,1982年时我国便针对文物被毁的情况颁布了一项《文物保护法》,法律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地下、内水和领海中遗存的一切文物,属于国家所有。”

也就是说除了一些传家之宝外,但凡是出土的文物无论是不是自家地里挖出的,都一律应该无条件上交国家,否则的话就不止是批评教育那么简单了,违反相关法律之人国家将会追究他们的刑事责任。

70年代,拾荒老人捡7斤铁棍,熔炼后卖了1.2万,专家:这是国宝

自从该法律颁布以来,果然除了一些偏远地区外,国内因无知被损毁的文物是越来越少,像王老汉这种特大的损坏文物事件更是再没发生过。

70年代,拾荒老人捡7斤铁棍,熔炼后卖了1.2万,专家:这是国宝

为了保护五千年的历史瑰宝,为了令其再度呈现在世人的面前,为了让广大国人了解它们的价值、文化,国家颁布这项法律绝对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那些整天认为上缴文物只能换回“锦旗”,觉得这是国家在占老百姓便宜的人不妨想想,国家不这么做也可以,可那些捡到宝物之人除了将其贩卖,难道还会建立博物馆好好保护文物吗?

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因此最后也希望大家能够多多理解相关的政策,毕竟这些古物不是个人的,而是属于全体中国人的!

免责声明:本文章由会员“高悦远”发布如果文章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于本站联系

高悦远
免责声明:本文章由会员“高悦远”发布,如果文章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