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儿演唱会门票多少钱(发现泉州建筑之美)

熊猫贝贝专栏内容:地产话题第一百二十三期(NO.123)


专栏内容:(各地特色人居文化记录分享专栏第一期)走近泉州,领略“红砖大厝”之美。

资深地产人,凭良心写作,讲人话,结善缘,有态度。


客观行文,理性看事。还请各位读者朋友多多支持。


拒绝标题党,坚持耕耘深度专业内容。

(独家内容,侵权摘抄必究,首发头条号)

@熊猫贝贝小可爱 我是熊猫贝贝,地产行业策略研究者,欢迎关注。


发现泉州建筑之美:那些即将消失于现代城市中的“老房子”

泉州印象(图片来源:网络)


导读:

(全文6000字左右,多张高清大图,阅读时间约需要10分钟,这可能是全网一文能把泉州人居建筑和特色说明白的文儿了~还请多多捧场。)

近现代房地产的行业的高速发展,对于不同地区不同城市所独有的特色建筑文化,是有野蛮破坏的影响的,千篇一律的现代建筑正在快速而有效率地取代和替换,很多地区和城市,曾经极具地域特色和地方文化的传统建筑。

很多具有人文和地域特色建筑,已经开始在消失,这是伴随城镇化进程和时代进步难以避免的,但不可否认,这些具备了自身特色的建筑,反映的是一个地区一个城市长久以来的居住文化和风俗习惯。

本人特开专栏,从地产行业专业角度,发现、记录和分享,中国不同城市的特色建筑,诠释背后各地的人居文化。

这是第一期:身兼“海西明珠”、“泉南佛国”、“闽南蓬莱”多个美称的泉州“厝”文化。


温馨提示:

-本文不含任何广告和引导,请放心阅读,如有帮助,欢迎收藏、分享和点赞。

-本文除标明引用部分,均为本人原创,谢绝断章取义无脑摘抄和伪原创搬运,转载复制请注明原文出处,本文首发头条号。

PS:写不出来要搬运我也拦不住,至少带个我的ID我就不计较。

-本文引用图片和部分文字,会规范使用“引用标注”并注明出处,如有版权争议,第一时间处理。

尊重原创版权,从自己做起。

-熊猫贝贝原创文章,内容仅供交流参考,不构成投资或其他建议。

分享让生活更加美好,希望本人的文章能带给大家帮助!

假如本文有什么不足的地方,希望大家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本人会及时加以改正。一个小小的点赞动作就是最大的动力。


一、闽南“红砖古厝”,以泉州最“红”!


闽南,是一个俗称,因为福建自古简称“闽”,所以闽南就很直白的代表了福建南部地区,到了今天,约定俗成的“闽南”,包括了厦门,泉州和漳州三个城市。

闽南语是这个区域通用,也是被认为“最难学会”的中国地方特色方言。

一句“爱拼才会赢”让闽南人闻名于全国,哦,不对,是闻名于全世界,要说出海谋生,海外创业,闽南人可谓是中国航海贸易历史上最早的代表了。

常年在海外漂泊,又地处于沿海地区的特殊环境,让闽南人对于“家”的追求,可谓独具特色。

我们可以从闽南人最通用的拜天贺词中,窥见一二,闽南人每逢佳节拜天公,必备祝福五大项:

“探大钱!起大厝!开豪车!取水某!生儿子!”(如果身边有闽南朋友用闽南话说出来更有味道,这是闽南对于“人生目标”的美好心愿。)

这其中的“起大厝”的“厝”[cuò],就是闽南特色的红砖大房子。

对于闽南人来说,不管身在何处,赚了多少钱,当了多大的官,回到自己的家乡,盖个红砖大房子,已经成为了一种传统和习俗。

于是,在闽南地区,极具地域特色的“红砖大厝”,就成为了这个地区极具特色的建筑风貌:


发现泉州建筑之美:那些即将消失于现代城市中的“老房子”

