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大红个人资料简介(最火十部电影吴京)

1、《战狼》这是一部由吴京、余男、倪大红、阿金斯、周晓鸥等主演,导演为吴京的现代军事战争影片。本片是国内第一部3D动作战争电影,耗时七年全力打造,《战狼2》真实呈现了一场中外边境战争,也让堪称"东方之狼"的特种兵战队和高能战士们第一次登上大屏幕。叙述了小人物成长为救国救国的孤胆英雄的传奇故事。这部电影2015年4月2日在全国公映。2015年6月20日,《战狼2》获得了成龙动作电影周最佳动作片,最佳动作男演员,最佳特技,最佳战斗场面设计四项大奖。

2、《战狼2》是一部由吴京导演的军事动作片,由吴京,吴刚,张翰,卢靖姗,丁海峰等主演。2017年7月27日,这部电影在中国大陆上映。本片讲述了脱掉军装的冷锋被卷入非洲国家的一场叛乱,作为退役老兵的冷锋无法忘怀曾经为军人的使命,原本可以安全撤离的他毅然返回沦陷区,孤身带领被屠杀的同胞和难民,展开生死逃亡。在这场争斗中,狼性在体内逐渐恢复,最终闯入战乱区域,为同胞们而战。

3、《男儿本色》这部电影是由谢霆锋、房祖名、余文乐、吴京、安志杰等主演的动作警匪片。本片主要讲述了三名警察与一帮战犯的悍匪抗争故事,繁盛的中环街头,突然一声巨响,美国银行押款车的2天养生,以报复雪恨,但天养生与一亿美元早已消逝。

4、《西风烈》该片是高群书导演的"风字三部曲"的第二部,该片由段奕宏、吴镇宇、夏雨、杨采妮、吴京、余男、倪大红、张立等人主演,该片是中国第一部硬派警匪动作大片,2010年10月28日在中国公映。本片讲述了四位身怀绝技的西部警员张宁,为了向女友孙静证明自己,受雇到香港杀人,犯罪后与女友一起逃亡,成名已久的国际杀手麦高受命携大师级孙女阿诺不远千里追捕张宁,摧毁证据,一次深入戈壁无人区,千里谋凶,一时间三方为各自生存或使命,展开了激烈的碰撞,展开了一系列激战。

5、《功夫小子闯情关》是一部由袁和平指导,张鑫炎,吴京,钟丽缇等主演的中国香港喜剧武侠片。这部电影在1996年3月6日上映。本片讲述的是太极拳宗师杨崇武的儿子杨学文追寻关员曹建国千金小姐曹央云的故事。清末,太极拳宗师杨崇武隐居于西子湖边,每日督抚儿子杨学文苦读诗书。无奈学文性好武,天资聪慧的他,自幼受父亲武艺的熏陶,平日刻苦训练,成就了一身好功夫,尤以辫子打人颇有神力。每年春天,都会在钱塘江边举行祈雨仪式。

6、《黑拳》是一部由吴京、杨爱瑾、郑中基等人主演的香港动作电影,罗守耀就是这部电影的导演,于2006年10月5日上映。这部电影讲述了全国武术冠军高岗参加一个京剧团到香港做短时表演,地下拳王豪强诱骗高岗参加地下拳击比赛。全国武术冠军-高岗(吴京饰)纯真、正直,参加一个京剧团到香港作短片演出。地拳主持人-豪强(张兆辉饰)利诱高岗参加地下拳击比赛,高岗在自己喜爱的女团员-小田的鼓励和支持下,踏入这黑暗血腥的地拳世界。

7、《狼牙》是一部由吴京和李忠志一起导演的电影,该片也是吴京,方力申,卢靖珊主演的新派功夫爱情电影。主要讲述功夫大师阿布为曾经救过自己的女护士而暗杀毒枭马爷的一连串事件,其中还穿插了他与女警晓禾之间的爱情故事。当台风来袭时,离岛神庙内发生了离奇无头命案,香港黑帮头目马爷夜间神秘失踪,黑帮幕后神秘女子派人开始策划周密的复仇计划。这部电影是2008年12月10日上映的,首周票房就高达500万。

