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牡丹烟多少钱一包(建议收藏)

福建自古出名茶,福建人爱茶如命。无论是串门走亲戚,还是商业会谈,众人围坐茶盘旁,一切话题都从小小一杯清澈温情的香茗开始。不论贫贱富贵,不论老少妇孺,对于闽南人而言,茶是一种最没有隔阂的心灵交流。

建议收藏:福建茶叶大汇总,了解福建全部茶叶看这一篇就够了

福建地图

1、地理位置

福建位于我国东南沿海,东隔台湾海峡与台湾省相望。陆地平面形状似一斜长方形,东西最大间距约480千米,南北最大间距约530千米;大部分属中亚热带,闽东南部分地区属南亚热带;土地总面积12.4万平方千米,海域面积13.6万平方千米。境内峰岭耸峙,丘陵连绵,河谷、盆地穿插其间,山地、丘陵占全省总面积的80%以上,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地势总体上西北高东南低,横断面略呈马鞍形。因受新华夏构造的控制,在西部和中部形成北(北)东向斜贯全省的闽西大山带和闽中大山带,两大山带之间为互不贯通的河谷、盆地,东部沿海为丘陵、台地和滨海平原。

2、气候条件

全年气温偏高,降水量正常略偏少,日照正常,气象灾害偏轻,气候年景正常。冬季气温、降水正常。年平均气温19.7℃,偏高0.4℃,属偏高。冬季(12~2月)平均气温为10.8℃,与常年持平,属正常;春季(3~4月)平均气温为17.4℃,较常年偏高1.2℃,属偏高;雨季(5~6月)平均气温为24.2℃,较常年偏高0.2℃,属正常;夏季(7~9月)平均气温为27.8℃,较常年偏高0.9℃,属异常偏高;秋季(10~11月)平均气温为19.7℃,较常年偏高1.0℃,属偏高。年降水量为1504.2毫米,偏少107.5毫米,约1成,属正常略偏少。冬季平均降水量为198.8毫米,较常年偏多5.2毫米,属正常;春季平均降水量为248.5毫米,较常年偏少114.8毫米,属偏少;雨季平均降水量为503.2毫米,较常年偏多10.8毫米,属正常;夏季平均降水量为453.3毫米,较常年偏少3.4毫米,属正常;秋季平均降水量为151.6毫米,较常年偏多46.1毫米,属偏多。全年汛情特点是降雨量正常偏少,降雨场次偏少;洪水场次少、量级小,主要江河干流均为一般洪水。

3、主要产茶地区

建议收藏:福建茶叶大汇总,了解福建全部茶叶看这一篇就够了

1.安溪

2.武夷山

3.福州

4.华安

5.漳平

6.福鼎

7.平和

8.诏安

9.永春

10.政和

11.南安

12.宁德

13.崇安


福建名茶品种

1、漳平水仙

建议收藏:福建茶叶大汇总,了解福建全部茶叶看这一篇就够了

漳平水仙(图 | 张列权)

漳平水仙茶是汉族茶农创制的传统名茶。福建省漳平市特产,中国地理标志产品。漳平九鹏溪地区是漳平水仙茶主产区,其优越的自然环境条件,形成了漳平水仙茶独特的品质。水仙茶饼更是乌龙茶类唯一紧压茶,品质珍奇,风格独一无二,极具浓郁的传统风味,香气清高幽长,具有如兰气质的天然花香,滋味醇爽细润,鲜灵活泼,经久藏,耐冲泡,茶色赤黄,细品有水仙花香,喉润好,有回甘,更有久饮多饮而不伤胃的特点,畅销于闽西各地及广东、厦门一带,并远销东南亚国家和地区。获得中国农业博览会、中国农副产品博览会金奖。

2、福州茉莉花茶

茉莉花茶又称茉莉香片,是汉族传统名茶,由汉族茶农创制于宋代。有"在中国的花茶里,可闻春天的气味"之美誉。花茶属于再加工类茶,而茉莉花茶又是众多花茶品种中的名品。茉莉花茶是将茶叶和茉莉鲜花进行拼和、窨制,使茶叶吸收花香而成的。茉莉花茶使用的茶叶称茶坯,一般以绿茶为多,少数也有红茶和乌龙茶。

建议收藏:福建茶叶大汇总,了解福建全部茶叶看这一篇就够了

茉莉龙珠(图 | 菩提守望)

