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台多少钱一包(撒切尔夫人回忆中英香港问题谈判)


撒切尔夫人是英国历史上第一位女首相,在任时间长达十一年之久。她在任期间以外交手腕强硬著称,苏联媒体因此戏称其为“铁娘子”。

但是她的政治生涯中却有一项外交挫折让她始终不能忘怀,即便是多年之后写《撒切尔回忆录》时,她仍念念不忘。

在回忆录中,她这样写道:从1982年9月以来,“英国的世界地位,与我自己的地位,都因为福克兰的胜利战果而有了改变,此时唯一的反挫,应就是与中共就香港问题的谈判了”。

从1983年7月到1984年9月结束,中英就香港问题的正式谈判前后持续了十四个月,共举行了22轮会谈。撒切尔夫人先后共四次访问中国,与邓小平同志就一些争议问题协商。

撒切尔夫人回忆中英香港问题谈判:面对不妥协的中国,不可能胜利

在第一次来中国举行会谈之前,她刚刚打赢了与阿根廷在福克兰群岛的战争,保住了英国对福克兰群岛的控制权,她在国内和国际上的地位和声望一时无两。所以在来中国之前,她其实意气风发,满怀信心。

但是在经过十多个月的谈判之后,她最后不得不发出这样的感慨:“这不是一个胜利,也不可能是一个胜利,因为与我们交手的是一个毫不妥协、而且具有压倒性优势的超级强国。

不可能是一个胜利”,这句话是撒切尔夫人在回顾整个谈判过程后的自嘲,也是当时的一个现实。其实从一开始撒切尔夫人手中就没有任何可以保证谈判成功的底牌,更别说优势了。她一开始所认为的底牌本就没有任何意义。这一场谈判注定就是一个失败。

撒切尔夫人作出谈判的决定本身已经就没有了优势

根据撒切尔夫人以往对于外交事务的处置方式,她始终坚持强硬对抗来处理争端。不管是在面对苏联时,还是面对全球的社会主义风潮时,还是面对阿根廷想要夺回福克兰群岛时,撒切尔夫人从来都没有过妥协。

撒切尔夫人回忆中英香港问题谈判:面对不妥协的中国,不可能胜利

对于阿根廷,她更是选择了直接武力对抗,发动了战争。

福克兰群岛位于南美洲的南部,与英国相隔着整个大西洋,发动战争面临的后勤和军事支援问题都非常严峻。但就在这样的形势下,撒切尔夫人毅然选择了战争。她的远见和魄力让世界各国刮目相看,她的行事作风和政策一度被称为“撒切尔主义”。

但是这样一位“铁娘子”在面对香港问题时,她却没有继续强硬下去。

摆在撒切尔夫人面前有两种选择:一是无视99年租期马上到期,如对待福克兰群岛一样拒不归还,为此可以采取任何强硬措施,包括武力和经济对抗;一是主动与中国进行谈判,在牺牲一部分权力的情况下获取尽可能多的利益。

撒切尔夫人几乎没有任何迟疑便选择了第二条道路。

撒切尔夫人回忆中英香港问题谈判:面对不妥协的中国,不可能胜利

十九世纪七十年代,根据1898年《展拓香港界址专条》,新界99年的租期面临即将结束的命运。基于对中国认识上的一些不足,香港提前出现了严重的移民潮和逃资潮,他们感觉香港前景一片迷茫,充满了不确定性,担心处于高速发展的“香港现象”会成为泡影。

这对于香港的繁荣和稳定以及它贸易中心、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都产生了巨大的冲击。香港归属的问题提上了必须要解决的日程。为此,撒切尔夫人于1979年3月派香港总督麦理浩访问北京,首先提出了就香港问题进行谈判的意愿。

撒切尔夫人回忆中英香港问题谈判:面对不妥协的中国,不可能胜利

其实中国方面,从新中国成立开始,毛主席以及周总理等主要领导人就已经开始进行了考虑。而邓小平同志从1978年下半年便已经开始思考香港问题的解决方案。

一是在什么时间,以什么样的方式来解决香港问题;二是香港回归之后,如何继续保证香港的繁荣和稳定。“一国两制”的政策在此时虽然没有非常明确的系统化,但是基本思路已经在他的脑海中成型。中国方面其实一直非常关心香港问题。

撒切尔夫人没有选择与对待阿根廷一样,原因很简单,在她的内心里认为中国是一个不同于阿根廷的超级大国。无论是当初的抗美援朝,还是后来发明的原子弹和氢弹,以及中国对待西方国家的强硬态度,都让撒切尔夫人觉得不能鲁莽行事。

选择谈判,而且是首先提出谈判,她的主动优势便已经荡然无存。只因香港问题不解决,不仅仅是妨碍了中国的领土完整和主权,同样极大地影响着香港的经济发展和英国的利益。

撒切尔夫人及英国急于谈判的心理一下子便暴露在中方面前,解决问题的先机已经丧失,未战已败。

撒切尔夫人回忆中英香港问题谈判:面对不妥协的中国,不可能胜利

在香港问题上,撒切尔夫人在国际上没有盟友,孤立无援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当时的国际舞台上,英国等欧洲国家已然不是主角,美国与苏联成为主导国际形势的两大巨头。英国想要在与中国的谈判中取得优势,必然需要在国际上寻求盟友。而撒切尔夫人的施政方针就是反对苏联和社会主义,不可能从苏联那得到支持。那她唯一的选择就是美国。

可是美国在中英香港问题的谈判上所持有的态度,却是根据它自身的利益作出决定的。学术界用一个词总结了美国的态度:“低姿态介入。

撒切尔夫人回忆中英香港问题谈判:面对不妥协的中国,不可能胜利

这是个什么样的政策呢?