8、《醉马骝》是一部由刘家良指导,刘家良、吴京等主演的动作片。电影讲述了名震江湖的镇远镖局在一次押骠过程中,被二镖头猴拳宗师文彪意外发现自己的弟弟文豹在走私鸦片。随后,文豹以蹂躏小敏的方式逼迫文彪与洪一虎对战,试图一举消灭文洪二人。文洪两人用计程车救了小敏,但是,洪为了帮助文彪和小敏逃脱,牺牲了自己,文悲痛不已。家人、阿德和小敏在文师父的指点下苦练武功"醉猴拳",最终将文豹等为非作歹的人一并歼灭。

9、《夺帅》是一部由罗守耀指导,洪金宝、李修贤、任达华、吴京等主演的香港动作片,该片于2008年2月26日上映。本片以黑帮"忠"在外部攻击和黑帮内斗的双重打击下的瓦解过程为主线,记述黑帮内部争权夺利的暗藏风云。"忠信义"头目连浩龙(洪金宝饰)事业如日中天,手下的猛将如云:妻子素素(恬妞饰),弟弟连浩东(任达华饰),阿发(张兆辉饰),天虹(吴京饰),阿污(卢惠光饰),阿亨(向佐饰)个个忠贞不渝,行动果断,心狠手辣。所以"忠信义"在香港黑帮中独占鳌头。

10、《杀破狼2》是太阳娱乐文化公司与银都影视公司、博纳影视公司共同制作的一部犯罪悬疑片,由吴京、托尼贾、张晋、任达华等人主演,古天乐担任特别主演。本片以香港侦探卧底犯罪集团为故事背景,主要讲述为了保住性命的洪文刚、救女心切的狱警阿猜、一心奉行正义的侦探志杰等人之间的故事,几个人之间展开了一场人性善恶、缘分宿命的警匪大战。这部电影2015年6月18日在中国大陆上映。这部电影也是第一次在成龙动作电影节上开拍。该片获得了2016年9月7日的第20届华鼎奖最佳男配角。

倪大红个人资料简介(最火十部电影吴京)

有6个扮演者,分别是

1.葛优

《罗曼蒂克消亡史》这部冷门电影,是由葛优,章子怡,倪大红等人主演,葛优在片中饰演陆先生,显然这是以杜月笙为原型所拍的一部电影。

葛优为了体现陆先生的性格,特意用发胶做了一个板寸的造型,因为是寸头,胶粘起来不能露了。而这个发型正与他二十多岁的时候相似。

电影中的形象文人气质俱佳,将老大的心狠手辣表现的淋漓尽致,也有人说他的扮演将青帮老大的整体形象给唯美化,过于阴柔,而历史上的杜月笙又是一种气派。

2.周润发

在《大上海》中,黄晓明和周润发分别饰演成大器的青年和中年,原型就是杜月笙,结局是在车上死于日军的乱枪扫射。

此片槽点是滥抒情。电影一开头成大器居然在房顶上为恋人洗脚,画面是美,太不合情理;发哥为了证明“色胆”,在饭桌上当着众人的面和妻子激吻,吻到舌头都看得到,实在多余,但周润发的演技出色,还是值得一看的。就说戏台唱戏依旧,成大器与日本人端坐台下,看上去风轻云淡,却透露出剑拔弩张的气息。他还说道:“我成大器唯一不敢的,就是当汉奸。”这话道出中国人的铁血性子,让人印象深刻。

3.吕良伟

1993年香港导演拍摄了两部关于杜月笙,黄金荣,张啸林的枭雄电影《岁月风云之上海皇帝》《上海皇帝之雄霸天下》,吕良伟在片中饰演陆月生,原型杜月笙,因为吕良伟从最开始的《上海滩》丁力,就演过好多的枭雄电影,所以演起来游刃有余,

影片除了上海三大亨的发迹史之外,还加入了工人运动、日军侵华等事件,使得影片影片更具宏大视野和始诗气派。吕良伟将一代传奇人物白手起家到抑郁而死展现在观众面前,时间跨度长达数十年,杜月笙多次展露他的从政野心,但由于黑帮背景而得不到重用,只能黯然退出政坛,抑郁而死。

4.冯小刚

《建国大业》,冯小刚饰演的历史人物就是上海滩三大亨之一的杜月笙,从各种旧的图片资料来看,冯小刚和杜月笙的外型契合度太高了,尤其是刚刚出场的时候带着个墨镜,身边几个保镖,当今影坛找不着比他更合适的人选。身材消瘦的冯小刚加上与生俱来“老炮”气质,一出场就气势非凡,话语精简而有力,令气氛紧张得只能屏息。杜美如评价他:样子像,演得也像,只有一点不像,“我父亲是从不戴墨镜的”,杜月笙的亲生女儿也是评价很高,因为那副墨镜成了这部剧的败笔。

