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路通轮胎装甲多少钱(从崛起到覆灭)

婆罗洲(加里曼丹)是世界上第三大岛(仅次于格陵兰岛和新几内亚岛),现在分为文莱、印度尼西亚(前荷兰婆罗洲)和马来西亚(前英国婆罗洲)。婆罗洲人口的大约有3/4是印度尼西亚人。马来西亚的沙巴(Sabah)和沙捞越(Sarawak)占据了该岛的另外四分之一。

1824年,英国和荷兰政府签署了《英荷条约》来交换贸易港口,进而将婆罗洲划分为英国和荷兰控制的地区。1878年,苏禄的苏丹把北婆罗洲租给了英国的北婆罗洲公司,即现在的沙巴。1842年,英国获得沙捞越的大部分土地。

从崛起到覆灭:日本帝国海军魔爪之下的婆罗洲油田和炼油厂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帝国海军(IJN)控制了前荷兰皇家壳牌石油公司的油田和精炼厂,它们分别位于文莱附近的米里、塞里亚和鲁同;英属婆罗洲北部的沙捞越,西海岸的古晋和庞迪纳克,以及山打干、塔拉干、撒马林达;荷属婆罗洲东部和南部海岸的巴里巴潘和班杰尔马辛。这些油田设施和炼油厂由日本平民和当地国家的技术人员运作。

在沙捞越(英属婆罗洲)向北32英里,有两个油田分别位于文莱的米里和塞里亚。原油被从这里抽到米里附近路通(Lutong)炼油厂,然后从那里的装运管线通到海上。

帝国海军的石油战略

1941年8月,战争阴云笼罩太平洋,英国实施了一项计划,将石油产量减少70%。他们还决定,一旦发生战争,他们将放弃保卫北婆罗洲、文莱或纳闽。1941年12月,在珍珠港被偷袭后,英国下令彻底摧毁米里和塞里亚的油田和机场。

从崛起到覆灭:日本帝国海军魔爪之下的婆罗洲油田和炼油厂


1941年12月8日上午,拆除路通炼油厂和油井的命令到达米里,并于当晚完成了拆除工作。

1941年12月16日5:00,川口清武少将率领第18师团下属第35步兵旅团和第2横须贺海军陆战队在英属婆罗洲登陆,占领了米里和塞里亚的油田和路通的炼油厂。随后,日本人又于1942年12月24日在古晋登陆,1月8日在杰瑟尔顿登陆,1月17日在山打干登陆。

从崛起到覆灭:日本帝国海军魔爪之下的婆罗洲油田和炼油厂


1942年1月11日,坂口安吾少将率领由第146步兵团、装甲车辆、野战炮兵、工兵、医疗分队组成的第56混合步兵群和第2“吴”海军陆战队登陆塔拉干岛。

战前,塔拉干岛的帕默西亚和达吉亚塔油田每年生产600万桶石油。战争爆发后,寡不敌众的荷兰人摧毁了塔拉干岛上的700口油井,以阻止日本人使用。第二天,为了报复他们对塔拉干井的破坏,日军处决了俘虏的荷兰战俘。

从崛起到覆灭:日本帝国海军魔爪之下的婆罗洲油田和炼油厂


1942年1月18日,荷兰人开始摧毁巴里巴潘的石油设施。

1942年1月19日7:00,日军在没有遇到任何抵抗的情况下在英属北婆罗洲的山打干登陆。1942年1月23日至24日夜间,坂口安吾少将的第56混合步兵群和第2“吴”海军陆战队登陆巴里巴潘,并轻而易举地占领该镇和炼油厂。第二个月,也就是1942年2月20日,日本人在巴里巴潘屠杀了72名荷兰战俘和两名荷兰平民,理由是他们在日军占领前破坏了那里的石油设施。

从崛起到覆灭:日本帝国海军魔爪之下的婆罗洲油田和炼油厂


1942年2月10日,坂口的第146步兵团第3营在没有遇到任何抵抗的情况下攻占了荷属婆罗洲的首都班吉马辛。据估计,婆罗洲上的炼油厂为日本提供了多达35%的精炼石油产品,而其中一半又供应驻扎在菲律宾的日军。