据文献记载,福州茉莉花茶的源头可追溯至两千年前的汉代。把茉莉花香与茶香交织在一起,是福州人又一智慧的创造,生产出的茶叶深受人们喜爱。福州市委、市政府从地理标志、产业联盟、品牌运作、整体宣传等方面,倾力打造世界茉莉花茶之乡。不仅恢复了优质茉莉花生产基地,还制定统一的质量标准,提升福州茉莉花茶产业整体水平。2014年,在意大利罗马举行的联合国粮农组织全球重要农业遗产理事会和研讨会上,福州茉莉花种植与茶文化系统入选"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申遗成功让福州茉莉花茶企业激动不已,这块"世界级"的金字招牌将促进茉莉花茶出口实现新的飞跃。

3、龙岩斜背茶

龙岩斜背茶是汉族茶农创制的名茶。具有三百多年悠久历史,早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就列福建十大名茶之一,是龙岩市新罗区唯一入选《中国茶经》“地产名茶名录”的优质高山精品名茶。斜背茶以产地命名。优质的斜背茶,以其条索灰绿带黄、汤色黄绿、叶底嫩黄绿亮之"三著黄绿"而别具一格。尤以其香气清高而稍带艾香、滋味浓厚回甘犹如新鲜橄榄、生津持久而耐人寻味。

建议收藏:福建茶叶大汇总,了解福建全部茶叶看这一篇就够了

拍摄 | 汇友茶社 张列权

龙岩斜背茶产于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江山乡的老寨、新寨、背洋、山头、梅溪村等地,迄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斜背村位于万山之巅,海拔高达1248米,背洋和梅溪两村海拔也达1000米以上。山上云雾弥漫,日照时间较短,年日照时数为2058小时,年平均气温17℃左右,年降雨量1683毫米,平均相对湿度75%,土壤多为黄壤、灰棕壤,含有石英细砾,质地疏松。茶树多种植在山垅两旁或是房前屋后的零星地上。在长期独特的生态条件影响下,茶树芽叶的理化特性发生了变化,表现在芽梢叶色黄绿,每到春季,满园皆黄。芽叶中叶绿素含量较低,水浸出物、茶多酚含量比绿色芽叶高,全氮和粗蛋白质含量较低。这些内在因素的存在,为形成斜背茶别具一格的品质风格,提供了物质基础。其干茶色泽灰绿带黄,汤色黄绿,叶底嫩绿黄亮,以“三著黄绿”而闻名。还因其香气清高而略带艾香,滋味浓厚回甘犹如新鲜橄榄而受到广大饮茶爱好者的青睐,畅销福建、广东及有闽籍侨胞旅居的新加坡等地。斜背茶采自福建当地菜茶品种,以大叶种菜茶炒制品质最佳。立夏左右进行采摘,不采夏、秋茶。斜背茶的制作全程需3~4h,主要工艺有杀青、揉捻、初炒、摊凉、复炒、过筛摊凉、再复炒、再过筛摊凉、足干等九道工序。

该茶主要集中于老寨、新寨、背阳三村,梅溪、山头村也有少量种植,各地海拨都在1000米以上,区域分布面积700余亩;最大茶树在背阳村,椐称有近百年树龄,树高6.5米,树幅5.0米,树干最粗处直径16厘米,这棵大茶树与其它几十棵茶树连种在一起。老寨村也有一棵百多年的老茶树,上世纪中后叶该茶树主干已老朽,后由其根部又簇发新枝,近二十年来该茶树高已达2.5米,树冠宽约达1.5米。

4、平和白芽奇兰

白芽奇兰属于乌龙茶类。产于福建省平和县。相传清乾隆年间(公元1735~1795年),在平和县大芹山下的崎岭乡彭溪"水井"边长出一株奇特的茶树,新萌发出的芽叶呈白绿色。于是采摘其鲜叶制成乌龙茶,结果发现该茶具有奇特的兰花香味,因此将这株茶树取名为"白芽奇兰"。制成的乌龙茶也称"白芽奇兰"。后经人们采用无性繁殖的方法扩大栽培至今,已有250多年的历史。

建议收藏:福建茶叶大汇总,了解福建全部茶叶看这一篇就够了

白芽奇兰(图 | 福茶之心)

