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价格(涨幅超100)

中药股迎来狂欢。今年以来,中药材价格开始出现持续上涨态势,不少品种涨幅超过100%。具体来看,有数据显示,2020年下半年开始,马钱子一年涨幅高达228%,而密蒙花、蛤蚧、柏子养心丸仁、大风子、紫苏子、郁金等价格年涨幅超过了150%。另外,8月份以来,菊花、进口酸枣仁等涨幅也已均超过50%。

在此背景下,各路资本纷纷涌入中药股,一时间中药市场风起云涌。那么,今年的中药材究竟怎么了?

1 价格上涨的背后推手

事实上,从2020年下半年开始,中药材价格就进入了上涨通道。以泽泻为例,2020年9月泽泻价格为每斤14.5元,到了2021年9月价格为每斤39元,上涨幅度高达168.97%——其主要用于小便不利、水肿胀满、泄泻尿少、痰饮眩晕、热淋涩痛、高脂血症。

原因为何?国海证券指出,中药材涨价的主因主要还是供需不平衡,一方面疫情导致人们对健康更加重视,中药材的需求量在增加;另一方面,异常天气的增多又对中药材产量造成了极大的影响,一些中药主产区造成减产甚至是绝收,这也推动了中药材价格的上涨,有的甚至上涨了2-3倍。此外,疫情的反复对中药材的进口也产生了一定影响,叠加新药材秋季大量产新还有1个多月的时间,库存持续下降,市面上供应端压力较大。

涨幅超100%,今年的中药材怎么了?

回顾此次疫情防控阻击战,不得不说,古老的中医药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官方数据显示,全国新冠肺炎确诊病例中,有74187人使用了中医药,占91.5%,其中湖北省有61449人使用了中医药,占90.6%,中医药总有效率达90%以上。

随着抗疫预防的一号方、二号方的出现,一些抗病毒的药材品种的价格和销量均出现上涨。板蓝根、苍术、贯众、广藿香等抗疫类药材短期内价格翻倍。但随着疫情逐步平稳,目前只有广藿香、连翘、茯苓等刚需品种行情仍保持在相对高位。

涨幅超100%,今年的中药材怎么了?

另外,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9年中药材市场成交额突破1650亿元,2016-2019年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0.38%,预计2021年中药材市场成交额将逼近2000亿元大关。

需求量的增加一定时间内会形成供给缺口,即所谓的供需失衡,此亦是引发中药材涨价的直接导火线。

另外一方面,国家对中药材的标准更严格。随着《中国药典》(2020年版)正式实施,对中药材里面残留的重金属、农药的检测标准更为严格,产业链也更为注重中药材的品质,从而淘汰了一部分不合格的原材料。有些品种新的标准有所改变,原来的规格无法满足现在的需求,合格品规总量减少,但市场需求大,导致价格上涨。

对此,安徽省亳州中药材协会会长张凤鸣公开表示:“以中药材连翘为例,新版药典增加了挥发油检项,挥发油不够的连翘,市场价格在60~70元之间,而完全符合新药典的无柄连翘,现在已经卖价到80~90元公斤,价格不仅迅速拉开了距离,并且挥发油达到药典标准的规格仍呈上升趋势。”

2 产业链中下游压力陡增

中医药行业产业链包含中药原材料种植、医药制造、医药商业、第三方物流和医药零售等,最后到达终端消费者。中药制造中最重要的三个环节是中药材、中药饮片和中成药。

中药材涨势未褪,如此一来,产业链中下游企业的压力陡增。

近年来,为了应对中药材产量和价格波动对生产带来的不利影响,同时保证中药材的质量和等级,有实力的中药生产企业纷纷通过自行种植或同当地农户合作种植的方式来占有上游主要中药材资源。

然而,此番波动还是难以避免地造成了一定影响。据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2021年上半年中药行业(同花顺行业)69家上市公司中,近九成公司总营业成本上涨,超四成公司总营业成本上涨20%。为此,下游企业纷纷通过集中议价、集中采购、大规模储备等方式,谋求减少中药材的价格波动带来的负面影响。

涨幅超100%,今年的中药材怎么了?

多家药企表示下游销售渠道不同,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一些企业年初和医院签订长期合同,无法依据市场调节价格,出现较大亏损。一些供应到药店和药厂的企业根据市场行情相应提高了药价,提价的同时销量有不同程度的下跌,利润也相应减少。

另外,因为担心中药材价格到了高点之后,会出现俯冲式下降,很多药企不敢随意囤货。饮片价格虽有大幅提升,但相应销量也降低明显,并没有产生什么利润。

一些出口型药企表示药价的提高对国外销售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一部分国外消费者处于观望态度,出口订单也有所下降。”安徽协和成药业饮片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赵维合说。

而对于上游的种植户而言,虽然价格上涨有利于提高农户种植的积极性,但也可能会造成药农蜂拥种植中药材,盲目扩大种植面积,带来一定风险。

3 中药迎来历史性发展机遇

在国家政策方面,中药近期以来广受重视,2021年出台的《关于加快中医药特色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推进妇幼健康领域中医药工作实施方案(2021-2025)》《关于支持国家中医药服务出口基地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的通知》等多项政策促进中药行业发展。

今年年初,国务院明确要求,将中成药、生物药纳入集采。国家医保局副局长陈金甫在会议上指出,生物类似药、包括中成药的大品种纳入集采,这是制度性的要求,但规则会更为优化、更有针对性、质量更符合药本身的属性。在集采常态化、制度化的背景下,药企面临中成药纳入集采的考验,在中药材价格普涨的背景下,药企或面临新一轮压力测试。

随着行业更加规范,中药朝着质升量减的趋势发展,头部企业优势更大。而且随着中药材的涨价潮来袭,行业集中度将进一步提升。

据国家统计局、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我国中药材零售市场成交额由2016年22.06亿元增长至2019年81.15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54.4%。中商产业研究院预测,2021年我国中药材零售市场成交额约增至122.59亿元。

涨幅超100%,今年的中药材怎么了?

制药层面,中国是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制药市场。其中,我国中医药制造市场从2016年637亿元增至2020年737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3.7%。中商产业研究院预测,2021年我国中药制药市场规模将达到753亿元,呈上升趋势。

涨幅超100%,今年的中药材怎么了?

近年来,我国药品销售规模逐年增长,增幅趋向稳定。根据米内网统计数据,2019年我国药品终端市场的三大终端:第一终端市场(城市公立医院市场、县级公立医院市场)、第二终端市场(零售药店)和第三终端市场(城市社区卫生中心市场、乡镇卫生院市场等)药品销售总规模为19895亿元,同比增长4.41%。中商产业研究院预测,2021年三大终端市场规模可达22081亿元。

总体来看,受益于良好的外部环境,中药产业迎来历史性发展机遇,有望带动产业链上、下游等相关产业的蓬勃发展。

声明:本文综合参考中商情报网、中国证券报、上海证券报、东方财富网综合等内容。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入市需理智,理财需谨慎。本文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依据。

本文源自国投泰康信托

免责声明:本文章由会员“高楠”发布如果文章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于本站联系

高楠
免责声明:本文章由会员“高楠”发布,如果文章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