5.金士杰

《外滩佚事》,片中的杜月笙就是由老戏骨金士杰所饰演,与冯小刚相比,穿上长袍马褂的金士杰更像是一位书生。在金士杰的演绎下杜月笙形象城府极深,文质彬彬外表下隐藏着另外一个心狠手辣的人格。在抗战爆发后,不与日本人合作,积极投身于抗日事业中,金士杰深刻刻画了这一人物的复杂性。

拍摄时,昏暗的灯光下,金士杰一袭绸缎褂子,怀揣金表,与崔杰扮演的黄金荣等上海滩众“大佬”们聚首开会。只见这个“杜月笙”时而皱眉、时而扬手,说话沉稳和缓,却少了几分江湖大佬的气势。金士杰表示,他理解的杜月笙“不会把杀机放在脸上”。

6.张涵予

《建军大业》中张涵予饰演“杜月笙”,从形象上来讲,张涵予一点不像,为了贴近杜月笙高颧骨的面部特征,张涵予接受了长达4小时的特殊“倒模”化妆技术。剧中张涵予演出了杜月笙那种冷酷中透着肃杀之气,一直以硬汉角色著称的张涵予,缺少那份儒雅气。

看到这个问题,有一部神剧立刻出现在我的脑海里——《走向共和》。

《走向共和》这部剧由张黎执导,盛和煜、张建伟编剧,王冰、 吕中、孙淳、马少骅、李光洁等主演。该剧以史诗般的艺术笔触全景式地呈现了中华各民族人民推翻帝制、走向共和这一波澜壮阔的艰难历程。

个人认为这部电视剧和历史很接近,原因有三。

一、还原了当时的历史背景。

剧情背景为自清朝末期 慈禧太后归政 光绪皇帝,至民初 袁世凯称帝失败约30年间的中国近代历史,包括 洋务运动、中日 甲午战争、 戊戌变法、庚子拳乱、庚子后新政、 辛亥革命、 二次革命、 张勋复辟等史事。

可以说是高度还原了晚清至民国初年发生的一些重要的时间节点与历史事件。观看完整部剧之后,可以在某些角度改变你对历史的看法,是一部很用心的剧。

二、造型的真实性

这部剧我反复观看了几次。说到与历史接近,这部剧与历史最接近之处,莫过于对历史人物的造型还原了。其中几个主要角色的选角过程也是极其认真的,例如扮演李鸿章的王冰先生,扮演袁世凯的孙淳先生与扮演慈禧太后的吕中女士,在我观看此剧之后,再想到那些历史人物,他们的形象就会出现于我的脑海中。他们出演这些角色,真的是做到了对历史人物的高度还原。

其中,对李鸿章一角的选角过程,剧组请来了退休多年的王冰先生,王冰先生在观看完剧本之后,颇为感动,接了这个角色。

对袁世凯一角色,孙淳先生更是为了还原袁世凯,增肥了三十斤。话不多说,我们来看一看剧中人物与历史真实人物的一些对比吧。

怎么样?是不是从人物还原的角度就已经和历史很接近了?

三、人性的自然流露

这第三点完全是我对这部剧的热爱,所以有感而发。国产剧中一直有一个习惯,就是人物的脸谱化,一个角色非黑即白,非好即坏。这也并非停留在国产剧,国产电影也一样,这习惯更离不开“脸谱化”的出处——京剧。这种脸谱化的剧看多了之后,会给受众带来疲倦,时间久了,千篇一律的剧也就都不想看了。反而是那种能拍出真实人性的剧,会从一堆烂片中脱颖而出。《走向共和》就给了我这种感受,并且看完之后,备受感动。

在此,我举个剧中的例子,是关于李鸿章的一个片段。

他骂丁汝昌一点挫折都受不了,自己大半辈子在军营里混,一年四季受那些“清流派”弹劾,他早就习惯了。

再例如慈禧的一些台词:

慈禧:“这一个国家最难得的,总是稳定,不管多好的事情,动静一闹大了,就不再是好事了。”这是闹义和团的时候,一群大臣给义和团说好话,慈禧的回复。后来慈禧说:“义和团的那些刀枪不入的玩意儿鬼把戏都是假的,若外交上谈崩了,他们至少也可以充当消耗洋人弹药的炮灰。”

