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真正的唐刀多少钱(暴力美学日本刀)

“菊”与“刀”,一个是日本皇室的家纹,象征着美好;一个是日本武士的珍宝,却象征着杀戮。二者相辅相成,被视为了日本文化的代表。其中,“刀”更是横亘于日本的历史文化之中,武士刀所至,若非所向披靡,也是尸横遍野。

暴力美学日本刀:如今被视为破铁棍,为何曾让中国古人自愧不如?

一、武士刀缘起

早在中国的汉朝时期,汉军的环手刀已经杀得匈奴闻风丧胆,可日本还是一个不知铁器为何物的蛮夷岛国。也是因远跨重洋的汉朝人带着制铁的技术传入,日本才有了铁质的器具。

早期的日本,也并没有什么独创的兵器。因为岛国内的战争远远没有如中国、波斯、希腊等古国面对的环境那般复杂,日本的武器发展也往往较为单一。一直到唐朝,中国冷兵器算是走向了巅峰,日本人这才意识到了“刀”的重要性,并开始派遣遣唐使来到中国学习兵器制造技术。

暴力美学日本刀:如今被视为破铁棍,为何曾让中国古人自愧不如?

▲唐刀

盛唐时期,因国力强盛,政府配备给士兵的兵器,也往往是千锤百炼锻造出来的。以当时最为著名的两种兵器——唐刀、陌刀为例:一把普通士兵所佩戴的唐刀,造价就相当于一个八品官员一个月的俸禄;而一把专门用于对抗骑兵的陌刀,其钢材就必须是用印度进口的镔铁,并辅以夹钢、包钢等,经师傅彻夜打造才能锻造出来,其造价就差不多顶唐朝一个中产家庭的财产。

在如此倾力的打造下,唐朝的冷兵器才有了飞速的发展。而日本正是师承大唐,才继承了如此成熟的锻造技术。

暴力美学日本刀:如今被视为破铁棍,为何曾让中国古人自愧不如?

后来,经过改善和本土创新的日本刀,其生产就必须经过八级工序,分别由八位不同的师傅接替锻造才能成型,这八个步骤分别是冶炼锻造、研磨、制作金具、刀鞘、刀鞘涂装、装饰、刀身雕刻、绳结、安装刀柄,所对应的职位分别为刀匠、研师、白银师、鞘师、涂师、装饰金工、刀身雕刻师、组钮师、柄卷师。

一把刀的生产分化为如此精细的八个流程,也无怪乎日本武士刀历经千年发展而不衰。而中古时期以后,日本刀甚至逆流而上,反而成为了进口古代中国的重要商品。

二、日本刀与中国刀的逆向发展

明朝年间,戚继光撰写《纪效新书》时,专门对明朝士兵面对日本武士刀时的困境做了重点提及。在书中,戚继光感慨:“我兵短器难接,长器不足,遭之者多身两段。”也就是说,明朝士兵的武器与日本武士刀交战时,明朝的长短武器均难以和日本士兵抗衡,甚至在交战中,许多士兵直接被日本人砍成了两段。

暴力美学日本刀:如今被视为破铁棍,为何曾让中国古人自愧不如?

▲戚继光影视形象

从盛唐到明朝抗倭年间,不过七八百年,而这个时间段,与汉唐两朝的跨度基本相当。在相同的时间差下,为何日本能在后半段实现逆势反超?这其中,就不得不对中日两国在这一期间的历史进程做一个比较。

唐朝之后的五代十国,乃至明朝之前的宋元时期,中国的战争环境越来越复杂。自五代十国时期,各民族混战不休,中国的战争越来越趋向于步、骑间的战争,特别是在两宋时期,宋军与辽、夏、金、蒙的战争,更是单一的步兵抵御骑兵的较量。

因而在这段时间,辽、金、蒙等的冷兵器发展,多在于马上的装备,如金朝的铁浮屠、西夏的铁鹞子、蒙古铁骑的骑射弓箭等。与之相对的,是两宋的步兵装备发展,则趋向于重装铠甲、长柄刀、勾镰枪等,因此大幅度减少了对短兵相接时的刀剑的研究。

暴力美学日本刀:如今被视为破铁棍,为何曾让中国古人自愧不如?

▲宋代背嵬军与铁浮屠作战图

与此同时,抛开五代十国的战争对技术传承的影响,两宋时期的赵家因黄袍加身的缘故,对武将特别抵触,随之而来的便是对民间习武修身、兵器锻造的抵制。历经这四百余年的断层,中国的冷兵器发展失去了民间的创新,也就变得乏味而单一。加之中国自古以来的小农思维,技术的传承往往靠的是师徒间的秘密传授,且政府对于战争技术的态度十分反感,更加加速了冷兵器技术的失传。直到明朝时,中国的冷兵器技术便已经开始不堪。

而反之,日本武士阶层的崛起,则加速了日本国内在冷兵器技术方面的发展。早期日本所能配有武士刀的贵族,往往将重金打造的佩刀作为家传信物进行传承;到了中古时代,好斗的武士们热衷于武士刀的改良,而日本刀的改进也随之发展了起来。

暴力美学日本刀:如今被视为破铁棍,为何曾让中国古人自愧不如?