根据美国人的表现,可以将这个政策总结为两点:第一点是尽可能避免明确支持英方和中方中的任何一方。1984年1月20日,美国国务卿主管东亚事务的高级官员尤金·罗森就中英香港问题谈判明确表示:

尽管我们对谈判进程有极大的兴趣,但是我们不打算表达我们的观点。我们认为最终有可能达成和平和满意的解决方案,以维护香港投资环境以及政治经济自由。美国虽然有兴趣,但是我们严格地把它看作中英之间的问题。

在1984年1月,英国陷入谈判困境之时,当时的香港总督尤德曾向美国人求助,希望他们能够给与支持,与英国一起给中方施加压力。但是这遭到了尤金的拒绝。1984年6月7日,美国驻港总领事莱文在纽约的亚洲协会上表示:“尽管美国在香港有很大利益,美国不打算在谈判中起任何作用。

美国一直都是英国的盟友,二战之后随着美国的强势崛起,英国一度成为美国忠实的跟班。但是即便如此,美国也一直没有明确表示支持。美国没有发话,其他的欧洲国家更是不可能明确表明态度。

中国学者沈本秋在论文中指出:“由于在国际社会中,英国没有找到援手,英国感觉到自己单独不可能主导在‘香港问题’谈判上的大局,于是逐渐采取与中方合作的态度。

撒切尔夫人回忆中英香港问题谈判:面对不妥协的中国,不可能胜利

在国际上的孤立无援,导致撒切尔夫人在与中方的谈判中始终无法取得优势。1984年4月20日,英国官方在香港发布记者招待会,其中便称:“要达成一项使香港在1997年后仍由英国管治的协议,是不切实际的幻想。

连英国官方都已经看不到胜利了,谈判怎么可能会“成功”?

美国“低姿态介入”政策的另一点,就是对中国进行适当的警告,所谓“间接施压”是也。

美国一方面通过另一个牵涉到中国领土和主权完整的问题——两岸关系进行施压。一方面又有意无意地表示,它希望中英谈判会给香港一个“安全的未来”。美国不介入中国与英方之间的谈判,但是谈判的结果一定要保证能够继续维持香港的繁荣和稳定,不妨碍美国在港的利益。当时中方明显占有优势,美国的这些话其实就是对中国所说。它其实就是在间接施加压力。

美国虽然没有明确表示支持哪一方,但是它的这种态度,其实一定程度上是帮助了中国,打压了英国。这不是说美国对中国有多友好和亲密,而是其本身的利益和政策决定的。

一方面当时正处于美苏争霸时期,中国是一个非常强大的发展中国家,能够取得中国的支持,对于美国在国际局势中的优势有莫大作用。

其次,美国在七十年代与中国建交,两国现正处于“蜜月”时期,它不愿意因为这一件事破坏美国的外交政策和布局。

撒切尔夫人回忆中英香港问题谈判:面对不妥协的中国,不可能胜利

第三,香港与中国大陆紧密相连,其生活物资和水源等各方面都严重依赖大陆供应,经济地位虽然很重要,但是战略地位却不是很高,不是美国在东亚布局的中心所在。所以香港回归中国,美国其实并不太过介意。

第四个方面,当时中国的改革开放让美国感觉中国的发展方向越来越倾向于他们,而且中方推行“一国两制”政策,保留香港原先的管理模式,坚持维护香港的繁荣和稳定,这些都让美国非常动心。美国不想因为香港问题而打断中国的这种发展进程。况且美国在香港的利益也不会因此受到损害。美国自然不会选择干预。

撒切尔夫人回忆中英香港问题谈判:面对不妥协的中国,不可能胜利

邓小平强硬和毫不妥协的态度,让撒切尔夫人找不到任何机会

当时英国方面主持谈判的代表理查德·伊文思曾经向中国方面的谈判代表周南开过一次玩笑:“钓鱼台真的能钓到鱼吗?