极具烟火气息的闽南古厝美宅民居


发现泉州建筑之美:那些即将消失于现代城市中的“老房子”

常见于庙堂建筑


发现泉州建筑之美:那些即将消失于现代城市中的“老房子”

壮观的红砖厝群落


发现泉州建筑之美:那些即将消失于现代城市中的“老房子”

极具地域特色的“皇宫起”

皇宫式即按皇宫式样建造的大厝,也称官式大厝或“皇宫起”,是泉州传统民居的典型。在这种建筑中,木雕、彩绘、石刻、透雕、泥塑、剪贴等民间手工艺精品随处可见。


闽南红砖建筑以泉州为核心,向周边辐射,其中泉州的“最红”;漳州红砖厝的特点则多为红砖灰砖混搭,红砖多用于装饰部分,而金门、厦门的红砖厝也略有不同。

要论红砖大厝,公认泉州本地的最正宗,颜色最正。

如果要说北京的宫殿富丽堂皇,贵气逼人,

那么泉州的红砖大厝,却是充满了人世间烟火气息和亲近的市井居住智慧。

还有那么一丝“土豪气息”的贵气,含而不露。


关于泉州的“厝文化”,有三个特色内容不得不说:

1、红砖白石双坡曲

“色感异常强烈,形成最具特色的红砖文化区。”


泉州地区的这种红砖在烧制时,由于堆叠形成特有的印记,而印记在建筑时因刻意整齐堆叠,形成别具一格的建筑装饰。


至于“双坡曲”,是指屋脊两边的瓦面并非如其他地方的直线坡度,而是略下弯呈弧度下降。从外观上看,其独特的“曲线美”能给人美感,但科学上也有其道理。

砖石结构,抗御台风地震等自然灾害。

闽南多台风大雨,双破曲面瓦面,排水泄压,防水护宅。

每一个细节中,都是闽南地域特色人居智慧的闪现。

发现泉州建筑之美:那些即将消失于现代城市中的“老房子”

泉州老街古建筑随处可见的红砖白石


发现泉州建筑之美:那些即将消失于现代城市中的“老房子”

泉州极具特色的红砖白石墙面


发现泉州建筑之美:那些即将消失于现代城市中的“老房子”

晋江(泉州下辖县级市)古厝


发现泉州建筑之美:那些即将消失于现代城市中的“老房子”

双坡曲瓦面


2、出砖入石燕尾脊

出砖入石是闽南红砖区建筑中一种十分独特的砌墙方式,利用形状各异的石材和红砖交垒叠砌,因其外观而得名。

相传明末,闽南地区发生大地震,地震过后当地人民就地取材,利用坍塌破碎的砖、石、瓦、砾构筑成了这样一道独特的墙体,后来被人们广泛应用,沿袭成风。

用这种方法砌成的墙不仅坚固防盗、冬暖夏凉,而且古朴美观,成为我国民居建筑艺术的一大杰作。在蟳(xún)埔等沿海一带,也有用海蛎壳作为出砖入石材料的。据说这种材料从非洲等地运来,成为泉州对外交往密切、“梯航万国”的一个佐证。

据考证,我国古代有敬天的思想,而屋脊上的“鸟”有如天使,是一种通天的灵物,能通天敬神,燕尾脊由此而来。燕尾脊是正脊做成曲线的形状,两端往上翘起,类似上弦月形,而在尾端分叉为二,像燕子的尾巴一样。在传统建筑中,燕尾脊约定俗成是代表主人曾经中举,或是用在宫庙上,但在泉州古厝中,只要规模稍大的大厝都可见到。

也寄托了泉州人民对于“高高中举”愿望的美好寄托。

发现泉州建筑之美:那些即将消失于现代城市中的“老房子”

红砖白石,出砖入石

发现泉州建筑之美:那些即将消失于现代城市中的“老房子”

燕尾脊


发现泉州建筑之美:那些即将消失于现代城市中的“老房子”