白芽奇兰茶外形紧结匀整,色泽翠绿油润,香气清高持久,兰花香味浓郁,滋味醇厚,鲜爽回甘,汤色杏黄清澈明亮,叶底肥软。白芽奇兰茶干嗅能闻到幽香,冲泡后兰花香更为突出,这就是白芽奇兰的特点。

相传明成化年间,开漳圣王陈元光第二十八代嫡孙陈元和在福建平和境内发现一株茶树,因芽梢呈白绿色,带有兰花香气,故名"白芽奇兰茶"。若干年以后,白芽奇兰茶成为福建平和县农业部门科技人员从地方茶树群体品种中单株选育成功的中国珍稀乌龙茶新良种。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开始,白芽奇兰茶很快从"藏在深闺人未识",一跃名扬天下。如今,它已是漳州茶叶栽培面积最多的品种,和铁观音、武夷岩茶、闽北水仙、永春佛手一起跻身福建五大茶叶名品行列。在平和,白芽奇兰茶种植十万亩,年产量达八千多吨,产值五点五亿元,远销港、澳、台及日本、欧盟、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特别是在时下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白芽奇兰茶没有遇到降价和滞销问题,反而逆势旺销,今年开春以来订单应接不暇,销量比去年同期增长百分之十。

由于白芽奇兰茶的产地海拔达800米,茶树病虫害少,没有使用农药。制作时采用中国传统制作工艺,既符合人们的饮茶习惯,又有健康保健作用,符合国际市场对有机茶的要求。因此,近年来,白芽奇兰茶畅销日本及欧盟等国家,受到国外顾客的欢迎。

5、武夷岩茶

建议收藏:福建茶叶大汇总,了解福建全部茶叶看这一篇就够了

大红袍(图来源于网络,感谢原创作者)

武夷山茶叶生产的历史十分悠久。据《从“濮闽”向周武王贡茶谈起》一文,早在商周时,武夷茶[1]就随其“濮闽族”的君长,会盟伐纣时进献给周武王了。西汉时,武夷茶已初具盛名。唐朝元和年间(公元806-820年)孙樵在《送茶与焦刑部书》中提到的“晚甘侯”是武夷茶别名的最早的文字记载。到了宋代,武夷茶已称雄国内茶坛,成为贡茶。大文学家范仲淹就有“溪边奇茗冠天下,武夷仙人从古栽,”“北苑将期献天子,林下雄豪先斗美”的诗句。元明两朝,在九曲溪之第四曲溪畔,创设了皇家焙茶局,称之为“御茶园”,从此,武夷茶大量入贡。

建议收藏:福建茶叶大汇总,了解福建全部茶叶看这一篇就够了

建议收藏:福建茶叶大汇总,了解福建全部茶叶看这一篇就够了

建议收藏:福建茶叶大汇总,了解福建全部茶叶看这一篇就够了

2008年中茶海堤牌真枞水仙 | 实拍图

6、诏安八仙茶

建议收藏:福建茶叶大汇总,了解福建全部茶叶看这一篇就够了

诏安八仙茶(图来源于网络,感谢原创作者)

诏安八仙茶产于福建省诏安县,属小乔木大叶类,植株高大,根系发达,春季萌芽早,冬季封园迟,育芽能力强,芽梢抽长快,节间长,茸毛短而少,芽头较瘦小,梗细小,喜荫湿,抗寒性较弱。适制绿茶和乌龙茶,香气高,品质优。

7、永春佛手

永春佛手茶又名香橼种、雪梨,因其形似佛手、名贵胜金,又称"金佛手",主产于福建永春县苏坑、玉斗、锦斗和桂洋等乡镇海拔600米至900米高山处。乃佛手品种茶树梢制成, 是福建乌龙茶中风味独特的名品。

建议收藏:福建茶叶大汇总,了解福建全部茶叶看这一篇就够了

永春佛手发源地

佛手茶树品种有红芽佛手与绿芽佛手两种(以春芽颜色区分),以红芽为佳。鲜叶大的如掌,椭圆形,叶肉肥厚,3月下旬萌芽,4月中旬开采,分四季采摘,春茶占40%。

佛手茶成品特征茶条紧结肥壮,卷曲,色泽砂绿乌润,香浓锐,味甘厚,耐冲泡,汤色橙黄清澈。冲泡时馥郁幽芳,冉冉飘逸,就像屋里摆着几颗佛手、香椽等佳果所散发出来的绵绵幽香沁人心腑。

