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土三阳多少钱一尺(曹子介)

本文发表于2018年11月3日,兰州日报副刊(第三版)

“国庆节”期间,我回老家三阳川,看到家家户户院里晾晒满白花花的棉花,那一疙瘩一疙瘩的棉团,洁白无瑕,晶莹剔透,在阳光下反射出一种耀眼的光芒。这种光芒在我眼前稍作停顿,即反馈到我的大脑,牵绊出四十年前的记忆。


曹子介|《三阳呢(ni)》



风轻轻吹来,一枚枚金黄的树叶顺着我思绪飘落下来,缓慢地散落在院子里,散落在棉花里,宛若款款而至的贵妇人。几朵白云在湛蓝湛蓝的天空游弋,仿佛要与眼前的绵团相互媲美。棉花白的像雪、像奶酪,捧起几朵棉花,嗅嗅,淡淡的馨香直抵鼻翼,慢慢地撕开绵团,棉籽一粒粒崩了出来,像襁褓中的婴儿。在院子里找一小方凳,泡一杯龙井,就坐于棉花周围,边欣赏棉绒绒、滑润润、亮闪闪的绵团,边回忆那些遥远而古老又近在咫尺的故事,一种惬意、一种旷达油然而生。

我小的时候经济条件差物质相当匮乏,穿的都是自产的棉布。那时候三阳川大量种植棉花,纺线织布成为农村赖以生存的重要手段。勤劳朴实的乡亲们为了能衣不漏体,御寒取暖,沿用几千年传承下来的手工纺织工艺技术,生产出大量的棉布,这种布料具有柔软舒适、透气吸汗、冬暖夏凉等诸多特点,最有名的“三阳呢”就盛产在我的家乡,崔家染坊是专门印染布料的地方。


曹子介|《三阳呢(ni)》



棉花是喜温作物,播种前应先平整土地,避免土壤板结,种植一般在每年4月份,到8月底9月初,棉桃开始慢慢成熟。棉田葱绿旺盛,棉桃缀满枝头,成熟的棉桃咧开嘴巴,吐出洁白无瑕的棉花。站在山岗上,极目远眺,那一块块棉田,白的棉花、红的高粱、黄的糜谷黄豆,浸染着家乡的

棉花摘回来后,在生产队大场里晾晒干,轧出棉花籽,然后按照工分,分给每家每户。棉花分到户后,每家每户开始弹棉纺线织布,再拿到崔家染坊染成蓝色或黑色的布料,供大人和孩子们穿用。

我家就有纺线车和织布机。每年冬天农闲时,奶奶和母亲就开始纺线织布。纺线车由木架、绳轮、手柄、锭子四部分组成。除锭子是金属的外,其余都是木质的。纺线时,右手中指伸进纺线车手柄上打磨好的窟窿里,转动手柄,绳轮通过做传动的细绳带动锭子旋转,左手捻着绵筒,胳膊慢慢上扬,线便连绵不断地延长。这时要注意观察左手的棉线,慢慢放线,确保棉线粗细匀称。当左手伸到不能再伸的高度,右手摇动手柄的速度减慢,左手开始往回收缩,把拉出的线缠绕在锭子的缠线筒上。这样周而复始,锭子上缠线筒的线团逐渐变大,到不能再缠线时,换上新的线筒。线筒缠的多了要进行挂线,为织布做好准备。挂线就是把已经缠好的线筒均匀地固定在一根木头上,然后按照一根线一根线的纹路慢慢收拢在一起,这时候千万要细心,一旦发现哪根线断了要迅速接上。


曹子介|《三阳呢(ni)》



织布机体型较大,由机座、机头、前轴、后轴、竹筘、翻头、梭子、脚踏板等部件组成,机座宽约1.5米,长约2米。在织布过程中,用挂好的线作为经线,用梭子穿引纬线,通过脚踏一起一落、梭子左右穿动,经纬棉线交织在一起,用力将竹筘往回拉,使纬线紧紧靠在经线中间。这样循环反复,一寸寸、一尺尺、一丈丈粗布就织出来了。

小时候,纺线织布是大人们的事,我们这些小孩子只看热闹,看得眼花缭乱。听大人们讲,上好的“三阳呢”要大大小小七十八道工序,其中主要工序就有十六种,包括轧花、弹花、整棉絮、纺线、打线、落线、整经做纬、闯杼、栓机、织布、修布等。这样织出的布线条纹理清晰、平整不起皱、不卷边。

布织来后,拿到崔家染坊染色后做成大人小孩的衣服,少量的拿到崔家集去卖,以补贴家用。我记得小的时候,家里人口多,布料少,我穿的衣服经常是大姑穿了小姑穿,小姑穿了我再穿。“三阳呢”因是纯棉布,容易破损,我穿的时候已经是千穿百孔了。这时候,母亲在煤油灯盏下给我缝缝补补,一件合身的衣服就完成了。有时候,看到有人穿一件“的确良”衣服,真是羡慕死了……

思绪在缥缈中淡定。这时娃妗子推门进来,肩上背着一个宽大的布袋,鼓囊囊的,我知道她刚摘棉花回来了。她性格外向,说话像打机关枪,贤惠中透出几分精敏。她麻利地把刚摘来的棉花倒在院里,快速走到厨房准备做饭,同时和我聊个不停。她说,近年来,地少了,雨水也少,附近几个村子都种棉花,棉桃开的好,棉花产量高,价钱也不错。当然,如今的棉花生产仅仅作为一种商品,或馈赠亲友,或纳被做褥,失去了当年“三阳呢”的实用价值。

“三阳呢”的生产历史悠久。据史料记载,早在新石器时代,大汶河遗址就有“纺纶”出土;商周时期诞生了木质纺织工具——腰机;汉代出现斜梁机,这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织机;元明之际,人们已将多种手法揉于棉织工艺,使粗布制造完全成熟;到了清代,晋升为特殊的贡品,成为大内御用之物。


曹子介|《三阳呢(ni)》



而今,在社会崇尚绿色、回归自然的消费潮流中,它所具有的纯棉质地、手工织造、民族图案、古老民间工艺等特点显的尤为珍贵,“三阳呢”已成为我对童年美好生活的拳拳记忆,永不磨灭。

♡♡♡♡♡♡♡♡♡♡

THE END

作者介绍

曹子介|《三阳呢(ni)》

曹子介

曹子介,男,麦积区渭南镇曹家村人,天水市作协会员。酷爱写作,先后有多篇诗歌、散文、小说在《铁路护路联防》、《大唐民间艺术》、《西部新农村报道》、《兰州日报》、《天水日报》、《天水文学》、《定西日报》、《天水晚报》、《秦州文艺》、《关山文艺》《武山文艺》等报刊杂志发表。

投稿说明

投稿邮箱

408556920@qq.com

投稿微信

xiaozi071(隔壁老漆)


投稿内容不限,必须原创。

切勿一稿多投,来稿视为作者授权发布。

来稿请附个人近期照

不少于50字个人简介。

曹子介|《三阳呢(ni)》

注:平台有权对投稿作品内容进行审核,同时根据需求和稿件性质,对发布时间作出相应的调整,如果文章15日内未推送请作者自己及时处理,概不退稿。

免责声明:本文章由会员“高书一”发布如果文章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于本站联系

高书一
免责声明:本文章由会员“高书一”发布,如果文章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