雕梁画栋+燕尾脊


发现泉州建筑之美:那些即将消失于现代城市中的“老房子”

燕尾脊成为靓丽的天空“风景亮点”


3、雕梁画栋皇宫式

红色的建材在新中国建国以前,特别是封建王朝时期,是专用于皇家宫殿、庙宇及帝王宗祠这一类建筑,被称为宫廷色,本为“庶民不许”,却在闽南民间大量使用,这除了与闽南人长期从事海外贸易,民间积累了巨大财富以及炫奇斗富、讲求排场的乡风有关外,由于福建沿海地区自古以来都是“山高皇帝远”,加上闽南人“敢为天下先”的特性,使得外形富丽堂皇,被称为“皇宫起”的违禁红色建筑在闽南一带悄然风行。

看来,这个“爱拼敢赢”,已经成为了闽南血脉中的一种本能,也为闽南人创造了很多财富与机遇。

就算到了今天,泉州的城市等级(三线OR四线)虽然远远不及省会福州和热门旅游城市厦门,但是却当之无愧福建最“闷声发大财”的城市:连续20年超过省会,GDP全省第一(截止2019年年底统计)。如果按这个趋势,2020年即将蝉联21冠。

藏富于民,在泉州这个城市,还真不是吹出来的,石狮晋江做全国生意,数十个品牌闻名全国,“承包”央视五套(体育冠名),其实都是都是泉州下属的县级市。

中国人赚钱盖房子筑家,光宗耀祖的传统,在闽南可谓是得到了最好的验证。

红砖建筑以三间张双落大厝为基本单元,大量使用红砖红瓦,广泛应用白色花岗岩做台基阶石,屋顶多为两端微翘的燕尾脊,壁、廊、脊等细部装饰十分精致,不仅外观独特,而且在装饰与色彩纹样等方面都与其他区域的建筑截然不同,既有“东方家园”雅称,又有“中西合璧”美誉,汲取了中国传统文化、闽越文化和海洋文化的精华,成为闽南文化的重要载体。


发现泉州建筑之美:那些即将消失于现代城市中的“老房子”

白基红墙


发现泉州建筑之美:那些即将消失于现代城市中的“老房子”

雕梁画栋


发现泉州建筑之美:那些即将消失于现代城市中的“老房子”

从屋顶的颜色就能看出房子的新旧


发现泉州建筑之美:那些即将消失于现代城市中的“老房子”

泉州乡镇古厝祠堂

和闽南其他区域相比,泉州的红砖大厝的特色,就是这个“红”的正,闽南红砖大厝,样式和规格可能同样分布在厦门,漳州,金门等地,但是说颜色和正统,还是以泉州的最好,这个没有争议。

要想真正看到正宗的闽南特色红砖大厝,还是得到泉州来。


发现泉州建筑之美:那些即将消失于现代城市中的“老房子”

来一张红砖墙面特写,给大家感受一下。


二、开放包容,百花齐放的泉州:“世界级宗教博物馆”


泉州不仅仅拥有“红砖古厝”特色的人居文化,更是因为被誉为“世界宗教博物馆”:

早在十三四世纪的泉州,以她“东方第一大港”的宽博胸怀,接纳来自世界各地的商贾,诸种宗教文化和宗教艺术也得以在此无拘束地交流、传道。随着泉州海外交通的发生、发展、繁盛,外来宗教如佛教、伊斯兰教、印度教、摩尼教、基督教、犹太教等,以及中华传统的儒教、道教,在这片自由的土地上扎根、成长,并各收因果。甚至教中之教、教中之派、形形色色的民间神祇也荟萃泉州城。

至今泉州留存着丰富的宗教文物,堪称“世界宗教博物馆”,正是这份珍贵文化遗产的形象见证。

在中国,很少有这样一座城市,能够兼收并蓄世界各国的宗教文化,并且还能繁荣共生。

古代,泉州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今天,更是成为了国家“一带一路”的重要代表城市。


