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筱之一幅字值多少钱(林散之)

林散之 | 我只和古人争地位

我只和古人争地位!

1982年的一天下午,江苏省书协召开常务理事会。林散之由于身体不适,加之耳聋,听不到别人的发言,便中途退场。参会的副秘书长、学生章炳文负责送他回家。林散之坐在“伏尔加”车上,看到窗外彩旗招展,人来人往,便问:“到了什么地方?”章炳文连忙拿出笔,在纸上写道:“新街口广场。”林散之伸头张望一会,似乎好久没有到这里来了。接着问道:“今天开会,曹汶同志怎么没有来?”“今天是省书协开会,曹汶是省美协的,所以他没有来参加会议。”林散之又追问:“还有个书协?”章炳文被这话问怔住了,心想:林老啊,您怎么连这个也不知道呢?真是两耳不闻窗外事。立即告诉他:“怎么没有书协?我们刚才参加的就是书协常务理事会,您还是书协的名誉主席呢!”林散之看后不屑一顾,慢慢地说道:“我还是书协名誉主席呢?!”接着一阵哈哈大笑。后来,章炳文又写道:“您为什么不喜欢参加书协的有关活动?对书协名誉主席不感兴趣?”林散之回答说:“我只和古人争地位!”

林散之 | 我只和古人争地位

林散之(左)和他的学生章炳文。

林散之 | 我只和古人争地位

你新娶的老婆还不会生蛋

1973年10月,王冬龄与周新华在泰州结婚,因路远没有请老师林散之参加,后来趁朋友到南京出差的机会,捎了一只芦花老母鸡。林散之看到王冬龄送来的老母鸡,冠红毛亮,既大又肥,本想把它杀了补补身子。再一看,老母鸡已生了一个蛋,林散之很高兴,便对家人说:“不杀了,把它养起来。”老母鸡隔一天就生一个蛋。林散之每天都要到院子里看看,还亲自喂食。芦花老母鸡真乖,不到处乱跑,经常引得来人驻足观看。后来,林散之专门给王冬龄写了一封长信,信中幽默地说:你托人送给我的老母鸡都生蛋了,你新娶的老婆还不会生蛋。也许是林散之的激励,不久,王冬龄老婆剖腹产生下了一个男孩。剖腹产在今天已是常事,可当时林散之听后,感到不可思议,因此给王冬龄的儿子起了一个名字,叫王异。

林散之 | 我只和古人争地位林散之 | 我只和古人争地位

我的手今后还能写字吗

1970年2月5日,是农历大年三十,73岁的林散之一人去乌江镇浴室洗澡,人多拥挤,不慎跌进开水锅。烫伤面积达百分至九十,最严重的是右臂至手腕,皮肤全部拉脱,血肉模糊,惨不忍睹。屋漏偏逢连夜雨,先遇到战备疏散,又碰到公费医疗证过期,直到第六天才住进南京鼓楼医院。因伤口严重感染,林散之高烧昏迷,他醒来见到医生问的第一句话是:“我的手今后还能写字吗?”医生听了好笑,心想:你的命都难保了,还想写字?!庆幸的是,在医生的精心治疗和家人的悉心护理下,林散之竟奇迹般地活过来了。除了头部,全身都是疤痕,每天从床上扫下来的血痂和皮屑,差不多有一小碗。右手5个手指全部粘在一起,医生做手术分出大拇指、食指和中指。但小拇指和无名指紧贴手心,已连为一体,无法分开。恢复健康后,有人劝他:“不要再写字了。”可是,林散之不但没有放弃,反而更加勤奋,临碑写帖,笔耕不止。皇天不负有心人,林散之最终凭借三指悬钩,成为“一代草圣”。