这虽然是一句玩笑话,但是却表明了英国人在谈判中的投机心理。

其实撒切尔夫人很明白,想要获得香港的主权是不可能的事情,尽管她一开始就坚持清政府与英国签订的有关香港问题的三大条约。她最开始的目的是,先通过条约提出香港的主权问题,然后在中方讨价还价中后退一步,用主权来换管理权。她其实想要在谈判中钻空子,钓到更多的“鱼”。

不过她的如意算盘彻底打错了。

当撒切尔夫人提出三大条约英国对香港的拥有权时,邓小平同志直接就表明了中方的态度和立场:“中国要收回的不仅是新界,而且包括香港岛和九龙。中国和英国就是在这个前提下来进行谈判,商讨解决香港问题的方式和办法。

撒切尔夫人回忆中英香港问题谈判:面对不妥协的中国,不可能胜利

一个中国原则是所有谈判的前提。

关于收回香港,邓小平表达了异乎寻常的决心。他对撒切尔夫人说:

如果中国在1997年,也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48年之后还不把香港收回,任何一个中国领导人和政府都不能向中国人民交代。如果不收回,就意味着中国政府是晚清政府,中国领导人是李鸿章……如果十五年后还不收回,人民就没有理由信任我们……没有别的选择。

这是何等的决心。

更为重要的是,中方不仅仅将谈判作为唯一收回香港的手段。

小平同志表示:“如果在十五年的过渡时期内香港发生严重的波动,怎么办?那时,中国政府将被迫不得不对收回的时间和方式另作考虑。

想战便战嘛,他更是直接对撒切尔夫人说,中国人最是不怕死。

撒切尔夫人回忆中英香港问题谈判:面对不妥协的中国,不可能胜利

邓小平的强硬态度,完全打乱了撒切尔夫人的筹划,她在听到上述这些话时,甚至一下子脸色惨白。在当天谈判结束下台阶之时,由于心不在焉,踏空了台阶而跪倒在了地上。这也成为外交史上的一个意味深远的镜头。

撒切尔夫人回忆中英香港问题谈判:面对不妥协的中国,不可能胜利

后来撒切尔夫人拿出她认为最大的杀手锏,她宣称:只有在英国人的管理下,香港才能够繁荣,离开了英国,香港就会陷入经济停滞。

邓小平早就为此想好了对策,也就是“一国两制”方针——香港仍然按照原先的道路和方式前进,中国收回香港之后不会进行干涉。邓公坚定认为,香港在中国政府手中,同样可以保证繁荣和稳定。

撒切尔夫人的这个最大的底牌更像是在强词夺理,无理取闹,注定不可能成为英国获得香港管理权的原因。

英国人见这些要求都不能达成,后来又开始提出一些细节,比如中国在香港不能驻军;比如在1984年到1997年间,中国不能在香港设立任何过渡结构。但是这些都被邓小平同志坚决否决了。

邓小平认为,香港是中国主权的一部分,中国为什么不能在香港驻军呢?为了平稳完成过渡,中国在香港设立了委员会。

中英谈判达成之后,英国为了阻碍香港平稳过渡,在1984年9月24发动了一次经济风暴。他们一方面放出中英谈判破裂的传言,一方面从经济上进行操作,香港的股票一夜之间暴跌,港币对美元的汇率降低到历史以来最低。香港金融市场上出现了疯狂抛售股票、挤兑美元的现象。不仅如此,香港市场上出现了疯狂抢购日用品等各种商品,商家趁机大肆抬高物价,原来十八元一包的大米被提高到23元。

香港媒体将这次风暴称为“黑色的星期六”。当时的港报评论此事:在这个“黑色的星期六”,股市疯了,市场疯了,港人也被吓疯了。

撒切尔夫人回忆中英香港问题谈判:面对不妥协的中国,不可能胜利

针对这种威胁式的手段,邓小平的对策依旧是强硬。当时邓小平正在大连会见前来访问的金日成,他对金日成说:

我与撒切尔夫人明确说过,如果这个过渡期过渡得不好,就是从现在起到1997年这个期间发生混乱,到了过不下去的程度,中国将考虑收回的时间和方式。时间就是提前,方式就是武力。”

他认为,如果香港在过渡期间出现问题,影响了它国际贸易中心、金融中心的作用,一片混乱怎么办?那我们只好派军队去提前驻扎,没其它选择。他在最后更是直接挑明:中国不是阿根廷。中国不是英国想要拿捏就可以拿捏的国家。

在邓小平的强硬表态之下,再加上英国内阁也不希望香港经济真正发生混乱,这不仅牵涉他们巨大的经济利益,而且还牵涉到了美国的经济利益。

于是这个“黑色的星期六”也仅仅是个星期六而已,局势很快稳定,撒切尔夫人的谋划再次落空。

撒切尔夫人回忆中英香港问题谈判:面对不妥协的中国,不可能胜利


撒切尔夫人在进行中英香港问题的谈判之时,可以说是面临着多方面的掣肘,用“四面楚歌”来形容都不为过。

在国际上,她没有支援的国家,在国内,她也不可能得到所有势力的完全支持,在与中国的谈判桌上,她面对这个超级大国又不敢像对待阿根廷一样任意妄为,而且还找不到任何破绽,得不到任何妥协。

可谓是一顿操作猛如虎,到头来大部分的想法却都落了空。钢铁般的铁娘子在中国面前,也不得不变成绕指柔。

免责声明:本文章由会员“丁龙远”发布如果文章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于本站联系

丁龙远
免责声明:本文章由会员“丁龙远”发布,如果文章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