泉州,在中世纪是世界著名的贸易大港,并以“Zaitun(泉州在当时的外文音译名)”之称蜚誉中外。宋元时期,中外各种神学积淀海隅。来自欧、亚、非的外国商客和当地人民和睦相处,各自信奉的宗教也得以自由传道,使泉州的多元宗教文化发展到空前绝后的境况,形成这个港城殊有的文化遗产。


历史上的泉州海上交通发达,各种教派都曾相继来此地传播,并建造了许多精致雄伟独特的宗教活动场所,也留下了众多珍贵的宗教文物胜迹。


伊斯兰教建筑代表:清净寺


泉州清净寺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处伊斯兰教建筑,为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古老的具有阿拉伯建筑风格的伊斯兰教寺,位于鲤城区涂门街中段,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清净寺创建于北宋大中祥符2年(公元1009年),回历400年。元至大二年(公元1309年)由伊朗艾哈默德重修。

寺是仿照叙利亚大马士革伊斯兰教礼拜堂的形式建筑的。剧门楼北墙的阿拉伯碑刻记载,寺又名“艾苏哈卜大寺”。现存主要建筑有大门楼、奉天坛和明善堂。

清净寺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伊斯兰教寺,在伊斯兰世界也是有数的古寺之一。

发现泉州建筑之美:那些即将消失于现代城市中的“老房子”

泉州清净寺


佛教:开元寺


开元寺位于福建省泉州市鲤城区西街,是中国东南沿海重要的文物古迹,也是福建省内规模最大的佛教寺院。该寺始创于唐初垂拱二年(686年),初名莲花道场,开元二十六年(738年)更名开元寺。现存主要庙宇系明、清两代修建,南北长260米,东西宽300米,占地面积78000平方米。1982年,开元寺被列为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宋元时期,泉州佛教得到长足发展。两宋期间,增建的寺庙有与开元寺、承天寺并称佛教三大丛林的崇福寺,还有南天寺、西资岩、瑞像岩、雪峰寺、科山寺、虎岫寺、五塔岩、南华寺、海印寺等一大批佛寺。《泉州府志》记载泉州在宋初有寺院凡千百数,城内有“僧侣六千”,宋代理学家朱熹因此称誉泉州:此地古称佛国,满街都是圣人。

其中因为开元寺和东西两塔坐落于城市中央而广负盛名。

开元寺始建于唐朝垂拱二年(公元686年),至今已有1300多年的悠久历史。寺庙规模宏伟,占地面积7.8万多平方米。

气魄雄奇的大雄主殿、甘露戒坛、藏经阁和东西塔,以其古老精湛的建筑艺术和独具魅力的神韵著称于世。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发现泉州建筑之美:那些即将消失于现代城市中的“老房子”

开元寺平面图


发现泉州建筑之美:那些即将消失于现代城市中的“老房子”

开元寺结构鸟瞰


发现泉州建筑之美:那些即将消失于现代城市中的“老房子”

开元寺牌匾


发现泉州建筑之美:那些即将消失于现代城市中的“老房子”

开元寺


发现泉州建筑之美:那些即将消失于现代城市中的“老房子”

开元寺双塔。

开元寺中两侧的双塔,东为"镇国塔",高48.27米;西为"仁寿塔",高45.06米。东、西两塔是中国最高也是最大的一对石塔,位于泉州市区西街泉州开元寺。


天主教:


泉州闽南文化特点之一为多种宗教兼容并存。天主教于唐代传入泉州,元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教皇使者抵刺桐港,往东传教。皇庆二年(1313年)泉州建立中国第二个主教区——刺桐主教区。现教堂为哥特式建筑,建于20世纪初期。位于花巷许厝埕25号。

最大的亮点,是这座天主教堂,竟然是用粉色做为主体颜色!少女心瞬间爆棚!