林散之 | 我只和古人争地位

图为林散之烫伤后创作草书的实景

林散之 | 我只和古人争地位

细看上图,这是林散之烫伤后的执笔动作。右手无名指、小拇指与常人不同,右手下方的肌肉明显萎缩

“书债”难还

对求字者,林散之一般是广结墨缘,来者不拒。可是到了八十岁以后,因脑动脉硬化、心律不齐,加上高血压等,林散之经常头昏嗜睡,不能长时间写字。但是,随着他的名气越来越大,求字的人也越来越多。有的从北京来,有的从河南来;有的是官员,有的是百姓。有一个人,要了大字要小字,一下子要了十一张,林散之写完后,病了十多天,不得不躲到老家乌江。乌江交通不便,比较偏僻,林散之原以为可以好好休养休养,没想到求字的人仍然不断。

一天,风雪交加,路无行人,林散之说:“今天应该没有人来了。”可话音刚落,进来四个求字的人,而且是远道而来。林散之急得赶快写信给儿子林昌庚,要求接他回南京。在南京,有的人甚至守在门口,不写就是不走。求字的人说得很简单,就要一张。可是,你要一张,他要一张,这一张张都要林散之来写。无奈之下,林散之又悄悄地来到扬州女儿家,谁知扬州的情况和乌江、南京差不多。林散之在诗中无奈感叹:“江南住不住,江北住不安。”

林散之 | 我只和古人争地位

百年定论

初冬的一个晚上,南京市中央路117号,林散之和他的学生章炳文正在进行“笔谈”。林散之在纸上写道:“现在人心浮躁,急功近利。做学问的人少了,拉关系走后门的很多。你怎么看?”章炳文写道:“自五九年学书画以来,一不拍人马屁,二没有后台。后台是我的大伯、大妈,无用之人,这一点我感到自慰。”

林散之看到后,在“后台”旁边加了一行小字:“还有一个林老。”章炳文写道:“有的人书法才练了几年,就说自己是书法家。现在到处都是书法家,大家、大师满天飞。”林散之摇头叹息:“我看得多了,当时轰轰烈烈,死后不久就烟消云散了。”章炳文接着写道:“您是真正的书法大家。前次日本名古屋书法代表团的团长来拜会您,他们说您是中国的‘书圣’。”

林散之写道:“瞎吹,我不承认。站住三百年才能算数。”章炳文又写道:“人民和历史是最公正的,自有人评论。”林散之看后写道:“百年定论。”然后,在“百年定论”的边上又加了四个圆圈。

林散之 | 我只和古人争地位

看相

林散之和画家钱松喦同住一栋两层小洋楼,钱松喦住在楼上,林散之住在楼下,两家相处和睦。一次,钱松喦主动和林散之聊天。林散之说:“我给你看看相?”“行啊!”钱松喦欣然同意。“你的脸像‘目’字,是目字相。目字相的人性格温和,为人勤奋,吃苦耐劳,命中有大富大贵。”钱松喦听了很高兴,心想你给我看相,我也给你看看。钱松喦在纸上写道:“林老啊,你方面大耳,浓眉大眼,是罗汉相。”林散之看后点头答道:“以前也有人给我看过,是罗汉相。”钱松喦两手抚摸着自己的眉毛,边说边做给林散之看:“你的两道眉毛又白又长,就像‘长眉仙人’。”说完,就用手中的铅笔给林散之画像。林散之见状,主动配合,坐在椅子上一动也不动。很快,一幅长眉罗汉像画好了,钱松喦在旁边写了“无量寿佛”四个字。两老四目相对,一阵哈哈大笑。

林散之 | 我只和古人争地位林散之 | 我只和古人争地位

这才叫字

高二适精通国学,能诗擅书,以“草圣平生”自许。在与郭沫若的兰亭真伪论辩中,得到毛主席“笔墨官司,有比无好”的批示,从而名声大振。高二适生性孤傲,落落寡合,从不俯就于人。1962年的一天,高二适来到江苏省政协大礼堂原国民党总统府礼堂。大厅的墙壁上悬挂着四幅巨幅书法,分别为郭沫若、邓拓、沈尹默、林散之所书。高二适一一看完之后,在林散之的草书条幅《毛泽东诗 七律 ·长征》前坐下,从气势到章法,从用笔到落款,凝视许久。这时,旁边的人开始评价这四幅作品,有的人说郭沫若的行书好,有的人说沈尹默的书法好。突然,高二适指着林散之的草书,拍案惊呼:“这才叫字!字字精神,耐人寻味!”可是,林散之是什么人?多大年龄?住在什么地方?高二适却一概不知。直到1966年1月,在江苏省国画院资料员何乐之的陪同下,高二适才第一次与林散之见面。两人一见如故,从此成为挚友。