8、福鼎白毫银针

白毫银针,简称银针,又叫白毫,是一种汉族传统名茶,属白茶类。素有茶中"美女"、"茶王"之美称。白毫银针由福建省的汉族茶农创制于1889年,产地位于中国福建省的福鼎市和南平市政和县。由于鲜叶原料全部是茶芽,白毫银针制成成品茶后,形状似针,白毫密被,色白如银,因此命名为白毫银针。其针状成品茶,长三厘米许,整个茶芽为白毫覆被,银装素裹,熠熠闪光,令人赏心悦目。冲泡后,香气清鲜,滋味醇和,杯中的景观也使人情趣横生。茶在杯中冲泡,即出现白云疑光闪,满盏浮花乳,芽芽挺立,蔚为奇观。

建议收藏:福建茶叶大汇总,了解福建全部茶叶看这一篇就够了

9、桐木正山小种

正山小种茶是世界红茶的鼻祖。之"正山",乃表明是真正的"高山地区所产"之意,原凡是武夷山所产的茶,均称作正山,集中赤石加工,而武夷山附近所产的茶称外山,集中星村加工,但星村外山茶制成小种红茶之后,在市场独树一帜,故正山小种又称"星村小种",以区别武夷山区以外所产之小种。

建议收藏:福建茶叶大汇总,了解福建全部茶叶看这一篇就够了

正山小种干茶

小种红茶是福建省的特产,有正山小种和外山小种之分。正山小种产于崇县星村乡桐木关一带,也称“桐木关小种”或“星村小种”。政和、坦洋、北岭、屏南、古田 张天福为“正山小种”红茶发源地石碑揭幕、沙县及江西铅山等地所产的仿照正山品质的小种红茶,质地较差,统称“外山小种”或“人工小种”。有的将低级工夫红茶熏烟制成小种工夫,称“烟小种”亦叫“假小种”。

真正的桐木红茶外形条索肥实,色泽乌润,泡水后汤色红浓,香气高长带松烟香,滋味醇厚,带有桂圆汤味,加入牛奶茶香味不减,形成糖浆状奶茶,液色更为绚丽。其成品茶外形紧结匀整,色泽铁青带褐,较油润,有天然花香,香不强烈,细而含蓄,味醇厚甘爽,喉韵明显,汤色橙黄清明,叶底欠匀净,与其他茶拼配,能提高味感。这种正山小种桐木红茶产自武夷山星村镇桐木关地区,所以得名,该地点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冬暖夏凉,年降雨量可达到2000毫米。而且种植这种红茶的海拔必须在1000-1500米的武夷山北坡。

10、福安坦洋工夫

坦洋工夫源于福安境内白云山麓的坦洋村,相传清咸丰、同治年间(公元1851 --1874年),坦洋村有胡福四(又名胡进四)者,试制红茶成功,经广州运销西欧。很受欢迎,此后茶商纷纷入山求市,接踵而来并设洋行,后因茶类布局的变更,由"红"改"绿",坦洋工夫尚存无几。近年来,经有关部门的努力,坦洋工夫又有所恢复和发展。


建议收藏:福建茶叶大汇总,了解福建全部茶叶看这一篇就够了

坦洋村口的巨石刻着茶界泰斗张天福的题词(图来源于网络,感谢原创作者)

坦洋工夫主要分布穆阳、福安及屏南北部等地。坦洋工夫源于福安境内白云山麓的坦洋村,相传清咸丰、同治年间(公元1851年—1874年),坦洋村有胡福四(又名胡进四)者,试制红茶成功,经广州运销西欧.很受欢迎,此后茶商纷纷入山求市,接踵而来并设洋行,周围各县茶叶亦渐云集坦洋.坦洋工夫名声也就不胫而走。自光绪六年至民国二十五年(公元1881年—1936年)的50余年,坦洋工夫每年出口均上万担,其中1898年出口3万余组。坦洋街长一公里,设茶行达36家,雇工3000余人,产量2万余担。收条范围上至政和县的新村,下至霞浦县的赤岭,方圆数百里,境跨七、八个县,成为福安的主要红茶产区。运销荷兰、英国、日本、东南亚等二十余个国家与地区,每年收外汇茶银百余万元。当时民谚云:“国家大兴,茶换黄金,船泊龙凤桥,白银用斗量。”后因抗日战争爆发,销路受阻,生产亦遭严重破坏,坦洋工夫产量锐减。50年代中期,为了恢复和提高坦洋工夫红茶的产量和品质,先后建立了国营坦洋、水门红茶初制厂和福安茶厂,实行机械化制茶,引进并繁殖福鼎大白茶、福安大白茶、福云等优良茶树品种,1960年产量增加到5万担,创历史最高水平。后因茶类布局的变更,由“红”改“绿”,坦洋工夫尚存无几。近年来,经有关部门的努力,坦洋工夫又有所恢复和发展,1988年产量达8000余担。

