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个胃息肉手术多少钱(胃息肉)

随着胃镜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行体检胃镜检查,也正因为如此,越来越多的胃息肉被发现,而网上更是有这样的流言,胃息肉会恶变,都需要手术。然而事实并不是这样的!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这个问题。

胃息肉=胃癌?错!听听医生怎么说

什么是胃息肉?

“胃息肉”这一名称通常只表示肉眼所观察到的隆起物,是胃黏膜表面长出的乳头状突起,多是由胃黏膜异常增生而来。较小时常无明显症状,一般都是在胃镜检查、胃肠钡餐造影或其他原因手术时偶然发现。它在早期一般没有什么症状。出现症状时常表现为上腹隐痛、腹胀、不适,少数可出现恶心、呕吐。合并糜烂或溃疡者可有上消化道出血,多表现为粪潜血试验阳性或黑便,呕血少见。位于幽门部的带蒂息肉,可脱入幽门管或十二指肠,而出现幽门梗阻的表现。息肉生长于贲门附近时可有吞咽困难。

胃息肉=胃癌?错!听听医生怎么说

胃息肉都会恶变吗?

对于胃息肉是否会恶变,我们可以说并不一定!息肉是粘膜表面隆起的增生物,属于良性肿物,但部分息肉在某些因素的长期刺激下有一定的癌变倾向。根据胃息肉病理结果分为增生性息肉、炎性息肉、胃底腺息肉、化生息肉、腺瘤性息肉。发生癌变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如息肉的大小、类型、形态、数目、部位、上皮间变程度、年龄以及地区和种族等。

①息肉的大小:呈正相关,即息肉越大,癌变率越高。直径小于1厘米的有蒂息肉癌变率 小于1%;直径在1-2厘米者癌变率通常为10%;直径大于2厘米的癌变率通常为50%。
②息肉的组织学类型:腺瘤性息肉癌变率高,其中管状腺瘤的癌变率为1%-5%,绒毛状腺瘤的癌变率最高约为10%-60%,而混合性息肉癌变率则介于两者之间。 也有人将息肉的表面发生重度不典型增生称之为"原位癌",这时异常细胞仅局限于上皮的表面而未侵犯到腺体的基底膜。

胃息肉=胃癌?错!听听医生怎么说

③息肉的形态:有蒂息肉癌变率较低而无蒂息肉癌变率高。息肉表面光整者癌变率小于5%,呈乳头状者约近35%,呈菜花状或分叶状者约为50%。无蒂息肉如表面不光整且呈中凹花坛状易癌变。

④息肉的部位与年龄:胃息肉的多发部位是胃窦,约占65%,其次为胃体部,约占20%。一般认为多发性息肉的癌变率高于单发者;年龄越大息肉发生机会越多,癌变率越高;腺瘤存在的时间越长,癌变的危险性越大。

⑤多发性息肉的恶变率比单个息肉高。

⑥增生性息肉癌变率较低。也叫炎性息肉或再生性息肉,属于胃腺体增生延长,排列比较紊乱,腺体之间有较大的空隙,有的中间夹有未成熟的细胞,绝大多数无不典型增生,癌变率只有0.4%左右。

胃息肉=胃癌?错!听听医生怎么说

胃息肉都需切除吗?

胃息肉需要治疗,但不是所有的息肉都要切除。

①如为错构瘤性息肉、炎症性息肉、增生性息肉。因其癌变几率小,可定期复查随访,但如果对自己的息肉感到恐惧或治疗比较积极患者,也可以选择及时镜下切除治疗。

②如果息肉较大、糜烂明显甚至伴出血、病理检查有异形增生等,要及时治疗。

③如为腺瘤性息肉。因其癌变几率相对较高,及时予以镜下治疗等处理。

④家族性息肉,积极治疗也非常必要。

而胃息肉常用手术方式有冷切除、电凝术、氩离子凝固术(APC)、粘膜切除术(EMR)及粘膜下剥离术(ESD)等,应根据息肉形态、大小及性质等合理选择。

胃息肉=胃癌?错!听听医生怎么说

我们应该如何预防胃息肉呢?

1、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科学合理饮食。改变以肉类及高蛋白食物为主食的习惯,多食新鲜蔬菜、水果等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及粗纤维的食物,戒烟戒酒。勿暴饮暴食,避免进食腌制、油炸、熏烤类的食物。避免过硬、过酸、过辣、过咸、过热、过分粗糙刺激的食物。

2、坚持锻炼,注意休息、有效减压。平时养成定期锻炼的好习惯,减少熬夜,避免过劳,及时疏导宣泄工作压力,保持心情舒畅。

3、注重体检。即使没有家族史,幽门螺杆菌阳性、既往患过胃溃疡或萎缩性胃炎、40岁以上的人群也应该做一次胃镜检查,因为早期胃癌通常没有明显症状。已行胃息肉手术仍有复发可能,需要定期复查胃镜。

胃息肉=胃癌?错!听听医生怎么说

刘医生总结:胃息肉并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可怕,并不是所有的胃息肉都会恶变,都需要手术治疗。同时,对于胃息肉我们也要引起足够的重视,一旦发现,及时咨询相关专科医生,积极选择正确的治疗方法,进行对症治疗。

有疑问欢迎下方留言,大家共同探讨。

我是影像科刘医生,专注分享医学、健康方面相关知识,如果您觉得文章不错,欢迎转发、点赞或加个关注,我会定期更新医学健康方面相关知识,共同进步。

免责声明:本文章由会员“张熙远”发布如果文章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于本站联系

张熙远
免责声明:本文章由会员“张熙远”发布,如果文章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