另外,每每看到李鸿章在甲午战争失败后动身前往日本签署战败条约的那几集的时候,仿佛都会被历史中那个真实的李鸿章所感动。

这些人物是真实的,又人性,有感情,有温度的,这是我觉得这部剧让我感到温暖的地方。

也希望以后的国产剧可以多出一些优秀的作品,让我们去了解真实的历史。

昨天——也就是7月17号晚上10点多,有一个人在我的公号后台留言说,今天是赵丽蓉老师逝世20周年的日子,您会写一篇什么吗?

我恍然大悟,有些后悔。其实就在前些天写另一篇文章的时候,我提到过这个有纪念意义的日期,到当天反而忘了。想了想,还是得写,错过一天也要写。我太喜欢赵丽蓉老师演过的那些作品了,她总让我想起我的奶奶,相信很多观众也没有忘记她。

我是先听到赵丽蓉的声音,后看到赵丽蓉的模样的。

1987年,我家买了一台录音机。河北人爱听评剧,我爸出差回来就带回几盘评剧磁带,包括《刘巧儿》和《花为媒》。磁带封面上都是主演新凤霞,没有赵丽蓉的形象。

大人听评剧的时候我有时也跟着听,新凤霞唱“巧儿我自幼儿许配赵家”和“报花名”那当然是动听,但我同时也注意到旁边那个总说普通话念白的女性角色,在《刘巧儿》里是李大婶,在《花为媒》里是阮妈。这两个角色都带有喜剧色彩,逗笑戏中人的同时,也把我们逗笑。

再后来,就在春节晚会看到了年岁已然不小的赵丽蓉,其间还看过她演的电影和电视剧,无一不是朴实老太太的形象。

尤其在小品舞台上,她总是说着同样的方言,留着类似的发式,穿着朴素的衣服,以一种精神饱满的状态出现。那时春晚舞台上有赵本山和陈佩斯,但在很多观众心目中,永远不服老的赵丽蓉才是春晚小品王。

很多人都还记得在1996年小品《打工奇遇》中,赵丽蓉曾经用毛笔一挥而就写下“货真价实”四个大字,其实从小在戏班长大的她根本没上过学,更没有任何书法功底,那是她苦练半个月硬练出来的。

那时候的赵丽蓉已经68岁,而她第一次登台是多大呢?1岁半。

赵丽蓉在家排行老八,两个哥哥五个姐姐,大多是评剧演员。1岁多的时候,赵丽蓉经常被演员从从后台抱到前台见观众。小孩子认生哭闹是常事,但赵丽蓉每次一见观众就咯咯笑,观众看她讨人喜欢,也都跟着笑。

年老之后赵丽蓉在舞台上总是以“唐山老太太”的形象示人,然而严格来说赵丽蓉并不是唐山人,而是宝坻人。

宝坻现在属于天津的一个区,此前几十年它的行政区划几经改变。建国后先属于河北省天津专区,而后归唐山专区,后来才划到天津直辖市。不过从当地口音来看,有些人说的更像是唐山话,而非天津话。1928年3月,赵丽蓉就出生在宝坻,小名“老爱”。

不怵头上台的赵丽蓉,四五岁就守在侧幕条看戏,六岁登台演戏里的童儿,舞台经验越来越多。最早的十几年里,小姑娘都一直被叫大家叫老爱,直到12岁,同样唱评剧的姐姐给她起了一个名字——赵丽蓉。

旧社会学艺非常艰苦,冬练三九夏练三伏不是假话。为了练就一副好嗓子,赵丽蓉经常到冰窟附近吊嗓儿。1943年,15岁的赵丽蓉在张家口庆丰戏院正式登台唱戏,开始小有名气。

建国前后,赵丽蓉辗转不少剧社和评剧团演出,其间开始与新凤霞合作,1953年进入中国评剧院工作。

按理说15岁在张家口登台的时候,赵丽蓉是唱主角的,但与先天条件更好的新凤霞合作之后,赵丽蓉更多开始出演配角,包括1956年的《刘巧儿》,1962年的《花为媒》。

先不说嗓音条件,起码从外貌条件来说,赵丽蓉比新凤霞确实还是有差距,这一点不服不行。看过两人合作演戏的人不妨猜一猜,她们俩相差多少岁?