11、政和工夫

政和工夫茶为福建省三大(坦洋、白琳)工夫茶之一,亦为福建红茶中最具高山东省品种特色的条型茶。原产于福建北部,以政和县为主产区。

制茶工艺及品质:茶叶初制经萎凋、揉捻、发酵、烘干等工序。成品茶是以政和大白茶品种为主体,适当拼配由小叶种茶树群体中选制的具有浓郁花香特色的工夫红茶。条索肥壮重实、匀齐,色泽乌黑油润,毫芽显露金黄色,颇为美观;香气浓郁芬芳,隐约之间颇似紫罗兰香气;汤色红艳;滋味醇厚,既宜清饮,又宜掺和砂糖、牛奶调饮。

建议收藏:福建茶叶大汇总,了解福建全部茶叶看这一篇就够了

1989年政和工夫老茶样

政和工夫产于闽北,为闽北三大工夫茶(另有坦洋工夫茶、白琳工夫茶)之一。产地以政和县为主。松溪以及浙江的庆元地区所出之红毛茶,在政和加工,亦属政和工夫。19世纪中叶为政和工夫兴盛之期,年产量上万担,后逐渐衰退,几乎绝迹。建国后恢复生产,但产量较少。

12、福鼎白琳工夫

“白琳工夫”是福鼎工夫红茶,以主产地福鼎白琳命名,其以高超的纯手工制作技艺和独特、优秀的产质,在海内外享有盛名,曾与福安县“坦洋工夫”,政和县“政和工夫”并列为“闽红三大工夫茶”而驰名中外。而白琳工夫茶制作技艺是创制工夫红茶的中心工序,也是茶芽原料到制作成品的关键环节,且传承久远,独具制造魅力,是福鼎历史的极其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工夫红茶发端于福鼎白琳,工夫红茶制作技艺传承至今有250多年的历史。据清乾隆己卯年(1759)任福宁知府李拔编撰《福宁府志》载:“茶,郡、治俱有,佳者福鼎白琳”。可见,至少清乾隆时期,白琳就以产茶而著称,并受到地方主要官员的关注而载入史册。福鼎早在唐代就有记载种茶的史料,唐代陆羽《茶经》记载:“永嘉东三百里有白茶山。”据考证,这里所称白茶山即指福鼎为白茶产地,主要分布在白琳、点头、磻溪、巽城、店下和桐山等地。其中白琳、磻溪和点头是福鼎境内三大茶叶主产区,自清代以来,以福鼎大白茶、福鼎大毫茶等为原料,产制红茶,取名“白琳工夫”,名声大噪,远销东南亚及西欧各国。

13、福鼎绿雪芽

建议收藏:福建茶叶大汇总,了解福建全部茶叶看这一篇就够了

福鼎太姥绿雪芽(图来源于网络,感谢原创作者)

绿雪芽是福建三大名茶之一:南有铁观音、北有大红袍、东有绿雪芽,是福建高级绿茶的代表。绿雪芽,产于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太姥山(福建省福鼎市),相传太姥娘娘手植,为福鼎大白茶的始祖,早在明代就被视为茶中珍品。由于绿雪芽文化积淀深厚被评为“历史名茶精品”。

14、政和白牡丹

中国福建历史名茶。采用福鼎大白茶、福鼎大毫茶为原料,经传统工艺加工而成。其叶张肥嫩,叶态伸展,毫心肥壮,色泽灰绿,毫色银白,毫香浓显,清鲜纯正,滋味醇厚清甜,汤色杏黄明净。具有祛暑、通血管、明目、抗辐射、解毒之功效。白茶主要品种有白牡丹、白毫银针。因其绿叶夹银白色毫心,形似花朵,冲泡后绿叶托着嫩芽,宛如蓓蕾初放,故得美名白牡丹茶。

