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极磷虾多少钱一斤(中国科考队在南极种菜)

中国人有种菜的喜好,甚至还把这种喜好带到了环境恶劣、条件艰苦的南极大陆,这一成绩要归功于我国的南极科考队员,尤其是随队的越冬医生。

中国科考队在南极种菜,长城站每天收1公斤,越冬医生道出真相?

2021年11月,我国第38次南极科考队搭乘“雪龙号”分两批前往南极,两队总人数达255人,目前已顺利抵达中山站和长城站。在近年来的科考中,“种菜”已经成为中国队必不可少的保留项目,今年也不例外。

中国的南极科考

南极大陆被称为“白色荒漠”,整个陆地95%以上的面积都被白雪和冰川所覆盖。但在这片不毛之地却成了全球的热点地区,有20多个国家在此争相建立了80多个科考站,常年站的数量将近50个,其中美国和俄罗斯的站数最多。

中国科考队在南极种菜,长城站每天收1公斤,越冬医生道出真相?

中国的南极科考发端于1980年,当年1月,我国派遣两名科学家首次赴澳大利亚的南极凯西站进行考察。到了1985年2月20日,我国终于在南极大陆上建成了第一个科考站:长城站。从此,我国开始了一年一度的南极科考,随后又建成了中山站、昆仑站、泰山站,未来我国还将在罗斯海近岸建成维多利亚常年站(预计最快2022年建成)。

中国科考队在南极种菜,长城站每天收1公斤,越冬医生道出真相?

我国为何要花大力气前往南极做研究呢?这主要是因为南极的资源和科研价值实在是太诱人了。

第一,南极是一个资源宝库。南极的磷虾是地球上最丰富的生物资源之一,储量约为6.5~10亿吨,而全人类每年捕捞的水产品还不足1亿吨,堪称“人类未来的蛋白库”。南极大陆还有丰富的矿产和水资源,矿床矿点目前已探明220多个,蕴藏的淡水可供全球使用100万年。对南极的资源进行充分调查,可以为将来的资源开发打下基础。

中国科考队在南极种菜,长城站每天收1公斤,越冬医生道出真相?

第二,地理位置独特,科学研究价值大。南极大陆上有大量的陨石遗迹、地下淡水湖,蕴藏着冈瓦纳古陆的演化密码,在地质学、海洋学、气候学等领域犹如“科学研究圣地”。南极还是全球气候的调节器,冰川气候的变化也会影响到中国的气候,科研意义重大。

中国科考队在南极种菜,长城站每天收1公斤,越冬医生道出真相?

中国科考队在南极种菜:8年的老传统?

南极大陆上没有土著居民,只有各国的后勤人员和科学家在岛上生活。大陆四面环海,环境封闭,物流运输主要靠海运,食物补给是一个很困难的问题。

中国科考队在南极种菜,长城站每天收1公斤,越冬医生道出真相?

在我国进行南极科考的前30年内,考察队的食品主要由“雪龙号”考察船负责运送,一次可以带去1000多吨货物,共计有1000多种。在主食方面,以米面为主;在副食方面,中山、长城两个考察站主要配备五类:罐头;干菜、脱水蔬菜;速冻食品;加工副食;便于保存的蛋、新鲜蔬菜等。

中国科考队在南极种菜,长城站每天收1公斤,越冬医生道出真相?

在这当中,新鲜蔬菜和水果属于稀缺物品,原因是新鲜蔬菜不便于长期存放。另一方面,“雪龙号”一来一回需要跨越3万海里,成本太高,客观上也不可能频繁运送蔬菜。多种因素共同影响,导致新鲜蔬菜在南极成为了一种奢侈品。

中国科考队在南极种菜,长城站每天收1公斤,越冬医生道出真相?

直到2014年,我国才彻底解决了这一问题——在南极种菜。在长城站和中山站,科研人员同时开展了“南极极端环境温室蔬菜生产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解决了三十多年来队员们“吃菜难”的问题。

中国科考队在南极种菜,长城站每天收1公斤,越冬医生道出真相?

2015年,温室蔬菜实验室搭建完成,温室总面积约16㎡,种植的蔬菜却有将近20种,包括白菜、生菜、西红柿、韭菜等等。虽然菜地的规模不是很大,但却创造了南极考察历史上的一大奇迹,甚至有媒体评价其为“白色荒漠上的一片绿洲”!

中国科考队在南极种菜,长城站每天收1公斤,越冬医生道出真相?

2016年,第32次南极科考队抵达南极,这一次在原来的基础上又扩大了种菜面积:中山站建设了专业化的温室大棚,棚体采用现代化透光温室结构,面积超过100㎡,不仅能满足日常所需的食用蔬菜,还能种植一些观赏性的绿植,堪称是“南极氧吧”。

极地医生道出种菜真相

科考站的种菜任务一般由极地医生负责,每年科考人员流动较大,但种菜的传统却一直被保留了下来。胡淼是我国第37次南极科考站的随队医生,在长城站一次性驻留了540天(受疫情影响延长了半年),算是一位“资深级菜农”。

中国科考队在南极种菜,长城站每天收1公斤,越冬医生道出真相?