▲日本武士

两宋时期,尽管中国的民间施行禁刀政策,但日本刀因其锋利的刀锋和华丽的装饰风格,还是受到了宋朝民间收藏家和官府的热捧。就连北宋著名诗人欧阳修,在看到日本刀后也赞不绝口,不禁写下诗词“百金传入好事手,佩服可以吉凶。”

到了元代,元军三征日本之后,除了对海上的“神风”印象深刻,还对日本刀的锋利记忆犹新,留下了“倭刀极利”的评价。明朝时,面对东南沿海的倭患,宋应星在研究日本浪人武士刀之后,甚至在《天工开物》中写下“倭夷刀剑,有百炼精纯……不知用何锤法,中国未得其传。”其中的赞誉和自愧不如,自是溢于言表。

三、战争中的暴力美学

而日本人对于武士刀的愈加重视,更是始于元朝三征日本之后。自那时起,太刀的改进使得日本刀抛离了唐刀的笔直,而改为了具有弧线的姿态。自此,日本刀的外型也基本在这个时候确定了下来。

而后,日本历经战国时期,使得武士刀的发展更加适应于作战。在摒弃了早期的长、重之后,日本武士刀往轻、快发展,并随之发展出了胁差、本差等。而一把成熟的武士刀,更需要技工师傅们历时数月打造完成。日本人十分注重其在锻造过程中,经对刀身进行雕刻、打磨后,由淬火而形成的自然美。这使得极具暴力的杀戮行为,在日本人心中逐渐形成了一种美的“画作”。

暴力美学日本刀:如今被视为破铁棍,为何曾让中国古人自愧不如?

▲战国时代日本骑兵

在战国时代,诸侯的佩刀往往象征着家族的地位,武士刀的外表更是代表着持刀者的至高荣誉。这种对刀的理解,在千年的战争中融入了日本人对于武士刀的崇拜。对于日本武士来说,刀是尊严,用刀杀人是一种荣誉,而用刀自杀是一种自尊。

不过,这种畸形的观念在明治维新时一度被抛弃。因为当时热衷西学,日本历史也经历过一段完全摒弃传统文化的曲折。但当日本人在二十世纪初的日俄战争中,使用传统武士刀大败俄军之时,日本军国主义者看到了其中宣传武士道精神、并激励人民热衷于战争的可能性,并借此大书特书。直到1933年,手持西洋刀的日本士兵大败于中国士兵的大刀下,日本陆军中掀起了一股溯源潮流,日本武士刀才再次和罪恶的侵略战争联系了起来。

暴力美学日本刀:如今被视为破铁棍,为何曾让中国古人自愧不如?

▲29军大刀队

然而,在侵华战争乃至二战时期,日本军官所配备的日本刀,却大多是粗制滥造的。由于明治维新的摒弃,日本武士刀工艺曾一度隐遁于民间,加之战争需要,日军高层要求军工方面快速批量生产,使得这一时期的日本武士刀完全失去了往日的精美。

在战场上,这批武士刀因其制造粗鄙而缺乏弹性,在锋利性上更是差强人意。因而,当盟军在战场上俘获日军中下级军官的武士刀时,往往将其视若玩物,而后世的收藏家更是视之为“破铁棍”,连碰它一碰都不屑于。

暴力美学日本刀:如今被视为破铁棍,为何曾让中国古人自愧不如?

▲盟军缴获的日本军官刀

不过,当战火平息、世界恢复往日和平之后,昔日那些极富暴力美学的古日本刀,除了进入博物馆藏之外,也沦入了收藏者们视若己出的宝物。而现今的工艺,也逐渐让日本刀回归了传统的精美与初衷。但即便是如今的日本人还能将日本刀的工艺做到极致,在我看来,还不如顺应着和平的主旋律,让昔日的暴力美学永远封存在博物馆的玻璃柜中吧。

参考资料:

1、 《为何中国古代冷兵器铸造技术失传而日本刀扬名海外》(颜培然)

2、 《日本刀:冷兵器暴力美学的极致》(李思达)

3、 《从日本刀的设计看日本文化的原动力》(张仕骏)

免责声明:本文章由会员“刘楠”发布如果文章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于本站联系

刘楠
免责声明:本文章由会员“刘楠”发布,如果文章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