建议收藏:福建茶叶大汇总,了解福建全部茶叶看这一篇就够了

白牡丹

白牡丹是采自大白茶树或水仙种的短小芽叶新梢的一芽一二叶制成的,是白茶 中的上乘佳品。而采自大白茶树的肥芽制成的白茶称为"白毫银针",因其色白如银,外形似针而得名,是白茶中最名贵的品种。其香气清新,汤色淡黄,滋味鲜爽,是白茶中的极品。而采自菜茶(福建茶区对一般灌木茶树之别称)品种的短小芽片和大白茶片叶制成的白茶,称为"贡茶"和"眉茶"。贡茶的品质优于眉茶。

15、崇安龙须茶

在世界遗产地武夷山,有个叫八角亭的地方,它与崇阳溪仅一水之隔,有着坦荡肥沃的河滩地,昔日曾是一片片美丽的茶园。历史上,八角亭村民就是利用这片广阔的溪洲,种植所谓的洲茶的。村民们将洲茶精制成了形似龙须的茶,因其产自八角亭,所以民间大都称其为八角亭龙须茶。八角亭龙须茶在制作时,采用了五彩线捆扎成束状,故又名“束茶”。龙须茶因形似“龙须”而得名。

建议收藏:福建茶叶大汇总,了解福建全部茶叶看这一篇就够了

崇安龙须茶(图来源于网络,感谢原创作者)

龙须茶因形似“龙须”而得名。制体时采用丝线捆扎成一束束的茶条,故又名“束茶”。龙须茶内在品质特色介于烘青绿茶与乌龙茶之间,冲泡后,汤水清澈明净,呈橙黄色,带乌龙茶香型,优异者亦带花香,滋味醇厚,极耐冲泡。

龙须茶历史悠久。据清康熙五十六年(公元1717年)崇安县令陆廷灿在《续茶经》中载述:“武夷茶在山上者为岩茶,水边者为洲茶,……洲茶名色有莲子心、白毫、紫毫、龙须、凤尾……等类。”可见,龙须茶迄今已有近300年历史。

16、宁德天山绿茶
天山绿茶为福建烘青绿茶中的极品名茶,原产于西乡天山冈下章后的中天山、铁坪坑和际头的梨坪村。主产地是从无坪山的“中心葫”延伸,东接章后,西连际头,南达留田,北至芹屿,分布在里、中、外天山,方圆约10千米,近百个村落。

建议收藏:福建茶叶大汇总,了解福建全部茶叶看这一篇就够了

张天福先生为天山绿茶题词

据《宁德县志》记载,天山绿茶曾经历一段变革演化过程。宋代生产团茶、饼茶,也生产乳茶、龙团茶。到了元、明代生产“茶饼”,供作礼品和祭祀品。公元1781年前后,天山所产的芽茶已被列 为贡品。明、清以后,以生产炒青条形茶为主。几经变革,到了1979年,才改制为烘青型绿茶,成为高档花茶的优质原料。

17、罗源七境堂绿茶

七境堂绿茶,亦称作七境绿茶,产于中国福建罗源县西部的七境堂。七境堂位于福建省罗源县西部。七境堂绿茶的品质特点是条索匀整壮实,此茶叶片短小,形椭圆,肥厚。制成毛茶,条索紧结细短,稍弯曲,形如鞭炮引心,汤汁绿中透黄,有光泽。干茶曰“水蛙边”,汤色嫩绿明亮,润滑顺口,色泽绿润有光泽,嫩香持久,叶底黄绿明亮。据传,当时七境堂是由程洋境、长弯境、施灞境、西竹境、延洋境、洪洋境、寿桥境等七个境("境"当时系自然村划分的单位)的群众,募资合建的泰山庙,称为"七境堂"。七境堂生产的茶叶称为"正七境堂茶",以七境堂生产的茶叶为主,并入部分红塔、飞竹、霍口的茶叶,称之"七境茶"。

18、南安石亭绿

南安石亭绿茶是条形炒青绿茶之一,产于福建省南安县丰州镇桃源村的莲花峰。公元1506年(明代正德元年),莲花峰建成石亭一座,称"不老亭",因上市早,被誉为"不老亭首春名茶"。