在胡淼担任后勤保障期间,蔬菜温室一年多内共收获了323公斤叶菜、117公斤果菜,为队员们提供了多种维生素。同行的赵君勇医生也表示,通过无土栽培技术每日能产1公斤蔬菜,保障了队员们的营养均衡。

中国科考队在南极种菜,长城站每天收1公斤,越冬医生道出真相?

事实上在南极种菜既有有利因素,也有不利因素。

  • 有利因素是南极气温低,只要种子能处理好,基本不会发生病虫害,无需喷打农药。因此所有的蔬菜都是有机食品,队员们吃着也更健康。
  • 不利因素是耗能较大,南极大陆年平均气温为零下25℃,要种菜就必须建温室,供热就要持续不断地消耗能源。当北半球到了5月份,南极还会出现极夜现象,室内采光也会严重不足。

不过,这些不利因素已通过科技手段解决:全室都采用无土栽培,通过营养液可提高植物的吸收效率;为提高采光效率,温室的采光材料选用了中空的透明塑料板,和飞机的舷窗是同种材料,透光率高达90%;室内配有自动化灌溉系统,每隔一个小时就自动为蔬菜注入营养液;当极夜发生或者照明条件不佳时,LED植物生长灯启动,可自动调节每日照明时长。

中国科考队在南极种菜,长城站每天收1公斤,越冬医生道出真相?

除了以上这些,蔬菜品种的选择也非常重要。我们知道,不同的蔬菜生长周期不同,产量也有高低之分。为获取最大产量,温室大棚目前种植的品种主要是叶菜类,其优点是可食用部分占比高、生长速度快、周期短,另外一部分则是果菜。

叶菜中以生菜为例。皱叶生菜生长周期很短,只需两个月就能收获,一颗重量在500克以上;如果是结球生菜,单球可达300克以上,大棚内可全年种植。果菜中以黄瓜为例。一根黄瓜藤每隔两天就可以收获一根黄瓜,如果在棚内种上30株,就可以保证27名队员在越冬期每天都能吃上新鲜黄瓜。

中国科考队在南极种菜,长城站每天收1公斤,越冬医生道出真相?

随着中国“南极菜园”的走红,俄罗斯的科考队员表示非常羡慕,在过去几年常常到中山站蹭饭蹭网、观赏绿植。俄罗斯队员也反过来邀请中国队员去蒸桑拿,双方礼尚往来,关系十分融洽。

俄队员表示羡慕,如今“只能想不能吃”

2020年以前,中俄两国的科考队还可以相互串门,但当疫情爆发后,形势开始出现变化。

中国科考队在南极种菜,长城站每天收1公斤,越冬医生道出真相?

南极疫情最早的爆发点是2020年,当时是智利的南极科考站爆发了一轮新冠疫情。据英国《卫报》报道,疫情爆发后各国考察站都部署了防疫工作,并且撤回了驻南极科考站的“非必要人员”,所有登陆南极的外来人员必须先实施隔离。

中国科考队在南极种菜,长城站每天收1公斤,越冬医生道出真相?

时隔一年后,2021年12月比利时在南极设立的“伊丽莎白公主极地站”又出现了聚集性疫情,25名工作人员中有16人确诊。

2022年1月初,我国第38次南极科考队员抵达中山站和长城站,两队共计255人。其中,中山站距离疫情爆发点直线距离约1900公里,长城站则为3400多公里,传播概率相对较低。即便如此,我国还是采取了严格的防控措施,比如禁止去其他国家的科考站“串门”。

中国科考队在南极种菜,长城站每天收1公斤,越冬医生道出真相?

此次科考队的队员张汝成说:“中山站附近有俄罗斯进步站,前些年经常互相串门,这次我来了后还没靠近过。”队员不能超出指定的活动区域,在户外科考时也几乎不会遇到其他国家的队员。

在长城站,防控措施也非常严格。长城站附近的科考站有智利、乌拉圭、韩国等国的站点,目前也都不再互相串门,互通的道路也已封闭,并且用英语书写了警示标牌。

根据防控要求,我国的几个科考站之间也处于相互隔离的状态。比如在长城站,队员们散步时向南不能超过老油罐,向北不能跨越玉泉河,活动范围约方圆1公里。

中国科考队在南极种菜,长城站每天收1公斤,越冬医生道出真相?

当然,这也意味着俄罗斯队员是吃不到来自中国的新鲜蔬菜了,至少目前暂时如此。

总之,在南极进行科学考察风险很高,环境复杂多变,外出调研时易受极端低温影响,在这里也祝愿队员们能顺利完成科考任务,健康归来!

免责声明:本文章由会员“金熙”发布如果文章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于本站联系

金熙
免责声明:本文章由会员“金熙”发布,如果文章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