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的一元硬币值多少钱(1995年)


1995年,老汉800万卖传家宝,宝物现身拍卖会后,故宫1980万

1995年,北宋词人张先的《十咏图》出现在北京翰海拍卖会上,最后国家文物局以1980万天价购买,收入故宫。

这在拍卖界引起一阵轩然大波,拍卖之前的事件也被当成故事流传至今,为人们所津津乐道

然而其中最广为流传的一个版本其实与事情的真相多有出入,有讹传之实

流传的故事

1995年深秋,一个老汉来到北京街头,其貌不扬。当时他怀里抱着一个物件,被包得严严实实,谁也不会将他和一幅价值连城的文物联系起来。

老汉辗转来到了国家文物局,找到一个专家,叫帮忙看看。只见他取下了揣在怀里的物件,小心翼翼一阵拨弄,摊开了一幅画。而这幅画就是《十咏图》

老汉张口开出800万的天价说要卖给文物局,哪知当时的那个专家一番鉴定后,说不值这个价。李老汉收了画,扬长而去。

1995年,老汉800万卖传家宝,宝物现身拍卖会后,故宫1980万

之后来到了北京文物公司,想找专做文物鉴定的秦公来帮忙看看

北京文物公司在北京琉璃厂这条全国著名的古玩街这一带。当天这里车水马龙,挤满了来自天南地北的淘宝人。李老汉顶着一头凌乱的头发,胡子拉渣,衣着朴素,与来往的淘宝人格格不入。

他怀揣着这幅画径直往北京文物公司走了过去,很快他敲开了北京文物公司的大门。

工作人员迎了上去,看着眼前这个不修边幅的老汉,工作人员并没有引起重视。但出于工作礼仪,还是问了一声:“您找谁?

老汉指名道姓说道:“秦公先生在吗?”工作人员顿了顿,老汉接着说到:“我这有个宝贝,想请秦公看看。”说完抬了抬怀里的东西,工作人员不敢怠慢。随即通知了秦公。

不一会,秦公走了出来,客气地寒暄了一下。老汉也没多说什么,直接就从圆筒里拿出了一卷画轴,随即打开,铺在了桌上。

斑驳的质地依稀可以看出这幅画具有一定的年代感。秦公凑了上去,顿感眼前一亮,态度也谨慎了起来。

阅宝无数的他,看了一会,还是被惊到了。无论是从画的质地,手法等他都感觉这幅画不简单,不由也激动了起来。

老汉见秦公如此反应,忙问到:“这幅画值什么价?”秦公对于文物的态度向来都是有一说一,而且不弄虚作假,回答到:“这很可能就是北宋词人张先的《十咏图》啊,如果是真的那可价值连城。

1995年,老汉800万卖传家宝,宝物现身拍卖会后,故宫1980万

见秦公这么说,老汉赶忙就要去把画收起来。秦公见状顿了一下,看着老汉一脸顾虑的样子,于是说到:“您这是干嘛?我还得需要做进一步鉴定,才能给出确定答案。

秦公劝老汉将这幅画留下来,老汉不肯,起身要离开。秦公心急如焚,但也不好强留,在简单的了解后得知了老汉的一些情况,最后老汉留下了联系方式,就离开了。

原来这名老汉姓李,东北人。这幅画是他祖上流传下来的家传宝,因为家里急需要钱用,自己也想给子女留点钱,故而想将这幅画卖了。

之前李老汉在老家就曾询问过这件宝物的价值,本来自己来到北京是想以800万卖给国家文物局,没想到吃了个闭门羹,当时那个验画的专家说是赝品,最多值一万

李老汉当然不相信,这几代人流传下来的宝贝,怎么会是个赝品呢?于是这才找到了秦公这里。

当晚,秦公找来了所有关于《十咏图》的资料,再经过一番仔细的查阅和了解,更加确信李老汉的那幅画就是散落在民间的《十咏图》。于是多次找到老汉商谈,最终付了200万定金,将这幅画放到了拍卖会。发生了戏剧性的一幕:最终是国家文物局以1980万的价格购买了回去。

