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味人生多少钱一盒(那些年)

《品百味人生!从别人的故事中,得到人生的启发》,各位观众老爷,家人们~我是司马face。~如果喜欢我的分享内容,请点击右上方“关注”,每天早上10:00分享好文和故事,希望大家多多支持。


今年 315 国际消费者权益日,爆出许多大瓜,我也特意出一期讲一讲针对中老年人的保健品骗局。希望可以帮到各位条友。

陈杰:和父亲一同参加假药会销

脑梗的母亲,100 万的投资

我叫陈杰,我的经历似乎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答 V 的疑惑。

我母亲前些年因为突发脑梗,导致半身不遂,生病之后,母亲告诉我,她曾经投资了高达 100 万元人民币的理财产品,但是她没有收回任何资金,所以一直郁郁寡欢,母亲认为这可能就是导致她突发脑梗的重要原因。

调查后我发现,这些投资产品都是针对老年人的骗局,所以母亲的投资无望收回。

除了母亲,这些年我的父亲也频频陷入圈套。在我调查这些骗子公司的时候,那些人的伎俩经常气得我咬牙切齿。

于是在 5 年前,我一气之下,创立了一家专防老年人受骗的机构,「保护伞乌托邦」,义务帮中老年人做咨询和代理投诉。

创立机构后的这些年,我发现骗子公司最常用的方法就是,让老人通过各种方式,到一个固定的地点,以群体的方式接受推销洗脑,比如黑会销、旅游等等。

我参加过很多大大小小的老年人营销集会,而其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是和父亲一起参加的一场药品会销。

亲临会销现场

母亲脑梗以后,父亲身边很多朋友开始针对母亲的症状给她推荐各种保健品。有一天父亲告诉我,他的一位朋友给他介绍了一个叫做「康风散」的药品,可以治疗脑梗,正好他们最近会在成都开推荐会,父亲想去看看。于是我说服了父亲,和他一同前往。

那天,母亲也和我们一起到了指定地点——一家高档素食馆。我们刚到门口,会议介绍人就热情地迎接我们上了二楼。

那是个环绕型会场,大概有 100 平方米,我们到的时候里面已经坐满,大概有五六十人,以老人和中年人为主。当时正是疫情期间,现场却没有执行任何防疫措施,比如扫码、测温和登记,父母身体弱,我告诉他们一定要戴好口罩。

那些年,那些保健品,那些事(二)——315专题

■ 陈杰的母亲

这时,有一位穿着得体,气质亲切的中年人走上讲台,她是这场会议的讲师。她宣讲着产品的基本知识,比如产品的成分,可以治好风湿、类风湿、颈椎病、关节炎、脑梗等等。她的语言很能调动现场观众的情绪。

女讲师:「我们这个康风散,很多会场都看不到。健康真的是每个人都需要的,相信大家今天来到我们的会场,一定会收到一份健康,好不好?」

一上来,包装成讲师的主持人,就用她专业的形象和得体的言谈,初步获取了老人们的信任,他们会不断地提出「是不是?」、「好不好?」这种似乎必须给出肯定回答的问题,让大家的思维快速「上道」。但这只是个开始,这场会销的最终目的是将这种信任逐步渗透到老人们之中,从而促进成交率。

我觉得最主要的就是后面的客户现身说法环节。在这个环节中,患有高血压、关节炎、颈椎脑梗后遗症等症状的康风散使用者,陆续上台,分享了药品的奇效。

女讲师:「还有没有用康风散效果好的?主动来分享一下。」

使用者 A :「在没有使用康风散的时候,我的手是是抬不起来的,后来老师推荐我使用了康风散,用了之后我觉得我的腰也不涨了脚也不麻了,真的很不错!」

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一位学生 60 岁左右的老人,他上台以后就脱下袜子,不知是患了什么疾病,他的一只脚严重发黑,但是另一只使用过康风散的脚就要细腻白净很多。

经销商:「当时看到他这双脚的照片,大家都没有治愈的把握,我说赶快用药,否则要锯脚!现在刚好两个月。」

这种介绍很有震撼力,我父亲当时已经非常想尝试一下这个神药了。

除了这些来现身说法的「托儿」,现场还有另一种负责烘托气氛的「托儿」。会场中的每一次掌声和叫好都是精心安排的,目的是让在场的每个人都沉浸在一种不容置疑的气势中。

女讲师:「一个人健康,不算健康,一家人健康,不算健康,我们身边所有人健康,才算健康!你们说好还是不好!」

消费者们:「好!」

随后,现场掌声雷动,每个人都在鼓掌,似乎大家都产生了共情,我看到父亲非常开心,他不自觉露出会心的微笑,还在不断地点头。

除此之外,会议室为每个消费者定制了有针对性的身体检查。这是让产品和每一个消费者产生关系的重要步骤。

介绍人带着我和父母到了一个身穿白大褂的女医生身旁,女医生简单地帮母亲检查了身体情况后告诉我们,母亲可以使用康风散,有 90 %的改善几率。在我看来她只是简单地看了一下,和医院相比根本算不上检查。

