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未来多少钱(售价上万的健身镜)

一面镜子,售价成千上万,你会买吗?大部分人的答案应该都是否定的。

如果说,这面镜子能帮助你运动减肥,还有众多教练远程指导你的每一个健身动作,一段时间你脱胎换骨,成为魔镜口中那个世上最美的人。这样的一面镜子你会买吗?

售价上万的健身镜,是健身赛道的新未来,还是资本的新玩具?

还没等你给出答案,资本圈已经用行动纷纷表示:他们相当看好这样一门关于镜子的生意。

机缘巧合下,健身镜火了

2020 年 6 月末,加拿大运动零售品牌 Lululemon 宣布以 5 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一家新创公司 Mirror,这是一个创办未满四年的运动品牌,旗下只有一款产品 Mirror 健身镜。

Mirror 创始人 Brynn Jinnett Putnam 自幼学习芭蕾舞,并且有随芭蕾舞团巡回演出的经验,有健身工作室的创业经验,这两段人生经历为她创立 Mirror 公司埋下了伏笔。

售价上万的健身镜,是健身赛道的新未来,还是资本的新玩具?

据她所述,之所以产生了研发健身镜的念头,是受其工作室会员的启发。

当时一位会员对她发来邮件,称赞健身房里加装的镜子起到了动作回馈的作用。他能对着镜子,清楚地看到自己的每一个动作,时刻进行修正,这对他而言很有帮助。

这令 Brynn 会想起自己练芭蕾舞的日子,同样是面对着大片落地镜纠正自己的动作和形态,恰逢那段时间她身怀六甲,往返于家庭和工作室令她感觉身心疲惫,她也想开发一款适合所有人是在家运动的硬件设备。

两种创意适时地在 Brynn 脑海里碰撞,于是便有了 Mirror 健身镜的初步概念。Mirror 的中文意思便是镜子,可以说起了这个名字,Brynn 的创业之路已经成功了一半。

有了产品原型和产品名,Brynn 启程去找投资人,直至 2020 年被收购,Mirror 一共拿到了 4 轮融资,累计 7480 万美元。在 2019 年产生的最后 B1 轮融资中,Lululemon 也参投了,为全面收购案留下了线索。

虽然 Mirror 品牌自 2016 年已成立,其初代产品却是在 2018 年才面世。

Mirror 健身镜高 132cm,宽 56cm,设计简洁,靠墙挂墙两相宜,但丝毫不会察觉到它是一面售价为 1495 美元的镜子。

售价上万的健身镜,是健身赛道的新未来,还是资本的新玩具?

然而当它亮屏后,才能体现它的真正价值。镜子下面是一块 40 英寸的全高清 LCD 屏幕,用来显示健身课程。

用户照着这面镜子,同时可以看到自己的体态和教练的动作。

售价上万的健身镜,是健身赛道的新未来,还是资本的新玩具?

不过除了硬件设备得花钱,每个月还需缴纳 39 美元会费,才能获取相关健身课程。

售价上万的健身镜,是健身赛道的新未来,还是资本的新玩具?

▲ Mirror 也有力量训练课程,但其他器械需另购

算起来,这可不比在健身房半年卡加私教课便宜多少。健身镜之所以得以在国外市场流行开来,新冠疫情是原因之一,短期内无法出门,更别提去健身房这类人员密集的地方;同时病毒大流行,提高了人们对健康的重视程度。双重因素影响下,人们开始寻求居家健身的方法。

健身镜恰好满足了这部分居家健身的需求,在市场上收到了良性的反响,资本自然也嗅到了这波风潮,一时间涌出了许多健身镜品牌。

TEMPO、Tonal 等品牌先后获得巨额融资,这两款新品牌皆在 Mirror 的基础上拓宽功能,加入更多力量训练的工具。尤其是前者 TEMPO,它采用立柜设计,上面是一块屏幕,而下面柜子里放着哑铃片,背面是哑铃杆和杠铃杆。

售价上万的健身镜,是健身赛道的新未来,还是资本的新玩具?

▲ TEMPO

售价上万的健身镜,是健身赛道的新未来,还是资本的新玩具?

▲ Tonal

买一台 TEMPO 就相当于把小型健身工作室搬回家,适合健身小白和图省事的土豪们。其售价比 Mirror 更高,纯硬件设备的价格已达 2495 美元,其他配件和会费另计。销量如何尚且未知,今年他们获得了 2.2 亿美元的 C 轮融资,从中可见资本对其持乐观态度。

售价上万的健身镜,是健身赛道的新未来,还是资本的新玩具?