以上是流传最广的故事版本,描述过程大同小异。

然而事情真实的过程并非如此,这其实是文艺加工后而成被广为传扬的故事。

真实的情况

据当时北京嘉德拍卖公司的创始人,陈东升先生所写的《一槌定音:我与嘉德二十年》一书中披露:当年来到北京售卖《十咏图》的是一个王姓东北人,当时正是他自己接待的。

1995年,老汉800万卖传家宝,宝物现身拍卖会后,故宫1980万

如果是文物局对于这样的文物不可能不引起重视或者说根据专业程度也不可能会存在胡乱鉴定的问题。

当时那个东北人自称祖上是溥仪的卫队长,自家还有《乾隆南巡图》,但这次自己是替一个认识的老头来到这边出手一件“东北货”的。

“东北货”那会在行话里指的就是溥仪从宫里带出去的一批文物,因为后来散落在了东北,所以称为“东北货”。

那个东北人对陈东升先生说的是想要嘉德出400万买断这幅画.

据陈东升所说,当时那东北人和他商谈了一上午。因为当时陈东升先生正在着手杨永德收藏的齐白石作品,也就没什么心思去顾及这件“东北货”。

再加上他自己93年才入行,时间也还不久,而且对于北宋时期的文物并不太了解,所以也不知道值多少钱,当时也就没太在意。

1995年,老汉800万卖传家宝,宝物现身拍卖会后,故宫1980万

事后那个东北人还特意留下了《十咏图》的照片,陈东升就让人拿去给刘九庵看,因为是照片,后来刘九庵也没有认可。

当时正准备把这画拿去给当时故宫博物馆的研究员徐邦达看,没想到那个东北人又来和陈东升商谈买画的事,但是因为当时陈东升表示自己并不能做出判断,后来就没同意他的要求。

事后这个东北人见在嘉德公司这里谈不成,转身就找到了秦公。当时秦公是北京文物公司的总经理,也算是一个文物专家。

秦公看到这幅《十咏图》也是十分惊讶,自己也不敢轻易做出决定,于是就拖着这个东北人找到了徐邦达。两人一番鉴定后,确定这就是张先的真迹《十咏图》,可以称得上是一件国宝。

之后秦公就收了下来。但具体价格陈东升在回忆里也没有表明,只知道秦公后来将这幅画放到了翰海拍卖会上进行拍卖了。

为什么说这才是大众流传的那个版本并不真实呢?故事里面没有具体的资料来进行佐证,比如故事里提到的专家没有确切的姓名,只是很模糊的描述

1995年,老汉800万卖传家宝,宝物现身拍卖会后,故宫1980万

相较一对比的话,陈东升在书里所介绍的更具有可信度,毕竟这是他本人亲身所经历过的事情,而且相关人物都具体可查,且能对上。

所为说之前流传的那个故事有点故意编纂文物局的事情,已达到讽刺的趣味性。但是《十咏图》确实是一件价值连城的文物。

极具价值的文物

这幅《十咏图》,是出自于北宋著名词人张先之手

宋朝时期可以说是中国的文艺复兴,特别是在北宋,文化和经济都达到了鼎盛时期。也在因为在这样的大环境下,百家争鸣,思想、文化上涌现了很多名人。

其中包括北宋大文豪张先,他与苏轼、欧阳修等都是好友。

张先以词而闻名,与柳永齐名。作为两宋时期的婉约词代表人物之一,可以说是张先将小令转向了慢词,起到了一个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但张先在仕途上并不顺利,算是大器晚成。他40多岁才考取进士,才得以步入仕途。后来得到晏殊的赏识,担任嘉禾判官政绩平平,这或许跟他淡泊名利的人生追求有关。