女医生:「你们现在可以用康风散调理,十五天如果有效果,就继续调理,如果没有效果,那就是老人家和产品本就无缘。」

消费者:「它属于保健品还是药品?」

女医生:「药品。」

我问她是否有行医执照,她说她是中医馆的医生,并没有执照。

其实现场对医生身份产生质疑的,也只有像我这样相对年轻,又有一定经验的人。在场的大多数老年人,还来不及思考,就已经被引领到下一个环节里中。这场会销的每个环节几乎都是无缝衔接,不给人留出任何琢磨的空间。

那些年,那些保健品,那些事(二)——315专题

■ 会销现场

我们又被带领着会见了一位神似周润发的公司老总,他再一次跟大家分享了自己好友使用神药的康复经历。

这场会销到这里, 已经有十几个人轮番从不同的角度,给消费者们进行了 4 轮洗脑,经过这番狂轰乱炸,我自己都想试一试这款神药的奇效了,更不用说缺乏经验的大爷、大妈们了。

但这还没完,这个时候会销又迎来的新的高潮,——当日购买,限时促销,如果消费达到 5000 元,就可以赠送价值 1000 元的产品。大家的消费欲望被彻底点燃,纷纷起立鼓掌。优惠活动对已经准备购买的客户起到了锦上添花的作用,而那些比较犹豫的客户,也在这个时候动了心。

对接我们的客户经理向我们介绍了药品的购买流程,这时我才了解到,现场并不能直接购买,只能预订,一周后将由工作人直接送到客户家里。

当时我对神药半信半疑,但是父亲一定要当场预定,他认为母亲有救了。我如果当场制止,一定会和父亲产生冲突,所以我妥协了,告诉父亲药到手了就第一时间通知我。

维权之路

大概过了 10 天左右,药送到了,我马上赶回父亲家。我看到箱子里有七八个瓶子,但只有两瓶康风散,其他的都是一些保健品,大概就是他们承诺的赠品。父亲告诉我,这些药一共 6000 元左右,他用现金结的账,没有拿到发票。

会销现场那个身穿白大褂的医生曾经告诉我们,康风散不属于保健品,而是药品,于是我去药监局的官网查询了它的「国药准字」,没有查到相关信息,同时,我又给市场监督管理局下属的负责食品药品的执法大队打了电话,确认了这个药品也没有进口药品注册证,是不合法的,服用可能会有危险,于是我马上就告诉父亲,不要让母亲用。

那些年,那些保健品,那些事(二)——315专题

■ 康风散

在对药品包装进行了初步检测后, 我决定开始维权。但这次会销的销售痕迹完全无迹可寻,集会现场没有扫码登记,没有转账记录,也没有发票收据,而且目前会销已经转移到了别的地方,很难再找到。所以当时我就意识到,这次的损失很难挽回。但我还是试着拨打了电话 12345 市长热线。工作人员将情况进行了记录,让我等待回复。

没过几天,当地派出所便联系了我,我就赶去做笔录。在做笔录的空隙,我问派出所的警官,再遇到这种情况我们应该怎么做?他建议我,如果能在会销现场及时报警会好一些。但实际上,现场并没有「药品」,所以派出所也没有办法取得足够的证据。

那天派出所回复我,他们会尽快联系市场监督管理局的执法大队进行药品检测。

过了三天,派出所通知我和他们一起去进行药品检测。我们和警官一起坐上了去市场监督管理局食品药品执法大队的车。在车上,警官接了一个电话,执法大队的工作人员告诉他,我们的药品数量不够,无法进行检测,所以当天,检测没有完成。

到这里,事情陷入了一个死循环——派出所需要市场监督管理局负责食品药品的执法大队进行药品检测后,才能行动。而执法大队去过假药会销现场,那里如今空无一人,他们也没有拿到药品和任何证据,所以只能等派出所进行调查后他们才能介入。

通过种种迹象,我和派出所的警官都认定,这是个相对比较狡猾的团伙,他们把可能遇到的各种风险一一规避掉了。

因为这件事一直没得到解决,我还打过很多次 12345 。有一次,一位市场监管所的工作人员叫我不要多管闲事,我当时心里特别难受,感觉浑身冰凉。我觉得这件事对我打击很大,后面的两个月,我都没有再继续跟进这件事,但我整理好情绪以后决定继续跟进,我怕有更多人被这个药品欺骗。