巴里巴潘的炼油和石油中心的产量仅次于苏门答腊岛的巨港。盟军情报部门估计,巴里巴潘炼油厂每年处理524万桶原油,产品包括航空汽油、柴油和汽油、煤油和润滑油。

从崛起到覆灭:日本帝国海军魔爪之下的婆罗洲油田和炼油厂

从崛起到覆灭:日本帝国海军魔爪之下的婆罗洲油田和炼油厂

巴里巴潘的潘丹萨里炼油厂,被誉为“太平洋的普洛耶什蒂”,是一个新兴现代化工厂,是提炼航空汽油必不可少的。它的艾迪利奴工厂则生产硫酸,用于航空汽油的溶剂处理。

普洛耶什蒂(Ploesti),罗马尼亚东南部石油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是纳粹德国的主要石油来源。

塔拉干岛上的油田每月生产35万桶原油。婆罗洲的原油很轻,可以直接在船上锅炉中燃烧,不需要精炼,但当帝国海军在战争后期改用这种方法时,发现原油中硫磺含量高得足以使锅炉的钢变脆,最终破坏了锅炉。

一场围绕石油供应的海上破袭战

珍珠港事件几小时后,美国总统富兰克林·d·罗斯福(Franklin D. Roosevelt)批准了一项决议,授权太平洋战区指挥官“对日本实施无限制的空战和潜艇战”。于是,从战争的第一天起,驻扎在珍珠港、夏威夷和菲律宾的美国潜艇向日本发动了攻击,开始了一场反航运破袭战。

从崛起到覆灭:日本帝国海军魔爪之下的婆罗洲油田和炼油厂


1942年,潜艇造成了日本72%的航运损失,但战役的最初并没有重点,美国人只是最大限度地减少日军舰船吨位,而没有考虑船舶类型。这导致美军潜艇只击沉了9000吨油轮(占总击沉量的1.3%),在1943年的大部分时间里,反油轮破袭战也只是稍微改善了一点。于是,日本人开始增加其油轮吨位以及东印度群岛的石油产量。

这场切断日本石油供应的战役转折是从一艘叫“太阳丸”的船开始的。1942年5月7日12:00,14503吨排水量的“太阳丸”号(前德国“菲尼斯特雷”号货轮)从日本的门连港出发,载着大量油田技术人员前往新加坡,以恢复在米里和巴里巴潘的炼油设施。船上的其他技术人员则要前往苏门答腊岛的巴伦邦,去修复那里的炼油厂。

从崛起到覆灭:日本帝国海军魔爪之下的婆罗洲油田和炼油厂


“太阳丸”号还搭载了34名军人和1010名平民,包括管理被征服地区所需的军事总督、医生、工作人员、教育工作者和技术人员。但5月8日19:45,威廉·A·伦特海军少校驾驶的潜艇(SS-210)“掷弹兵”号从距离美岛灯塔80海里处向“太阳丸”发射了鱼雷。20:40,“太阳丸”就沉没了。1044名乘客中的656人,53名军人中的4人,以及156名水手一同沉没。石油技术人员的损失大大延缓了日本恢复石油生产的进程。

从崛起到覆灭:日本帝国海军魔爪之下的婆罗洲油田和炼油厂

从崛起到覆灭:日本帝国海军魔爪之下的婆罗洲油田和炼油厂

从1943年底开始,美国海军将油轮作为潜艇的首要目标。

盟军也加大了对荷属东印度群岛炼油厂的轰炸,这严重削弱了日军获取东印度群岛精炼产品的能力。这就迫使日本人先将东印度群岛的原油运到本国的炼油厂,然后再交到各作战单位,从而增加了日本对油轮的需求,导致沉船事件的增多。

然而,尽管取得了这些战绩,美国陆航队针对海上目标的出击次数还不到总轰炸次数的2%。虽然远东战区的乔治·肯尼中将很想轰炸回报丰厚的婆罗洲油田,但距离却超出了西南太平洋战区机场的远程重型轰炸机B-24 “解放者”的航程。

从崛起到覆灭:日本帝国海军魔爪之下的婆罗洲油田和炼油厂

B-24“解放者”,日军油田设施的梦魇

1944年7月,肯尼中开始着手“六分仪”计划,他要求分配一些新型B-29“超级堡垒”重型轰炸机,这样就可以从澳大利亚西北部达尔文机场起飞对婆罗洲进行轰炸。肯尼的请求得到了尼米兹上将和麦克阿瑟将军的支持。

1944年9月,盟军攻占了巴布亚新几内亚的比亚克岛,很快又修建了两条7000英尺长的跑道。此时,巴利巴潘油田才进入了肯尼中将率领的第十三和第五航空队B-24J轰炸机的航程之内。

