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花白酒多少钱一瓶(临清胡同游)


临清胡同游|烧酒胡同:醇厚千里凭杯酒 诗书绵长有清源

■文/图 本报记者 于新贵

一杯烧酒,火辣了历史,壮观了文化。

历史总是出人意料,一只野果竟然发酵,散发出醇香,从此,人类发现了一个秘密。

酒的诞生不是发明,而是意外的发现。

有了酒,历史一些篇章就多了些许性情。无论是文人雅士的“对影成三人”,还是赳赳武夫倒拔垂柳、拳打猛虎,酒赋予了历史更多的故事。

被烧酒浸泡的历史,一定浓烈如火;被烧酒定义的街巷,一定藏有火一样的故事。

临清胡同游|烧酒胡同:醇厚千里凭杯酒 诗书绵长有清源

烧酒胡同

烧酒胡同,在“繁华压两京,富庶甲齐郡”的临清中洲古城中普通、低调,但它曾经给临清注入过一杯杯激情和浪漫。

会川酒坊的醇香回忆

烧酒胡同,是中洲古城现存160多条胡同中,唯一一条用酒命名的胡同。

火辣辣的烧酒胡同长不过百米,西与三元阁胡同、南司口、西夹道街相聚,东与极尽繁华的会通街勾连。会通街的商铺林立,车水马龙,与会通街相通的烧酒胡同占尽地利之便,它想低调行事都难。

会川酒坊是烧酒胡同里最大的作坊,作为会川酒坊后人的马鲁奎对马氏家族曾经在商业上的传奇了如指掌。清代的马氏家族创建了烧酒作坊,它是前店后坊式传统作坊模式。在店铺里,各种烧酒装满酒坛待售。在作坊内,制酒工人正在忙碌着蒸酒。

临清胡同游|烧酒胡同:醇厚千里凭杯酒 诗书绵长有清源

马鲁奎说,在明清两代,烧酒胡同西首是三元阁码头,这里停满了南来北往的各种船只。这些水上人家常年奔波在水上,闲暇时,船夫最爱喝一壶烧酒。

一小盘花生米,甚至一盘临清酱菜,就能成全一场酒局。酒,是乡愁在漂泊中的解药,也因此,几乎每条船上都会飘出酒香。

会川酒坊的烧酒除了销售给船上人家,还销售给临清驻军、商人等,马氏家族的生意在清朝中期一度达到辉煌时刻。马氏家族产业除了会川酒坊,还有东营街上的花粮行、马市街上的福泰银号,而且,在济南也开设了商铺。

马鲁奎说,祖上的会川酒坊主要生产高粱烧酒,在当时来说,算是临清有名的烧酒。并且,随着烧酒产量扩大,通过运河漕运销往北方很多地方。

一个烧酒作坊,让一个家族的记忆浓烈而香醇。

街巷遍是酒旗风

一条烧酒胡同,倾情诉说着中洲古城曾经的烧酒业界的荣光。

“临清在明清时期达到空前繁荣,徽商、晋商以及本地商人成就了这座运河商业城市。经济繁荣带动了各个行业的发展,烧酒业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展起来的。”临清胡同文化研究者刘英顺说,烧酒业的兴隆直接促进了临清酒肆生意发展,清乾隆年间的《临清州志》记载“酒肆随街皆有”,到民国时期,临清“酒肆遍及大街小巷”,“凡有池有锅专以酿酒为业者皆是”。当时的酒坊酿造的酒品种非常齐全,有羊羔酒、清酒、玉茗酒、菊花酒。会川烧酒、清源烧酒通过运河销往各地,声名远播。

在明朝嘉靖年间,日本使者策彦周良曾经来过临清,他经过清源驿,对这里的酒店对联有着浓厚的兴趣,并在《入明记》中描述道:“清源驿,有酒店,帘铭云:李白闻香乘月饮,洞宾知味驾云沽”。

清末民初,根据刘英顺的调查,在中洲古城内,酒坊几乎遍布大街小巷。井巷的玉泉酒坊、烧酒胡同的会川酒坊、吉士口的于家酒坊、后铺街的清源酒坊、小白布巷的迟家天元祥酒坊、米市街的刘家酒坊等共同铸就了酒香氤氲的繁华都市。

藏书楼里书香绵长

临清历史上有一座书院,名叫清源书院。但是,清源书院在哪里,是一个谜。

刘英顺说,《临清州志》记载,临清清源书院始建于明嘉靖十二年(1533年),是由临清州副使齐之鸾,在工部营缮分司署衙大院的基础上改建而成的。书院内建有“濂洛关闽祠堂”,该祠堂内供奉的是宋代四位理学大家。“濂”指周敦颐,因其原居道州营道濂溪,世称濂溪先生,为宋代理学之祖,程颐、程颢的老师。“洛”指程颐、程颢兄弟,因其家居洛阳,世称其学说为洛学。“关”指张载,张家居关中,世称关学。“闽”指朱熹,朱熹曾讲学于福建考亭,故称闽学,又称“考亭派”。院内还建有“清源书院”牌坊,左边为“正宜”牌坊,右边为“明道”牌坊。明嘉靖十五年(1536年)副使张邦教为书院讲堂题写匾额“志伊学颜”。

临清胡同游|烧酒胡同:醇厚千里凭杯酒 诗书绵长有清源

保存下来的藏书楼

清源书院经过200多年的风雨,在清乾隆年间倒塌在烟雨中。

清乾隆年间,临清有一位叫马瑛的秀才,向临清州的知州张维垣上书,请求重修清源书院。马瑛倡议募捐,临清州绅士乡贤纷纷响应。在官府的支持下,大家用募集来的资金把工部营缮分司署衙大院购买下来,改建成了清源书院。工部营缮分司署衙是朝廷工部派驻临清督理贡砖烧造的直属机构,至乾隆年间,临清贡砖需求量渐少,贡砖督理归至东昌府,因此,工部营缮分司署衙空置。重建的书院有大门、讲堂、房舍,规模宏大,蔚为壮观。

清源书院命运多舛,重修后的书院再次遭到战火兵燹。清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鲁西平原遇上了特大旱灾,民不聊生,寿张农民王伦领导农民起义,占领临清城。清军火烧临清城,围剿起义军。清源书院在这次战火中被焚毁大半。

直到清光绪年间,清源书院再次迎来它的新生。此时,重修后的清源书院迁至南司口路东。

刘英顺介绍说,这次重修的清源书院规模宏大,分前后两院。前院是六十余间学生教室房舍,后院是厅堂、山长讲堂,东北角为数丈高二层藏书楼,北院为游艺房舍和健身草坪。

但是,始建于明嘉靖年间的清源书院因为年代久远,曾经难觅踪迹。刘英顺根据地方史料记载,多方调查,最终找到了这座数百年前的书院旧址。

临清胡同游|烧酒胡同:醇厚千里凭杯酒 诗书绵长有清源

保存下来的藏书楼

令刘英顺欣慰的是,在清源书院旧址,院内虽然被改建成了现代的民居杂院,但是清源书院部分房舍和藏书楼尚存。

位于烧酒胡同的清源书院,以斑驳陆离的嘉靖风华诉说着书香绵长。

免责声明:本文章由会员“马同林”发布如果文章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于本站联系

马同林
免责声明:本文章由会员“马同林”发布,如果文章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