林散之 | 我只和古人争地位

1973年,林散之(左二)和高二适(右一)、萧娴(左一)在南京玄武湖,小孩是林散之长孙林小康。

林散之 | 我只和古人争地位

有点歪有点斜

1957年3月,江浦县大会堂竣工,县委刘书记请副县长林散之题写“江浦县人民大会堂”。第一次为政府机关写匾额,林散之把它当作政治任务,一连写了好多张。然后,选了一张最满意的送给书记。刘书记上下左右仔细地审视了一番,然后说:“有点歪有点斜,横看竖看不满意。”林散之知道后,摇了摇头,一句话也没有说。后来,刘书记到南京又请了一个书法家,写了一块中规中矩的匾额。斗转星移,十多年后林散之一举成名,求字的人络绎不绝,他是有求必应,广结墨缘。一天,已调到南京市农委工作的刘书记也来求字。老同事多年不见,林散之格外高兴,亲自磨墨裁纸,刚拿起笔,想起了往事,便调侃地说:“我的字有点歪有点斜,怕是书记横看竖看不满意。”老书记听出话中有话,却笑而不答。说归说,林散之还是认真地给他写了一张4尺横幅草书,内容是当时最流行的一句话:人贵有自知之明。同多年前一样,老书记上下左右仔细地审视了一番,有所不同的是,这次露出了满意的笑容。老书记喜欢这幅字,内容也特别好,便把它挂在家里的中堂,作为座右铭。

林散之 | 我只和古人争地位

力透纸背

1973年9月24日,冯仲华去南京工人医院,看望正在住院的老师林散之,林散之将自己在医院写好的一首七律诗《辛苦》,写成了小斗方送给冯仲华。《辛苦》一诗写的是林散之自己学书70年的感悟:“辛苦寒灯七十霜,磨墨磨墨感深长。笔从曲处还求直,意入圆时更觉方。窗外秋河明耿耿,梦中水月碧茫茫。有情色相驱人甚,写到今年尚未忘。”他叫冯仲华拿回去好好地读一读,并希望从中得到一些启发。草书《辛苦》是写在夹宣上的,笔笔中锋,刚健挺拔,冯仲华看到后特别喜欢,便送去装裱,准备挂在室内自勉。裱画师揭成三层后,惊奇地发现第二层和第一层的效果差不多,赞叹林散之的草书功力非常了得。征得冯仲华的同意,裱画师把第一层和第二层裱成了两张。林散之看到后,认为第二层裱出来的效果也不差,于是,就叫冯仲华在第二张上补盖了自己的印章。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力透纸背”。力透纸背,大字容易透,墨多容易透,草书《辛苦》写的是小字,用墨不多,一首诗以及落款全部力透纸背,透得那么清晰,透得那样均匀,差不多就跟复印的一样,这是极为罕见的。