很多人可能想不到,其实只差一岁——而且是新凤霞比赵丽蓉大一岁。这一方面说明演员的天生外形条件不可选择,但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赵丽蓉非凡的表演功力。

尤其从《刘巧儿》来看,赵丽蓉扮演的是热心帮刘巧儿和赵柱儿张罗婚事的李大婶,一言一行都像中年妇女,可那时候赵丽蓉才刚刚28岁。现在来说28岁正是女演员“乘风破浪”的时候,可当年赵丽蓉就已经开始演大婶了。

再到《花为媒》,赵丽蓉演的是聪明又笨拙的媒婆阮妈,基本是一个老婆婆形象。可那时候赵丽蓉也不过34岁,还未人到中年。

而后,赵丽蓉还在评剧《小二黑结婚》中扮演三仙姑,看名字就知道也是个配角。

在这些剧目当中,赵丽蓉扮演的角色戏份都不算多,而且有的还带有反派性质,赵丽蓉的表演为这些戏增添了喜剧色彩,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这三出评剧先后都被拍成电影,毛泽东看到后认为这些戏“讲明理,通神韵”,提出接见新凤霞等主要演员。新凤霞听到消息后,执意让赵丽蓉一起去。

赵丽蓉却对新凤霞说,“你去就代表我们大家伙啦,代我向毛主席他老人家问个好。我艺术功底不够还要多磨练,再说我文化浅,去了也说不出什么道道儿来。”

见到新凤霞的时候,毛泽东笑着问,一直跟在你身边的“三仙姑”怎么没来?新凤霞把赵丽蓉的话复述一遍,毛泽东点头说,“没想到,这个三仙姑还是一个谦虚的人啊。好,谦虚使人进步嘛。”

十年文革期间赵丽蓉没有戏演,1975年她的老搭档新凤霞发病导致偏瘫,更是没有办法再登台。1980年,赵丽蓉与新凤霞的徒弟谷文月合作,出演轰动一时的评剧《杨三姐告状》,这部戏后来也被拍成电影。

谷文月扮演不畏权势的杨三娥,赵丽蓉扮演老母亲。

十多年不登台,这时候赵丽蓉已经52岁,与她最擅长扮演的老年人形象越来越接近。

看过这部戏的人很多,其中包括我奶奶。她比赵丽蓉年岁更大,也没上过学,平时看电视认不出什么名人,但赵丽蓉她是知道的。奶奶不止一次跟我们说过,这人演的老太太才好呢。

奶奶所说的,就是《杨三姐告状》戏里的镜头。赵丽蓉扮演的母亲上炕盘腿之前,先是跪到炕沿儿上,两脚并起来磕磕鞋底上的土,然后再上炕。

这无疑是当年农村生活中一个常见的细节,我奶奶看明白了,一直记着。我也看到过这个片段,赵丽蓉做出这个动作的时候,台下观众反响极其强烈,自发鼓起掌来。

在评剧舞台上,赵丽蓉基本没演过主要角色,但就像《杨三姐告状》杨母这个人物一样,赵丽蓉用心去表演做到形神兼备让人产生共鸣,同样可以赢得观众的高度认可。如此一来,配角也成了角儿。

大部分人认识并喜欢赵丽蓉,都是通过她出演的春晚小品,包括《英雄母亲的一天》、《如此包装》、《打工奇遇》等等。可很多人并不了解,其实赵丽蓉最早演小品,还是通过杨洁导演的《西游记》剧组。

在经典电视剧《西游记》中,赵丽蓉出演车迟国的王后。全国观众看到这一集都是在1988年,赵丽蓉参与表演是在1986年。

在出任《西游记》导演之前,杨洁曾经执导过多部戏曲片,与很多戏曲演员都是老相识,这也是为什么剧中出现那么多戏曲演员的原因。拍摄《斗法降三怪》这一集之前,杨洁考虑要拍一个耳朵根子软的“傻”国王,加上一个“怯”王后。她第一时间想到赵丽蓉,认定表演有喜感的她绝对能为人物添彩儿。

那是赵丽蓉第一次演电视剧。化妆师把赵丽蓉的妆容化得很好看,最开始她就把王后往“美”里演,杨洁一看这样不对。她告诉赵丽蓉,这个王后“怯”而心地善良,对妖道言听计从,对唐僧师徒又有些同情,“我要的是你在《花为媒》里阮妈的味道。”一句话点醒赵丽蓉,再一演,比杨洁想象的还要好。