▲ TEMPO 套件

健身镜在国外已经出现了三、四年时间,消费者对这个品牌的接受度越来越高。据 Lululemon 年报显示,2020 年 Mirror 智能镜销量大涨,实现了 1.7 亿美元的营收,从软硬件的售价粗略计算,全年销售量应该超过 9 万台。Lululemon 对 Mirror 的期待是 2021 年 收入增长 50% 至 65%,达到 2.5 亿至 2.75 亿美元。

售价上万的健身镜,是健身赛道的新未来,还是资本的新玩具?

▲ 在 Lululemon 线下店内的 Mirror 展示区

Mirror 在北美市场日子过得风生水起,反观国内市场,健身镜仍是新生事物。

国内遭遇水土不服

国内健身镜市场自 2020 年开始涌出许多玩家,其中绕不开的便是 FITURE 这个品牌。FITURE 在去年 10 月推出了首款健身镜「FITURE Slim 魔镜」,硬件形态与 Mirror 颇为相似,同样有落地和壁挂两种安装方式,同样采用软件+硬件的商业模式,甚至定价也很雷同,天猫上售价为 8200 元,其中含一年会费。

售价上万的健身镜,是健身赛道的新未来,还是资本的新玩具?

截至完稿时,某电商平台显示月销 200+,评论数则为 443。这样的销售额,显然撑不起 FITURE 的 15 亿美元估值。

在商品页面底下,则有许多人提问,问题集中在它与在电视或手机上跟着 Keep 进行锻炼区别上,这一灵魂拷问,针对的对象不只是 FITURE 这一款产品,而是健身镜这一个品类。

Mirror 的走红,也证明了健身镜这一品类的存在有其价值,但为何同类产品一到国内市场就出现水土不服,没有形成广泛认知呢?个人认为因素分为几点:定价过高,产品功能单一,赛道窄

首先健身镜的优势,是在镜子中内嵌屏幕和摄像头,通过用户自身对照和 AI 教练分析体态,帮助运动者纠正动作,降低受伤几率。这是手机上的健身 App 所做不到的,但这不足以让消费者心甘情愿地花费大几千买一面镜子来获得这些功能

售价上万的健身镜,是健身赛道的新未来,还是资本的新玩具?

▲ 华为智慧屏 X65

倘若价格合理,譬如只需花上一个任天堂健身环的价格就能买到,每月再付几十块会员费就能解锁更多课程,或许还能让健身镜这一品类受到更多消费者的关注。

其次是健身镜功能单一,比起电视 + Keep 跟练,前者只不过是多了对镜自我修正动作这一优势,一想到它那成千上万的售价,就让不少消费者在内心打起了退堂鼓。

最后,健身镜走在了是一条反人性的产品赛道上,健身这件事,需要人们保持长久的自律,简单的一句「管住嘴迈开腿」,背后藏着多少汗水,只有运动者内心清楚,而且健身这项活动缺乏即时反馈,短期内难见效果,一旦放弃马上就会遭遇反弹。

国内名号最响的 Keep,从 2015 年开始就已浸入到健身赛道里,如今坐拥 2 亿用户量,估值 20 亿美金,硬件 / 软件齐发力,就是这样的互联网运动巨头,却直至今年才开始整体盈利。

当 Keep 合伙人刘冬被问到是否会开发健身镜产品时,他并未正面回应,只是分析了未来健身镜的硬件变量。

今年年初 Keep 宣布旗下会员数已超 1000 万,为了不让自己处在新兴市场的劣势地位,Keep 或许会推出自家的健身镜产品,但它更像是会员体系的附属产品,硬件生态的其中一环,其意义就跟 Keep 商城里售卖的动感单车、跑步机一样,是用硬件推动用户粘性,教育用户形成健身习惯的必经之路。

这样看来,国内健身镜产品在 2021 年集中爆发,更像是一场闭门狂欢。门内闹得欢腾,门外冷冷清清。最后会否落得一地鸡毛,就让时间来告诉我们吧。

免责声明:本文章由会员“金原东”发布如果文章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于本站联系

金原东
免责声明:本文章由会员“金原东”发布,如果文章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