也正因为政绩平平,本就醉心于文学词赋的张先,也能及时从这个勾心斗角的官场里全身而退,这也成就他在文学上的影响。

据《石林诗话》所说“能诗及乐府,至老不衰。”张先常以登山临水之时,创作诗词,极为洒脱。

而《十咏图》就是他在晚年的时候所作,张先自小就在父亲张维的文学熏陶下长大,父亲对他的影响很大。

82岁高龄的张先在翻阅父亲张维一首七律《吴兴太守马太卿会六老于南园人各赋诗》时,看到最后的两句诗句“他日定知传好事,丹青宁羡洛中图”,颇有感触,忽得灵感所作此画。

《十咏图》,是一副手卷绢本,画心纵长52厘米、横长125.4厘米。这是一幅山水人物画,表现的是当时吴兴的风物人情以及其父亲一生的志趣。也是张先流传下来的唯一的一幅绘画作品。

景物方面阁楼、花草树木、庭院相得益彰,人物方面主要是童仆相伴体现的儒家风流,整体营造的是一派太平盛世的景象。是典型的北派山水风格。

张先去世后,《十咏图》便一直流传于世。据资料记载,此画当时被南宋的权臣贾似道收藏过。其卷尾有三印即“秋壑”、“秋壑玩赏”、“悦生”,也就是贾似道所印

后来贾似道家道中落,于咸淳九年这幅画又被南宋词人周密父亲周明叔所得。周密在《齐东野语》中有相关记录:先世旧藏吴兴张氏十咏图一卷,图其父生平诗十首也。

之后此画并无详细去向,直到明末清初的时候,落入了清内府。当时乾隆皇帝对这幅《十咏图》也甚是喜爱,并在画前引首亲自题写了“诵芬写妙”四个大字。包括嘉庆、宣统都在画上盖有印章。

1995年,老汉800万卖传家宝,宝物现身拍卖会后,故宫1980万

清末时期,1912年辛亥革命后,清王朝名存实亡,末代皇帝溥仪仍然住在紫禁城中。溥仪想把藏在内府的文物、古典书籍据为己有,于是常以赏赐弟弟溥杰为名义,将大量的古籍、文物运出宫,并且藏在天津的英租界。

后来溥仪被驱逐出宫,秘密前往天津,在天津那段时间偷卖了不少文物。1931年携带大批文物来到东北出任伪满洲国皇帝,将这些文物藏于长春伪皇宫里。而其中就有这幅《十咏图》。

伪皇宫修建了一栋专门用来放置文物的阁楼,也被称为“小白楼”。

抗日战争胜利后,溥仪在逃窜时从伪皇宫里带走了不少的文物,还有一部分遭到了民众和日军的哄抢,所以有很多文物流散在了东北。

之后还有很多东北人跑到北京琉璃厂去找买家,所以那段时间北京经常接连出现一些价值连城的宝贝。后来还有很多老板组团到东北去扫货,也就是所谓的“东北货”。

据说这幅《十咏图》则被一个侍卫偷走了,自此几十年不知下落。直到1995年那个深秋这个东北人的出现,才重新问世。

而那个拥有此画的老头,其祖上很可能就是当初哄抢文物的侍卫,因为《十咏图》一直是他们家祖传下来的物件。

不论怎样,如今《十咏图》再次出现,作为文物而言,它的历史意义和文献价值都是非凡的。

最终秦公将这幅《十咏图》放到了北京瀚海拍卖公司进行拍卖。

拍出天价1800万

随后《十咏图》的消息也不胫而走,在北京传开了。但是当时社会上质疑声也存在一些,同样也引起了国家文物局的重视。

1995年,老汉800万卖传家宝,宝物现身拍卖会后,故宫1980万

时为文物鉴定委员会的主任启功先生和副主任徐邦达先生等聚集了好几位文物鉴定的权威专家,临时组了一个鉴定小组对这幅《十咏图》再次进行了一番更为严谨的鉴定

最终确定确实是张先的真迹,而且一致表示了这件作品具有很高的文献价值。

因为在画里记载了北宋当时的文化及人物活动,是不可多得的一手史料。而且在流传的时候,增加了很多的题跋及文印,更是弥足珍贵。

于是启功先生将鉴定的结果报告了国家文物局,国家文物局很快也做出了回应,表示同意进入竞拍,但提出了要求:此拍卖品限于境内博物馆及国有事业单位竞拍。事后又拨出一笔专款做好了竞拍的准备。