回想一下赵丽蓉的表演片段。她扮演的王后从箱子里取出“隔板猜物”的东西,走回宝座的过程中还小声对着唐僧说,“错了,你们错了。”那里确实有赵丽蓉演绎出的喜剧味道。

这还没完。1987年春节《西游记》没能按照早先的计划跟观众见面,杨洁想到办一台剧组人员参与的晚会向全国人民拜年,这就是后来著名的的《齐天乐》晚会。晚会的大轴节目是小品《柜中缘》,杨洁特意邀请赵丽蓉出演。

尽管在小品中赵丽蓉也唱几段她擅长的评剧,可这毕竟是喜剧小品而不是戏曲,从来没演过,因此她最初有些犹豫,不敢演。同时有人还跟赵丽蓉说,不要参加这样的晚会节目,免得自毁形象。

赵丽蓉一时没答应,杨洁就跑到家里劝说,终于把她说动。事实证明,赵丽蓉非常适合出演喜剧小品,《柜中缘》大获成功。从这之后,发现自己也可以表演小品的赵丽蓉一发不可收。

随后的1988年,赵丽蓉第一次登上央视春晚舞台,与游本昌、王丽云等人一起表演小品《急诊》。

其实,赵丽蓉并非这段小品的第一主角。当时游本昌主演的电视剧《济公》正火,说着广东普通话的他才是作品的主演。赵丽蓉在小品开场两分多钟之后才出场,不过一句唐山口音的“干啥哪这是”,立刻引发观众的笑声和掌声。

小品的结尾,赵丽蓉边跳迪斯科边唱《我一见你就笑》。这首歌原唱是邓丽君,非常受年轻歌迷的喜爱,“你那翩翩风采太美妙”的歌词从老太太的口中唱出,加上那几个“豁出去”的舞步,赵丽蓉出手不俗的晚年风采立刻被全国人民领略到。

顺便插一句,在那之前的1987年,赵丽蓉还参演了谢铁骊执导的电影《红楼梦》,扮演眼界窄但不缺少智慧的刘姥姥。赵丽蓉不认识字,看不懂剧组发的资料,拍摄之前她就一遍遍翻看《红楼梦》连环画,用心体会刘姥姥的性格特点,还设计出一些表现人物的细节和动作。

回到春晚小品。照理说1988年首次登上春晚赢得观众认可,其后再上春晚就顺理成章,然而到1989年出演《英雄母亲的一天》,赵丽蓉又经历了一次“面试”。

春晚导演看到的赵丽蓉穿着普通,说话一口唐山味道,有点儿像农村老太太,心里有些打鼓,面露难色。不过不好立刻请她走,导演就把剧情大致讲了一遍,让赵丽蓉即兴表演。赵丽蓉倒是心里有底,她马上说:“中,来吧,试试看。”

结果赵丽蓉还没演完导演就乐了,连声夸赞说:“赵老师您太棒了,浑身上下都是戏,这个小品就是您演了。”

如果说前一年的《急诊》中赵丽蓉只算配角的话,在《英雄母亲的一天》中,她就是绝对的主角。

与赵丽蓉搭戏的,是相声演员侯耀文。当年侯耀文早已功成名就,几年前成为全国十大笑星之一,在春晚也频频亮相。不过在这段作品中他几乎没有抖包袱儿,甘当绿叶突出赵丽蓉的表演。

在这段作品之外,赵丽蓉还出演过不少小品,在我看来,《英雄母亲的一天》是赵丽蓉最为精彩的一段作品。

她在这段作品中的表演轻松自然,活脱就像观众的一位长辈,或者邻居大妈。赵丽蓉在台上的表现与其说是表演,不如说是自然而然的本色展示,很多眼神和动作就像是下意识的,那是多年舞台经验的积累。

不过其后的两年,赵丽蓉并没有连续在春晚出现,她出演了几部电影,其中一部就是《过年》,这也是赵丽蓉演艺生涯中最为重要的电影作品。

1991年的这部《过年》由黄健中执导,从演员来看可谓全明星阵容。除了赵丽蓉,还有李保田、葛优、梁天、申军谊、丁嘉丽、六小龄童、史兰芽、马晓晴、胡亚捷、谭小燕、王丽云,每个人几乎都能撑起一部戏。从知名度上说,其中不少演员都超过赵丽蓉,不过这部电影的主角不是年轻演员扮演的子女们,而是赵丽蓉扮演的母亲,以及李保田扮演的父亲。