建议收藏:福建茶叶大汇总,了解福建全部茶叶看这一篇就够了

石亭绿毛茶色泽银灰带绿,汤色碧绿,叶底嫩绿,有“三绿”之称,香气因季节变化,产生类似兰花、绿豆和杏仁的不同香气,誉为“三香”。3月底4月初开采一年可采春、夏、暑、秋茶及冬片五季。采摘标准一芽二叶初展。鲜叶稍轻摊放,主要经过两炒两揉,制成毛茶(杀青、初干、复揉)。杀青时锅温200℃左右,投叶750g,以抖炒为主,杀青至适度时起锅初揉,成杀后复炒。复炒锅温约130-150℃,投叶500-750g,迅速翻炒2-3分钟,使叶受热均匀,再起锅复揉。待条索紧结后进行解块,摊放,并拣去粗老片、黄片及夹杂物。再用复炒后余火进行辉炒,近足干后,起锅筛簸,弃去粉末及细片,最后过锅复干,即为毛茶,称雾茶。

19、安溪梅占

梅占茶原产于安溪芦田,持嫩性较差,所以制作乌龙茶时应嫩采、重晒、轻摇,以使发酵充分,青辛味散发转为清香。它的品质特征:茶条壮实、长大、梗肥、节间长,色泽褐绿稍带暗红色,红点明,汤色涂黄或橙黄,味厚香醇。梅占可加工白茶、红茶与绿茶,也需嫩采。制红茶亦为白琳工夫的高级原料。制成烘青绿茶白毛猴,品质亦佳。制成的红、绿茶,具有独特的兰花香且滋味醇厚。芽叶生育力和持嫩性较强。一芽三叶盛期在4月中旬。

建议收藏:福建茶叶大汇总,了解福建全部茶叶看这一篇就够了

梅占叶底(图 | 竹下对茶)

原产于安溪芦田。无性系品种。其由来有两种传说:一种是,清道光元(1821)前后,芦田有一株茶树,树高叶长,但不知其名。有一天,西坪尧阳王氏前往芦田拜祖,芦田人特意考问王氏那株茶叫名?王氏不知,一时答不上来,抬头偶见门上有"梅占百花魁"联句,遂巧取"梅占"为其茶名。另一种是,清嘉庆十五年(1810)前后,安溪三洋农民杨奕糖在百丈坪田里干活,有位挑茶苗的老人路过此地,向杨讨饭,杨尽情款待,老人以三株茶苗赠送。杨把它种在"玉树厝"旁,精心培育,长得十分茂盛。采制成茶,香气浓郁,滋味醇厚,甘香可口。消息一传开,大家争相品评,甚为赞赏,但叫不出茶名来。村里有个举人根据该茶开花似腊梅的特征,将其命名为梅占。此后三村五里广植扩种,就逐渐驰名各地。

在广东大埔县叫恩仔岽的地方,有句流传至今的口语:(一杯茶落肚,路过五里喉还润)。

20、安溪毛蟹

毛蟹茶原产于安溪县福美大丘仑。无性系品种。其由来据《茶树品种志》 (1979年出版,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编著,74页)载:“据萍州村张加协(1957年71岁)云:'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我外出买布,路过福美村大丘仑高响家,他说有一种茶,生长极为迅速,栽后二年即可采摘我遂顺便带回100多株,栽于自己茶园’。由于产量高,品质好,于是毛蟹就在萍州附近传开。

建议收藏:福建茶叶大汇总,了解福建全部茶叶看这一篇就够了

毛蟹叶底(图 | 竹下对茶)

茶条紧结,梗圆形,头大尾尖,芽叶嫩,多白色茸毛,色泽褐黄绿,尚鲜润。茶汤青黄或金黄色。叶底叶张圆小,中部宽,头尾尖,锯齿深,密、锐、而且向下钩,叶稍薄,主脉稍浮现。味清纯略厚,香清高,略带茉莉花香。毛蟹植株灌木型,中叶类,中芽种。树姿半开展,分枝稠密;叶形椭圆,尖端突尖,叶片平展;叶色深绿,叶厚质脆,锯齿锐利;芽梢肥壮,茎粗节短,叶背白色茸毛多,开花尚多,但基本不结实。

21、安溪黄金桂

建议收藏:福建茶叶大汇总,了解福建全部茶叶看这一篇就够了

黄金桂叶底(图 | 竹下对茶)