林散之 | 我只和古人争地位

这是林散之(中)与学生冯仲华(左)、尉天池(右)的合影。

林散之 | 我只和古人争地位

新衣服

感恩,不仅是回报,也是一种品质。1986年5月,庄希祖从江苏新华印刷厂调到南京师范专科学校当书法老师,地位高了,工资也高了。他想感谢老师林散之,可是又不知道买什么是好。1987年1月的一个星期天上午,他来到林散之家打探。林散之见庄希祖来了,连忙把衣服袖口露出来的棉絮往里面塞。可是,还是给庄希祖看见了。触景生情,庄希祖有了主张:“您这件棉衣太破了,我给您买一件新的羽绒服,很暖和,而且很轻。”林散之没有回答,庄希祖仔细目测了老师的身高和胸围,觉得和自己差不多,就到附近的鼓楼百货商店花了100多元钱,这个数字在当时来说是相当可观的,买了一件最好的鸭鸭牌羽绒服,颜色是深藏青,端庄大气,又返回老师家。林散之谢过之后一摸手感很好,软软的,轻轻的。可是穿上后感到不舒服,领口、前摆有点硬。他说:“你身上这件颜色蛮好,给我试试?”“我身上的衣服?”“是的。”庄希祖犹豫之后,脱下了买回来不到一年的羽绒服。林散之一试,觉得很舒服,大小也正好。“就把这件送给我。”庄希祖想,自己的旧衣服怎能送给老师呢?连忙说道:“这是旧的啊?”“我看也像新的。”庄希祖还是觉得不妥,林散之却执意坚持。庄希祖只好同意,无奈地穿上了刚买的羽绒服。这时,林散之的长子林筱之出来,快过年了,看到父亲在试穿新衣服,连声说好。林散之顺口回答:“新衣服。”随即,林筱之去房间拿出照相机拍下了现场。此后,有人经常看到林散之穿着庄希祖送的“新衣服”。

林散之 | 我只和古人争地位

图为庄希祖(左)正在帮助老师林散之试穿衣服 林筱之 摄

林散之 | 我只和古人争地位

手要悬起来

一天上午,庄希祖来到百子亭22号,拿出一张《郑文公碑》的楷书临帖,请老师点评。林散之看了一会儿说:“手要悬起来。”庄希祖听后大吃一惊:他只看了临帖,又没有看到我写字,怎么就知道我的手没有悬起来?说真的,我的手确实是伏在桌子上写的,还真的没有悬起来,敬佩之情油然而生。接着,庄希祖向老师请教如何悬腕。林散之一边讲解一边示范:“执笔要腕平掌竖。腕平,这就是腕平。掌竖,这就是掌竖。”之后林散之又教他中锋用笔,楷书先临柳公权,从刚入手,先得刚后得骨。从此,庄希祖悬肘临习柳公权的楷书,隔三差五拿着作业,向老师请教。半年后才明白,当初林散之老师没有看他写字,就知道他的手没有悬起来的原因,是从临帖上看到偏锋较多,没有中锋用笔。从此,庄希祖更加用功,日复一日,坚持不懈,书艺大进。1974年12月,林散之挑选楷书写得好的学生刻钢版油印诗集《江上诗存》,直接钦点庄希祖。

林散之 | 我只和古人争地位

林散之(左二)在指导庄希祖(右二)等学生创作草书。

林散之 | 我只和古人争地位

生天成佛

1989年10月15日,林散之身体日渐衰弱,有时神志不清,连简单的字都写不出来,家人提前给他过了92岁生日。几天后的一个中午,起床后,林散之突然对二儿子林昌庚说:“拿纸磨墨,我要写字。”林昌庚心想:这么弱的身体,现在哪能写字?就在纸条上写道:“好好休息,不要写了。”林散之两眼圆睁,怒视不语。“好!你写!你写!”林昌庚不敢违命,只好裁了两张约15×40厘米的宣纸,把其中的一张铺在他面前,赶忙磨墨。这时,林散之还是神情恍惚,急促不安。林昌庚感到反常,立即打电话叫三女儿贝青赶来为父亲拍照。水墨放好后,林散之喝了点人参汁,闭目养神了半个多小时,然后用有气无力的手拿起毛笔,先蘸了点墨又蘸了点水,在宣纸上写下了“生天成佛”4个大字,林昌庚按照他指定的位置盖了两方印章。从此,林散之再也没有拿过他心爱的长锋羊毫笔。

林散之 | 我只和古人争地位

林散之正在书写《生天成佛》。

林散之 | 我只和古人争地位

这是林散之的绝笔《生天成佛》。

文 | 王罡

来源 | 中国书画报

声明 | 图文来源网络,旨在分享传播,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原文仅代表原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布后的三十日内与书艺公社联系。

END

///

///

///

添加书艺公社小艺微信,

免责声明:本文章由会员“李楠”发布如果文章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于本站联系

李楠
免责声明:本文章由会员“李楠”发布,如果文章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