老母亲的戏充足而丰富,有被老伴惦记时的感动,有见到孩子时的激动,有对懦弱儿子的嗔怪,还有看到家庭破裂后的绝望和悲伤。赵丽蓉的表演充满生活细节,值得好好咂摸滋味儿。

这部电影的大特写特别多,很多时候就对着赵丽蓉的脸,那是典型的中国母亲的脸,让人感觉既亲切,又心疼。

为拍出东北春节的真实场景,《过年》大年初一在冰天雪地的吉林开拍,气温零下二十几度。片中有一场戏,需要拍母亲露着后背拔火罐。当时赵丽蓉已经60多岁,黄健中准备找替身演员来拍,可赵丽蓉坚决不同意。这场戏拍完后,赵丽蓉大病一场,落下了肺气肿。

坚持和认真没有白付出,赵丽蓉后来凭借此片,获得东京国际电影节最佳女主角和百花奖最佳女主角奖。

《过年》之后,赵丽蓉还和陈佩斯、丁嘉丽、倪大红等人一起出演喜剧电影《孝子贤孙伺候着》。这是一部令人啼笑皆非的荒诞剧,赵丽蓉扮演的老太太用假死办葬礼,来考验儿女们的孝心。

原剧本的老人是一个老头儿,陈佩斯年迈的父亲陈强想演,陈佩斯怕把老爷子累坏,将剧本中的老头儿改成老太太,随后邀请赵丽蓉出演。从年龄看,赵丽蓉比陈强年轻10岁。

在这部电影中,赵丽蓉扮演的老太太自己的葬礼自己说了算。多年后她本人因病快走到生命的尽头,全然平静地接受,还对儿女们说,“到了最后,你们就听我指挥。”

再说回春晚小品。

赵丽蓉的名气越来越大,在春晚舞台上也变得越来越重要,越来越具有人气。1992年,赵丽蓉首次在春晚与巩汉林合作,一起出演了小品《妈妈的今天》。

从作品名称来看,这本是《英雄母亲的一天》的续集,不过从人物表现看,赵丽蓉扮演的老太太洋气了很多,不再像前者当中那么乡土。

这段表演中最吸引观众的,就是那段具有唐山特色的“探戈”——“探戈儿就是趟啊趟着走,三步一蹿嘛两啊两回头,五步一下腰,六步一招手儿,然后你再趟啊趟着走,这叫探戈儿。”

那个年代探戈舞步刚刚为国人所知,很多人第一次看到别人跳探戈,就是通过赵丽蓉这段表演。巩汉林扮演的角色点评母亲的样子“有点儿教授风度”,这话有些夸张,但作品中赵丽蓉的很多动作确实可以用“帅”来形容。

1993年赵丽蓉没有参加央视春晚,不过她参加了央视台庆35周年的晚会,比较罕见地与蔡明、郭达合作,一起出演了小品《追星族》。

现在来看这台晚会也许不算起眼,但这段小品也给观众留下很深的印象,有人甚至认为这是赵丽蓉最好的小品。

这段作品的内容极其生活化,赵丽蓉的表演朴实自然,塑造出一个对明星世界全然不明的老年人形象,“一会儿灯就出来”、“人家下班儿了”等台词让观众爆笑。

蔡明比赵丽蓉小很多,但也是小品舞台的熟面孔,只是和赵丽蓉合作极少。一起出演《追星族》,赵丽蓉认真的敬业态度、平和的处世风格给蔡明留下难忘的印象。

考虑到赵丽蓉年岁已高,台庆晚会剧组给赵丽蓉专门配了车。每次排练司机去接她,定好时间她从来不让司机等,总是提前15分钟赶到约定地点等司机——每次都是如此。

1994年赵丽蓉重返春晚,和李文启等人合演小品《吃饺子》。相对来说,这是赵丽蓉小品中相对较弱的作品,形式上以辩论赛的样式出现,老辈说教的意味有些明显。

1995年,赵丽蓉再度携手巩汉林,一起表演了春晚小品《如此包装》。这是赵丽蓉在人生最后几年奉献出的最优秀作品,“麻辣鸡丝”的签名让观众笑到喷饭,又唱又跳的场面也令人感佩。