从1944年9月30日至10月18日,肯尼开始了连续五次突袭,轰炸了巴利巴潘和路通的各种油田和炼油厂设施。

从崛起到覆灭:日本帝国海军魔爪之下的婆罗洲油田和炼油厂


1944年9月30日,陆航队第十三航空队下属第5和307轰炸机大队以及第五航空队下属第90轰炸机大队的64架B-24袭击了巴里巴潘的石油设施,扔下了85吨的1000磅炸弹。

第5轰炸机大队则破坏了潘达沙里炼油厂,并让码头上的一艘油轮燃起了大火。

第五航空队的第90 轰炸机大队和第307 大队则到晚了,发现目标被云层遮蔽,因此无法向目标投放炸弹。

从崛起到覆灭:日本帝国海军魔爪之下的婆罗洲油田和炼油厂

1944年10月3日,陆航队第十三航空队第5和第307 轰炸机大队的40架B-24“解放者”在没有战斗机护航的情况下再次飞往巴利巴潘。他们扔下了50吨炸弹,破坏了潘达沙里炼油厂、润滑油精炼厂、硫酸裂化厂以及一些储油罐。18架B-24还轰炸了埃德连努炼油厂。此次出击,盟军损失也很惨重,7架B -24被击落,但他们也干掉了24架日本战斗机。

1944年10月10日,第5 轰炸机大队的106架B -24轰炸机再次袭击了巴里巴潘的炼油厂和一个机场。护航的36架P-38“闪电”击落了30多架日本战斗机。

从崛起到覆灭:日本帝国海军魔爪之下的婆罗洲油田和炼油厂


1944年10月14日,101架B-24在 P-47“雷电”和P-38“闪电”战斗机的护送下再次轰炸了巴里巴潘的炼油厂和相关设施,企图拦截的日机有43架被击落。

从崛起到覆灭:日本帝国海军魔爪之下的婆罗洲油田和炼油厂


1944年10月18日,120多架B-24轰炸机和战斗机对巴利卡巴岛发动了大规模空袭,但由于天气恶劣而被迫中止。

在五次空袭中,有22架B-24、3架P-38和6架P-47被击落,但美国海军的PBY“卡特琳娜”水上巡逻机拯救了44名机组人员,潜艇则救上了被击落的16名B-24机组人员。

从崛起到覆灭:日本帝国海军魔爪之下的婆罗洲油田和炼油厂


为了轰炸巴利巴潘的汽油和炼油厂,“解放者”们必须来回飞行2610英里(约合4200公里),穿越日军控制的水域和空域。这是B-24执行过的最长日间集体编队轰炸任务。

这五次空袭使巴里巴潘的两家炼油厂和石蜡化工厂停产了近6个月。潘达沙里的炼油厂虽然被炸毁了,但还是可以修复的,而埃德连努的炼油厂则需要彻底重建。生产柴油和润滑油的设施遭到破坏,但可以迅速修复。

随着巴里巴潘炼油能力的消失,日本人将重点转向了将米里附近的路通石油综合设施的精炼产量最大化。为此,盟军于1944年12月出动第13航空队的B-24对路通进行了一系列空袭,企图一举瘫痪其生产能力。

从崛起到覆灭:日本帝国海军魔爪之下的婆罗洲油田和炼油厂


油尽灯枯的帝国

同时,年轻好斗的美国潜艇指挥官则对日本油轮编队发起狼群式的攻击,加上B-29“超级堡垒”重型轰炸机和英国航空母舰对苏门答腊油田和炼油厂的攻击,导致日本的石油供应进一步减少,其储备在1944年底达到要崩溃的地步。

从崛起到覆灭:日本帝国海军魔爪之下的婆罗洲油田和炼油厂


1945年初,另一系列空袭彻底摧毁了巴里巴潘的工厂。这些攻击几乎消灭了婆罗洲作为日军石油来源的地位,它再也没能对日本的战争做出任何贡献。

到1945年4月,日本的石油进口几乎完全枯竭。

1945年5月1日,澳大利亚陆军第26旅发起“双簧管I”行动,在塔拉干成功登陆。“双簧管II”行动则由澳大利亚第九步兵师完成,他们于1945年6月10日占领文莱,6月20日占领米里。

从崛起到覆灭:日本帝国海军魔爪之下的婆罗洲油田和炼油厂


1945年7月1日,澳大利亚第七师发动了“双簧管六号”两栖作战,夺取了巴里巴潘日军废弃的石油设施。

日本帝国战争机器所需的每一滴石油血液就这样被盟军挤干的,而没有血液的野兽就只有死路一条了。

免责声明:本文章由会员“陈熙东”发布如果文章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于本站联系

陈熙东
免责声明:本文章由会员“陈熙东”发布,如果文章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