现在我重新投诉了,目前还在等待回复。

眼看维权无果,我便想到向媒体揭露会销的事,希望可以通过广泛的传播,震慑到会销的组织者,也借此警示更多消费者。

我联系了五六家媒体,有位记者看到留言马上联系了我。我把用手机记录下来的资料给他,他用最快的速度剪辑成片,一两天后,电视台便播出了假药会销的新闻。

无助的子女

其实自从机构成立以来,我帮助过上千个受中老年骗局困扰的家庭。其中,像这次会销一样,维权周期长,又不一定有成果的案例不在少数。所以这个时候,子女往往是这些老人的第一道防线。

但是实际上,让我觉得最难的,正是让老人们意识到自己正处于骗局之中,并相信子女可以帮助自己。

因为在很多针对中老年人的骗局中,推销员都会用各种方法试图离间老人和子女的关系,导致家庭关系破裂。所以我花了很多功夫,给子女们做简单的培训,不仅告诉他们如何维权,还让他们了解一些骗子公司离间家庭关系的惯用手法,我相信了解这些以后,子女就会理解父母的行为,懂得如何与父母沟通,

这些骗子公司成功的秘诀是,他们对中老人的需求掌握得非常到位。中老人在退休后,很多需求都没有被子女发觉,而且子女因为自己有家要顾,也有工作要忙,往往没有能力满足中老年人的需求。

例如,大部分老人都有社交需求。我母亲曾经跟一位旅游公司的小张交谈甚欢,每次去他们公司,小张都会给母亲洗脚,认认真真地帮母亲把每个脚趾揉得舒舒服服。就这样,小张深度介入到了我的生活中,在我结婚的时候,小张还参加了我的婚礼,并且很会来事地给了我六百元红包。母亲曾经说过,小张比我这个亲儿子强十倍。

这些公司并不只是陪伴老人那么简单,他们还会将老人带出枯燥乏味的老年生活。我曾帮助过的一个老人,他每周会去参加一次这些公司组织的活动,在活动中,同年龄的中老年人聚在一起,看表演,读报,聊天。气氛非常地和谐。

除了社交需求,有的老人还有事业需求。很多保健品公司的目的是发展下线,他们会通过各种话术,让退休的中老人感觉他们还可以继续从事一份合理合法的事业。

如果子女对老人的做法产生质疑,这些骗子公司一般会给老人灌输这样一个概念——最关心自己身体的人,只有你自己,子女不会给你们花钱,他们舍不得。

有一次我母亲告诉我,她购买保健品的公司让她一定要小心自己的儿子,她的儿子之所以跟公司做对,是为了致母亲于死地。就这样,后来的一个月,我被父亲拒之门外,没有回家。类似的案例其实发生在很多人家里。

有些中老年人很固执,子女语气稍有不顺,就会导致很大的矛盾。我建议子女们联系相关的政府部门,通过他们对父母进行劝导。我曾请求工商所帮我出具警示函,上面注明,老人购买的产品涉嫌虚假宣传,让他们不要轻信。

我认为,认定维权成功的标准不仅是帮中老人追回财产,还要让他们明白自己正处于骗局之中。按照这个标准,我初步统计过,在我这里维权成功的案例仅达到了 5 %,成功率是非常低的,这也是值得我们所有子女思考的问题。

PS:

今天是 315 国际消费者权益日,不久前,中国消费者协会公布了今年的主题——「共促消费公平」中老年人作为消费者中的弱势群体,在市场上遭遇不公平对待的新闻屡见不鲜,因为见怪不怪,你可能已经习惯性地忽略了这类新闻。但实际上,这个问题不只关乎于中老年人,它随时可能波及到我们每个人。

一项 2011 年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的老年消费者权益保护现状调查报告显示,一半以上老人相信保健产品对疾病有治疗功能。有 31.4 %的老年人甚至不知道药品都应当标有「国药准字」。另外,在参加过免费体验并购买商家推荐药品的老人中,有 52.5 %感觉到上当受骗。而在每个受骗老年人背后,可能都藏着一个受伤害的家庭。如何保护老年消费者的权益,值得我们每个人思考。

如果你也经历过或目睹过类似的中老年人骗局,欢迎在评论区和我们交流。

如果您对以上的内容有感触的话,可以在下方留言,顺手点个赞噻~你小小的点赞将永远是我创作和分享的动力来源,谢谢您。(PS:唠唠嗑也行)

给条友的自我介绍:

司马face,一名90后的撰稿人,也是一名设计师。在头条以后希望可以通过分享一些小故事和生活中一些真实的故事来认识更多的条友、伙伴,一起分享日常,锻炼笔力。欢迎关注和点赞,思密达~


往期精彩内容回顾:

那些年,那些保健品,那些事(一)——315专题

副业有风险,小心“赔了夫人又折兵”

拉面哥——带你看网红的“起”与“落

免责声明:本文章由会员“丁同东”发布如果文章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于本站联系

丁同东
免责声明:本文章由会员“丁同东”发布,如果文章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