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人流价格还咨友好(贵阳楼市)

丨 点击右上方『关注』,

带你了解贵阳楼市的那些事儿!

先别急着扔鸡蛋,今天不做标题党,确实是一个很严肃的提问。

非走哪一步不可?

饮鸩止渴!

贵阳楼市,真的就到了这番地步吗?

昨天下班,赶地铁的路上,某壳的地推拿着小喇叭在喊。

十几分钟的路程,我隐约听到了两个广告。

观山西,地铁口,学区房,首付仅需五万!

高新区,环城快铁旁,品质好房,一口价十五万!

这都1202年了,贵阳的房价有这么便宜吗?

贵阳楼市,真的非走这一步不可吗?

当然,这只是吸引人的广告,一个限制条件不少的噱头而已。

原本我还在想,这都哪一年了,有必要用这种“谎言”作为广告吗?

跟着穿梭的人流,我匆匆挤上了地铁。

听着地铁那颇有韵律的噪音,那一刻,我好像明白了什么。

前几天,某大变相裁员的消息传开,又是一阵热议。

某大嘛,这番操作,能理解,能理解!

南明区某高端项目,佣金好像都开到10w+了,背后的销售数据,可以想象。

白云区某“高端项目”,吹风价8万元/平米,好像没公布蓄客情况?

“品质联盟”成立之后,几位元老的项目貌似也没有“迎风而涨”?

两个广告,究竟在宣传哪两个项目,我都没心思去查看。

观山西,大概是即将设区的清镇;地铁口,或许是某条未获批的地铁旁。

高新区,白云中北部,沙文科技产业园,再往北走,就到修文了。

贵阳楼市,真的非走这一步不可吗?

这种宣传,即便有人一时感兴趣,停下来了解项目,知道详情之后,大概也会摆摆手,不了不了,这周末我没时间,有空再去项目看!

长期以往,原本还有点作用的地推,也会遭人厌。

地推的人不了解吗?

他们愿意整天在那里吹冷风吗?

答案是否定的,但又不得不那么做。

新房遇冷,二手房市场也不好过,不去外面跑,坐在店里等人上门?

去年年底,好多项目大放“折扣”,效果不错,我老家那个十八线小县城都知道了。

当时,我妈跟我说,听某某说,贵阳有个项目才多少钱一平,有时间你多看看,可以先付定金,把房子定下来再说嘛!

好家伙,付定金几万抵十几万,这广告果然吸引人。

早上出门,小区又有人在搭帐篷,为做法事做准备。

看样子,小区又有老人去世了。

掐指算了算,这几年,陆续有十几个老人去世了。

前几天,社区上门收卫生费,一个月二十块,收了一年的费用。

当时,我有点疑惑,还是交了钱。后来,就去相关部门咨询具体文件。

贵阳楼市,真的非走这一步不可吗?

后来,社区的人打电话,跟我说,小区没有路让垃圾车进来,需要请人二次处理,加上定期打扫卫生,杂七杂八加起来,就那么多。

网上看了下,老城区某个小区也是收这么多钱。结果少数人交了钱,垃圾没法处理,小区臭气熏天,还上了新闻。

听说,金阳那边的世纪城,今年也收垃圾费,一年72块钱。

前几天看到一篇文章,其中有段话,我觉得挺好的。

贵阳好多资源集中在老城区,但这些资源旁边多是“老破小”。新项目上市,要跟这些项目抢市场,刺刀见红,还在搞低价吸引人。

说是低价,其实也是个尴尬的价格——让“刚需”去买,买不起;改善想买,价格可以不管,急匆匆推出的户型根本吸引不到他们。

当然不是原文,大概意思是这样。

即便你住进“高端项目”,旁边老小区隔段时间做场法事,隔段时间传来垃圾未处理的异味,你会不会怀疑自己的房子高端在哪里?

昨晚逛B站的时候,看到一个有意思的话题。前面提到了“品质联盟”,觉得有那么一丝的联系,这里就多说几句。

有人跟某阿婆主提问,社会制度能否预判生产力变化进行提前建设?

这里不探讨这个话题,主要是阿婆主的回答,其中的几句话值得讲一讲。

贵阳楼市,真的非走这一步不可吗?

制度是现有生产方式、生产力及各种利益结构、关键结构构成的结晶,是今天这个世界的反映。

它本身天然是保守性的,是对现有的、保守的利益格局的维护。

“品质联盟”好不好,当然是好的,至少目前来看是这样的。

但中国有句老话,法久必生弊

时间久了,这个联盟还是不是好的,那就不好说了。

之前也提到过,某种层面来看,“品质联盟”是几家房企在“抱团取暖”。

过冬,为了渡过这个寒冬,大家挤在一起,一起共渡难关。

或许,期间还有其他不愿冻死的房企进来,一起努力,一起奋斗。

但过了这个冬天,大家还会在一起吗?

这个冬天,大家会替购房者考虑。但过了这个冬天,还会这样吗?

当年,某房企给贵阳带来了新中式风格。然后,大家有样学样,没过多久,贵阳的市场就“热闹”起来了。

等到交房时,几乎没有哪个项目能让大多数人满意。

2013年,葛优等人主演了一部电影,名字叫《私人订制》。

次年,该片被评为金扫帚奖——最令人失望影片。

贵阳楼市,真的非走这一步不可吗?

前几天,我又刷到其中的片段,也看到了其中的几句经典台词。

比如,你就拿这个考验干部?哪个干部经不起这样的考验?

对于一部分老贵阳人来说,也不缺那么点钱,可房开商还拿“毫无新意”的产品来“糊弄”他们。

他们缺那一套普通的房子吗?是看到优惠就上头的人吗?

《私人订制》虽然是一部失败的电影,但“私人订制”这个想法,貌似有点意思。

通常情况下,开发商拿地之后,项目正式开售之前,会有几场发布会。

但入行这几年,在户型设计这一阶段,貌似没看到哪家开发商搞过发布会?

如果没记错,也就某达小关项目之前做过问卷调查,有征询过意见。

当然,肯定不是让购房者去替开发商设计户型,也没几个购房者有这个实力去干这件事情——购房者中,设计师的占比没有多少吧?

开发商在让自家设计师设计户型之前,是否可以搞一场发布会,或者通过其他形式,去征询项目意向客户的意见。

比如,客厅的意向大小是多少?卫生间喜欢哪种格局?卧室怎么做更好?

在了解意向客户的想法之后,设计师按照意见,在满足其他条件的前提之下,给出“优化”之后的户型图。

相对于那些想当然的“热销户型”,或许这番操作,更能吸引购房者的注意?

你说这样会浪费钱?

拜托,贵阳现在这种情况,你搞那么多乱七八糟的发布会,最终的意向客户有多少,自己心里不清楚?

这种私人订制的户型,又不是像私人订制的衣服那样,总有那么一批人的审美有一些共通之处——前一个不想买,还有其他人想买。

老贵阳人手里的房子不少,但在老城区范围之内,貌似还没有哪个项目能让他们开开心心地掏腰包,然后还竖起大拇指说,值,非常值!

所以,各位老板,考虑一下这个点子?

往期精彩内容

成交总价近60亿元,贵阳4月60万方商住地成交

(各位,动手点一下吧,这篇文章的阅读量太低了~)

免责声明:本文章由会员“李原远”发布如果文章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于本站联系

李原远
免责声明:本文章由会员“李原远”发布,如果文章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