黄金桂原产于安溪虎邱美庄村,施乌龙茶中风格有别于铁观音的又一极品。黄金桂是以棪(也称黄旦)品种茶树嫩梢制成,因其汤色金黄有奇香似桂花,故名黄金桂。黄金桂是以黄旦品种茶树嫩梢制成的乌龙茶,因其汤色金黄色有奇香似桂花,故名黄金桂。在现有乌龙茶品种中是发芽最早的一种,制成的乌龙茶,香气特别高,所以在产区被称为“清明茶”,“透天香”,黄旦植株小乔木型,中叶类,早芽种。树姿半开展,分枝较密,节间较短;叶片较薄,叶面略卷,叶齿深而较锐,叶色黄绿具光泽,发芽率高;能开花,结实少。一年生长期8个月。适应性广,抗病虫能力较强,单产较高。适制乌龙茶,也适制红、绿茶。制乌龙茶,香奇味佳,水色金黄,叶底黄亮,独具一格。

22、安溪本山

安溪本山简称本山既是茶树品种名,也是茶叶商品名。本山原产于安溪西坪尧阳。据《安溪茶业调查》(1 9 3 7年,庄灿彰著)载:“此种茶发现于6 O年前(约1 8 7 O年)发现者名圆醒,今号其种日'圆醒种’,另名本山种,尧阳人指为尧阳山所产者。1 9 8 4年,本山被国家茶树良种审定委员会定为国家级茶树良种。

建议收藏:福建茶叶大汇总,了解福建全部茶叶看这一篇就够了

本山叶底(图 | 竹下对茶)

安溪本山茶因其长势和适应性均比“铁观音”强,所以价格比较便宜。一般消费者根本无法分辨其与铁观音的区别,所以很多茶叶店都将其当成铁观音来卖。其香气与铁观音虽然不同,但品质也非常出色,品质优良,香高品醇,同时也具有乌龙茶耐泡的共同特性,加上价格实惠,是爱喝铁观音的朋友们的最佳替代品了。此泡更是本山中的极品,口感、香韵都极佳。

安溪本山茶是乌龙茶系列中闽南乌龙茶系其一的名茶,位列全国十大名茶,本山茶主要分布在西坪、龙涓、大坪、长坑四大茶区,遍及全县各个乡镇。

本山茶的成品茶叶色泽砂绿,油光闪亮,条索紧结,沉重如铁;汤色金黄明亮;开水一冲本山茶香韵浓 浓扑鼻,香气沉稳持久;本山茶的茶水入口润滑稍苦后返甘甜,带有蜂蜜之味道。

23、安溪铁观音

铁观音,福建安溪人发明于1725-1735年间。发源于安溪县西坪镇尧阳山麓(王说)。属于乌龙茶类,茶人又称红心观音、红样观音;既是茶叶名称,又是茶树品种名称。清雍正年间在安溪西坪尧阳发现并开始推广。天性娇弱,抗逆性较差,产量较低,萌芽期在春分前后,停止生长期在霜降前后,一年生长期7个月。有“好喝不好栽”之说。“红芽歪尾桃”是纯种铁观音的特征之一,是制作乌龙茶的特优品种。

建议收藏:福建茶叶大汇总,了解福建全部茶叶看这一篇就够了

铁观音叶底(图 | 竹下对茶)

铁观音不仅香高味醇,是天然可口佳饮,并且养生保健功能在茶叶中也属佼佼者。现代医学研究表明,铁观音除具有一般茶叶的保健功能外,还具有抗衰老、抗癌症、抗动脉硬化、防治糖尿病、减肥健美、防治龋齿、清热降火,敌烟醒酒等功效。铁观音于民国八年自福建安溪引进木栅区试种,分「红心铁观音」及「青心铁观音」两种,主要产区在文山期树属横张型,枝干粗硬,叶较稀松,芽少叶厚,产量不高,但制包种茶品质高,产期较青心乌龙晚五。其树性稍,叶呈椭圆形,叶厚肉多,叶片平坦展开,适宜制种铁观音茶。


建议收藏:福建茶叶大汇总,了解福建全部茶叶看这一篇就够了

奇兰叶底(图 | 竹下对茶)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同时也感谢作者的辛勤付出。如有侵权,请与我们及时联系!

— END —

免责声明:本文章由会员“何楠”发布如果文章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于本站联系

何楠
免责声明:本文章由会员“何楠”发布,如果文章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