发现泉州建筑之美:那些即将消失于现代城市中的“老房子”

粉红色的教堂!少女心爆棚!

基督教:


泉州基督教泉南堂会位于泉州市中山中路374号,清同治二年(1863年),英国长老会杜嘉德牧师将福音传入泉州。三年后,泉南堂正式成立,当时正值施琅将军后人转手出让施琅将军后花园“新花山”书房的旧址,教会就把它买了下来,建成泉州第一座基督教堂。

泉南堂自建成以来有三次重建,两年前拆除的旧教堂建造于1927年,1938年教堂遭日军轰炸后又经历重修;1949年主堂和钟楼部分翻建。文革期间,教堂被工厂占用,直到1980年落实宗教房产政策后,才重新归还教会。由于建筑年代久远,加上几遭破坏已成危房,又因信主得救的人数越来越多,原来的教堂已容纳不下日益增加的信徒群众,本堂堂委们经过两年多的同心探讨,决定重建教堂。建堂期间,本堂租用通政巷1号为临时聚会场所,直到2004年1月17日才重新搬回新堂。


发现泉州建筑之美:那些即将消失于现代城市中的“老房子”

泉州基督教泉南堂会,注意楼顶的特色飞檐(哈哈哈)


道教:关帝庙 天后宫(人气爆棚!香火旺盛!不要门票!)


要在泉州说到关帝庙,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关帝庙。因主祀关圣帝君,附祀岳王,故名。始建于宋代,庙宇占地二亩多,由主庙和左右的三义庙、崇先殿三座并列,各有前殿、大殿三进深,后进新建仿古楼房一幢。庙内香火终年旺盛,信徒远及东南亚及台湾。现为泉州市区道教文化研究会所在地。

距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泉州香火最旺盛,王者C位,无人质疑。

进去上个香拜拜,经常要排队……最通俗的说法,就是来了泉州不到关帝庙,不算来过。

同时也是福建省现存规模最大的武庙。

这个关帝庙,就在清净寺,一墙之隔!也在福建省泉州市涂门街。


发现泉州建筑之美:那些即将消失于现代城市中的“老房子”

关帝庙正门


发现泉州建筑之美:那些即将消失于现代城市中的“老房子”

关帝庙大殿

泉州天后宫,位于泉州市区南门天后路一号(泉州七中旁),始建宋庆元二年(公元1196年),泉州是我国海外贸易最高峰--宋元时期的最大港口,妈祖因被引进至海外交通贸易繁盛的泉州港,成为泉州海神,并因漕运及海外交通的发展,成为全国性海神并远播海外 ,所建官庙宫址地处城南晋江之滨,“蕃舶客航聚集之地”,国际观瞻所在,所建庙宇是海内外同类建筑中礼制规格最高。

泉州天后宫也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大的妈祖庙

发现泉州建筑之美:那些即将消失于现代城市中的“老房子”

天后宫

在闽南,独有的妈祖崇拜(出海保平安,赚大钱),闽南人尊称天后的,就是妈祖。

还有每到逢年过节,正月十五,都要“烧金纸拜拜”的,是天公,也就是老天爷的意思。

由此可见,妈祖天后在闽南人民心中重要的地位,到今天依然成为了一种习俗,在闽南沿海地区沿承下来。

特别是经常出海,出国经商的闽南群体,视妈祖为保护神。

发现泉州建筑之美:那些即将消失于现代城市中的“老房子”

闽南大厝的既视感


发现泉州建筑之美:那些即将消失于现代城市中的“老房子”