在这段小品中,赵丽蓉重操旧业,唱起30年前的著名唱段“报花名”——“春季里开花十四五六,六月六看谷秀春打六九头……”。

这两句唱词最初当然不是她的唱段,而是来自新凤霞,但仔细听赵丽蓉的现场演唱,60多岁嗓子依然韵味十足,尤其“看谷秀”之后多个“小拐弯”,实在耐听。

还不仅是唱,小品的最后段落是连唱带跳。那时观众眼前看到的赵丽蓉,散发出“老来俏”的舞台魅力,其实由于小时候练功比较狠,从1992年开始赵丽蓉就已经饱受腿伤的折磨。

《如此包装》的尾声,赵丽蓉跳完一段舞蹈后单腿跪地亮相。按照最初的设想,她应该是跪地之后单手直接上举,目视前方。然而直播的一刻,舞蹈动作之后因腿伤疼痛难以支撑,赵丽蓉跪地之后险些摔倒,下意识地伸手撑住,避免了舞台事故。

舞蹈结束之后的难受表情,与其说是小品人物的,不如说来自赵丽蓉自己。但她用力忍住,坚持把作品演完。回到后台赵丽蓉的膝盖肿得老高,到了需要做手术的程度。

1996年,赵丽蓉又和巩汉林、金珠等人出演小品《打工奇遇》。小品中赵丽蓉和巩汉林的一些唱段来自评剧唱腔,这对于赵丽蓉来说得心应手。而“货真价实”那四个毛笔大字,来自赵丽蓉半个月的勤学苦练。

不能说这几个字写得有多么优秀,更没有办法与书法家相比,但联想到书写者是一个没有上过学几乎不认识字的老人,内心就会肃然起敬。

1998年和1999年,赵丽蓉又和巩汉林一起出演小品《功夫令》和《老将出马》。从作品质量来看,这两段作品都没有办法和赵丽蓉代表作相比,但这已是赵丽蓉在春晚舞台最后的演出。

十一

就在1999年备战《老将出马》时,赵丽蓉被查出肺癌晚期。《老将出马》成为赵丽蓉的遗作,向观众谢幕挥手的镜头是她一生从艺留在荧幕上的最后镜头,而那首英文版《我心永恒》,也成为赵丽蓉的绝唱。

与病魔斗争一年多之后,2000年7月17日清晨,赵丽蓉因病逝世,享年72岁。十天后追悼会在北京八宝山举行,超过万人自发前往,含泪送别这位曾给他们带来无数欢笑和感动的老艺术家。

十二

“咱们老艺人有个准则,叫做能耐大值钱,架子大不值钱。我自己有点儿成就,都是观众给的。”赵丽蓉曾经这样说过。

赵丽蓉离开深爱她的观众已经整整20年,对于很多观众来说,时间好像没有那么长。

娱乐答不休,我是郑捕头。欢迎关注。

大家都亲眼见过曹操吗?没有,曹操只是书籍中记载,通过描写事件背景而刻画的人物,所以,不能武断地去评价谁扮演的像与不像!

让大家回顾及评价一下三位演员的演艺!

1990年首次把《三国演义》搬上电视,之前应该把曹操刻画成什么样子呢?鲍国安只有在《三国演义》书籍中寻找着曹操的影子,把自己理解的曹操与历史上的“曹操”相结合,塑造出了一个爱笑且心机诡异的政治家。然后再通过刻画与个人演技,《三国演义》中的曹操就这样在观众中根深蒂固,也成了观众心目中的英雄,同时形成了一个有血有肉的曹操形象!

于和伟饰演的曹操是很具有单一性,电视剧中刻画一个时期的曹操,不能拿时期性去对比整个时代。所以,电视剧《军师联盟》成功,关键是于和伟能把时期性的人物刻画地入木三分!

电视剧《三国》曹操的饰演者陈建斌则非常具有挑战性,一是来至前者电视剧《三国演义》的压力,同时又加之鲍国安老前辈的演技,在观众中创造出了一个鲜活地曹操形象...最后,这些所有的难题都让陈建斌巧妙地避开了,并刻画创造出一个与众不同的曹操形象!

总之,三个曹操不能同日而语,一个是第一次,一个是时期性,另一个则是再刻画...

免责声明:本文章由会员“robots”发布如果文章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于本站联系

robots
免责声明:本文章由会员“robots”发布,如果文章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