1995年10月3号,瀚海举行了一场拍卖会。拍卖会场近800的席位都坐满了人,连走廊都被围的水泄不通。故宫博物馆副院长杨新、文物局副局长马自树等都来到了现场

上午九点拍卖活动正式开始。会场马上变得鸦雀无声,在场的人无不侧耳倾听,看看这件宝物最终花落谁家,能拍出多高的价格。

竞拍席位上一个人显得极为平静,那就是代表故宫竞拍的文物处长梁金生。之所以神情平静,因为故宫文物局对这件文物势在必得,国宝必须回归到国家。

《十咏图》以600万元的起拍价开始了竞拍。在多次的角逐后,眼看着价格从600万到800万、1000万......一路飙升,此刻会场的气氛一度非常紧张。

眼看着被哄抬的价格,故宫相关人员包括代表竞拍的梁金生,也是稍有点出乎意料。

之后会场有人带头起哄:“这画本就该由故宫收藏,大家都别争了。”明眼人都知道,此次的《十咏图》故宫博物馆肯定是不会放手的。

其他博物馆以及国企代表也都面面相觑,毕竟此时的价格在当时拍卖行来说已经算是天价了。

1995年,老汉800万卖传家宝,宝物现身拍卖会后,故宫1980万

看着梁金生不断的举起手中的拍子,知道这场竞拍自己肯定是无法竞争过故宫博物馆的了。

直到梁金生将价格抬到了1800万时,其他竞拍单位再也没有举起过手中的牌子。一锤定音:一千八百万成交

梁金生长舒一口气,《十咏图》终于再次回到了故宫。最后加上%10的佣金,成交价为1980万,这在1995年无疑是天价了。

当时这个价格打破了书画作品拍卖的记录。但所幸的是最终这幅《十咏图》还是回到了故宫。

文物是历史上具体的物质遗存,之所以称之为文物一来它是由人类创造或是人类活动相关的所得,同样作为历史的过去无法复制。

主要价值体现自历史、艺术及科学价值。具体表现在教育、借鉴以及为科学研究提供资料上。

1995年,老汉800万卖传家宝,宝物现身拍卖会后,故宫1980万

所以国家对这些极具价值的文物甚为重视。这也是故宫博物馆第一次拿出这么一大笔钱来保护国家的文物,就如启功先生所言的:“两个字,值得”。

当然文物也有时候也会被民间收藏家进行收藏。2002年宋徽宗的那幅《写生珍禽图》的出现,再次引起了轰动。

那幅《写生珍禽图》从日本回到了北京,最终却被一名比利时收藏家以2530万的价格获得。当时它的拍卖价一度打破了《十咏图》的记录,甚至可以说打破了中国绘画拍卖成交的世界记录。

据说当时故宫博物馆也有意购买,并且出现了在了拍卖会场,但是故宫当时的心理价位是1000万,当价格一度涨到2300万时,也就放弃了。

国宝流入国外人手中,当时国人心里确实不是滋味。直到2009年,这幅国宝再次被放上了放上北京拍卖会场,最终上海收藏家刘益谦以成交价6171.2万元的价格收入囊中

事后拍卖公司的总经理说到:刘益谦是一个书写新中国收藏史的人伟大的艺术品就像是历史的一条长线,源远流长,而博物馆、收藏家都如同线上的珠子,会被后人所挖掘发现,影响后人,直至千年。

或许这正是文物的魅力吧!

免责声明:本文章由会员“丁龙”发布如果文章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于本站联系

丁龙
免责声明:本文章由会员“丁龙”发布,如果文章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