雕梁画栋,美不胜收


同样天后宫的建筑,也具有闽南特色“红砖大厝”风格,当然和普通民居相比,档次和细节高了不是一点。从建筑学上来看,堪称教科书级别的经典案例。


当然,也有很多城市也会有这让多宗教融合的建筑分布,但是,泉州的这些宗教建筑,都在步行15分钟的范围内!随着城市的发展,现在都已经是市中心的地段了。

能让这么多信仰不同的宗教在小小的范围内和平相处,泉州的包容和和谐,在全国范围内也是独一份。

“东西两座塔,南北一条街”。泉州西街一直以来都是热门打卡地,它就犹如如北京南锣鼓巷、上海外滩、厦门中山路、西安回民一条街一般代表性的存在。

只要到了泉州的东西街,举步方寸之间,就能领略不同宗教建筑的风格变化。


三、泉州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数量冠绝福建全省的“建筑博物馆”


发现泉州建筑之美:那些即将消失于现代城市中的“老房子”

图片来源:政府官网


发现泉州建筑之美:那些即将消失于现代城市中的“老房子”

安平桥

安平桥:是中国现存古代最长的石桥,位于晋江市安海镇和南安市水头镇之间的海湾上。享有“天下无桥长此桥”之誉。安平桥属于中国古代连梁式石板平桥,始建于南宋绍兴八年(1138),历时十四年告成。全长2070米,桥面宽 3~3.8米,共361墩。桥墩用花岗岩条石横直交错叠砌而成。


发现泉州建筑之美:那些即将消失于现代城市中的“老房子”

崇武城墙

崇武城墙:位于惠安县南70里濒海的尖岬上。崇武城背靠大陆,其余三面临海,古又称“小兜寨”。北宋元丰二年(1079年)在此设置了军事机构——“小兜巡司”。明初又在此设“守御崇武千户所”,开始用“崇武”之名。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江夏侯周德兴奉命经略海防,始建城池。崇武城是中国保存较完好的古代滨海石城之一。


发现泉州建筑之美:那些即将消失于现代城市中的“老房子”

蔡氏古民居建筑群

蔡氏古民居建筑群:位于南安官桥漳里村,该建筑群由蔡启昌及其子蔡资深于清同治年间(1862)至宣统三年(1911)兴建。现存较为完整的宅第共16座,依次前后平行排列有序地分布于大约3公顷 (40多亩)的长方形地块中,东西通长200多米,南北通宽100多米,占地面积15300平方米,建筑多为穿斗式结构,硬山或卷棚屋顶。


发现泉州建筑之美:那些即将消失于现代城市中的“老房子”

亭店杨氏民居


亭店杨氏民居:位于泉州市鲤城区江南街道亭店社区, 全部建筑有大小厅堂(包括后轩)7间、大小房间(含榉头)26间、大小天井9个,以中轴主体建筑为中心,两翼布置小巧玲珑的5个小庭院,这种独具匠心的布局在当地被称为“五梅花井”。整座建筑为木石结构,房屋内外的墙上、檐下、壁间、柱头和门窗装饰着十分精美的木雕、砖雕、漆雕和辉绿岩、花岗岩石雕,工艺精巧。


……还有更多的闽南特色建筑,或许只有亲身体验,实地鉴赏,才能体会的更好。


趁岁月未老,特色尚存之时,来泉州看看这些令人惊叹的建筑,可好?

“阮泉州 一起赢”,这是所有奋发拼搏,爱拼敢赢的闽南人,深爱的一座城。

发现泉州建筑之美:那些即将消失于现代城市中的“老房子”

泉州南天门航拍,有没有发现旁边的“红砖大厝”?


个人拙作,原创辛苦,还请各位看官支持(小小点赞动力大,转发关注真有爱)~


欢迎留言文明交流,有问必答,拒绝地域黑,拒绝无脑键盘侠。

本人不做标题党,不哗众取宠求流量,写作分享,自我修炼,与君分享。

网络不是无法之地,倡议客观冷静,就事论事,尊重事实,文明表达。

感谢您的阅读~欢迎转发本文和关注本人。

地产领域12年从业经验,愿为所有对房地产相关知识有需要的朋友分享自己的所得所想。

免责声明:本文章由会员“马书东”发布如果文章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于本站联系

马书东
免责声明:本文章由会员“马书东”发布,如果文章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