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南山隐居要用多少钱(上万人)

引言

我国幅员辽阔,可谓人杰地灵,钟灵毓秀。名山大川无数,造就多少人间美景。就山而言,比较知名的就有“三山五岳”。其中就包括《望岳》中“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泰山。在三山五岳之外,依然有不少有着独特文化的名山,比如“终南山”。唐代诗人王维曾经作诗一首《终南山》:“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写尽了终南山的神奇俊秀。而这座山的魅力不止于此,它还是道教文化的象征,吸引了上万人在此“隐居”。

01

终南山,别名太乙山、中南山等,也被称为南山,地处陕西省秦岭山脉的中段,世界闻名,不少谚语、诗词皆与之有关。它还是中国道教的发源地之一。

据说,当年尹喜见到终南山紫气腾绕,自觉将有圣人降临。后来,道家老子来此定居,传道授业解惑,随后飘然远去,创立了道教,终南山也从此成为修道圣地。

上万人“隐居”终南山,当地还有“隐居培训班”,村民:敛财作秀

▲终南山风景

自古以来,有许多隐士都选择在终南山隐居,据可靠资料记载,人数达到有五千余人。其中,还有很多名人,包括老子李耳、西周姜太公、诗佛王维等。

到底是怎样的魅力,才让众人对终南山情有独钟。这可能要分两个方面来看,首先,终南山本身在世人心中的崇高地位。这一点从相关的诗词谚语中就可以看到。

上万人“隐居”终南山,当地还有“隐居培训班”,村民:敛财作秀

▲隐居道士

“寿比南山”,寓意美好,希望与南山一样长寿永恒,“永生长寿”之事本就与修道息息相关,可见南山修道也被世人捧上了一个较高的位置。还有“终南捷径”,意在讽刺那些无所不用其极,走捷径的人。还有隐士“五柳先生”,也曾写过与南山有关的诗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幅画面,曾经被多少人心向往之。岁月静好,不受外界纷扰,有的只是劳作的快乐与内心宁静,仙风道骨跃然于纸上。

02

其次,终南山是道教的发源地,古时想要修道之人,或是看破尘世,或是想寻求长生之道,或是逃避世事,带着对道教的信仰,来到终南山隐居。

现在的人们都被迫适应快节奏生活,看似平静美好,光鲜亮丽,无不是饱受高压在工作,生活与工作的界限越来越模糊。也有不少人因此生出厌世之情,只想逃离喧嚣,奈何没有勇气,也没有可以归去的田园。

上万人“隐居”终南山,当地还有“隐居培训班”,村民:敛财作秀

▲面对生活压力想要逃离

而最终在生活的重压下选择隐居的人,也多是在困难面前,选择消极避世的人。选择“隐居”,不过是在美化自己怯懦逃避的行为。表面看起来豁达无畏,实际上心虚不已。而隐居之后,发现自己想追求的也不是诗意的远方,只是对自己暂时的心灵放逐,稍作休息后还是得回归原来生活。

而这些心血来潮想要隐居的人,就会优先选择那些名士待过的名山,似乎来到这样的地方,心就会回归宁静。所以,终南山成为“众多隐士”的优先选择,这些隐士纷纷涌向终南山。当地村民对此纷纷摇头,表示不屑,可见这些隐士中有几人能做到清心寡欲,看淡尘世,还是一个未知数。

上万人“隐居”终南山,当地还有“隐居培训班”,村民:敛财作秀

▲山中简陋住房

03

现代不比古代,隐居仿佛苦修,没有自来水,没有通讯,没有电,凡事需要亲力亲为,住所也必然十分简陋,说是苦修也不为过。所以,决定要隐居的人,是否做好了准备,是否下定了决心,是否只是心血来潮,权当体验生活的一场闹剧。

这一类隐士敢于尝试自己的想法本也无可厚非,只能算作隐士的体验者罢了。至少与那些为了利益隐居的隐士相比,这一类人更可耻。他们的敛财方式也是惊爆三观,竟然明目张胆在终南山上开起了"隐居培训班"。将"隐居"当作产业链打造,似乎完美地融合利益与脱俗,实际却是赤裸裸的讽刺,也难怪当地村民对这些隐居者没有好感,直接指出这是敛财作秀。

上万人“隐居”终南山,当地还有“隐居培训班”,村民:敛财作秀

▲终南山沦为打卡网红地

更讽刺的是,终南山已经逐渐沦为敛财宝地,成为网红打卡地,许多贪名图利之徒打着隐居的名头来到终南山,实际只是借着终南山拍摄作秀,刻意打造隐居人设以此换取流量,与真正的隐士背道而驰,只能算作投机者。

自古以来,追求精神超脱的大有人在,只不过,在信息高速发达的今天,真正的隐居变得更难,投机者无孔不入。尤其是对于隐居这种为大多数人渴望而不得的选择,更能吸引人眼球。在这个流量即价值,信息即价值的时代,真正的隐居也难免被冠以作秀的噱头。

结语

其实,真正的隐居又何须终南山呢?大隐隐于市,能够在闹市找寻内心的宁静,不为了利益流于世俗,坚持做自己,心安处即南山。

参考资料:

《望岳》

《终南山》

免责声明:本文章由会员“高原”发布如果文章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于本站联系

高原
免责声明:本文章由会员“高原”发布,如果文章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