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3年2分硬币值多少钱(1963年)

1963年的一个静谧的下午,山东烟台西松岗村的村民们正像往常一样从事种田耕地等生产活动。

一行行色匆匆的人进入了村民们的视野,这行人向村民们打听了村里一位姓杨的老农,一番交流后,大家得知原来这行人竟是从省里来的文物专家,出于好奇,村民们纷纷跟着他们去了老农家里。

此时,杨姓老农正搬起摆放在桌子上的两捆柴火展示给文物专家看,出乎意料的是,这两捆看似平平无奇的柴火竟引起了文物专家的高度关注。

经过鉴定以及协商,专家们花费1800元带走了这两捆柴火。

1963年,文物专家用1800元从老农家买2捆柴火,今成国宝禁止出境

很快,杨姓老农家里两捆柴火卖出1800元高价的消息在村里不胫而走,大家纷纷投去羡慕的眼光。

按照当时的物价来看,1800元属实是一笔不菲的财富了。因为在60年代初的时候,千元户还是很少见的,1000元足够在乡下置办起三间崭新的大瓦房。

这件事引起了大家探究的兴趣,随处可见的柴火为何如此值钱?难道这些柴火有什么与众不同之处吗?

偶然的际遇,结局险些令人嗟叹

其实,早在胶东保卫战之前,地方豪绅地主还掌控着地方,而位于山东烟台的龙口,就有这样一个商贾巨富家族,家族的掌门人人称“丁百万”。

1963年,文物专家用1800元从老农家买2捆柴火,今成国宝禁止出境

胶东半岛上流传着一句民谣“黄县房、栖霞娘、蓬莱净出好姑娘”,其中的“黄县房”指的就是丁氏家族的房子。丁氏家族是一个名不虚传的仕宦世家。

据记载,从乾隆年间起,丁氏历代就十分重视读书教育,丁氏家族先后共27人考中举人进士,家族为官者更是不知凡几,鼎盛时期五品以上官员就有140余数之众。

他们以学入仕、以仕保商,不仅入仕做官,更是借助家族势力将钱庄当铺开遍东部11个省份。相传家族资产折合白银上千万两,比清政府两年的财务收入还多,故家族长盛不衰。

清政府倒台后,丁氏家族靠着这些遍布东部地区的当铺和钱庄开展了一系列买卖地契、发放高利贷、搜刮民脂民膏等不正当的生意,在胶东地区成为一个毒瘤般的存在。

时在街上常常能看到丁百万家族雇佣的打手招摇过市、耀武扬威、,胶东地区百姓因此一度怨声载道,惶惶不可终日。

1963年,文物专家用1800元从老农家买2捆柴火,今成国宝禁止出境

直到1947年,由陈毅、粟裕领导的华东野战军在山东战场上连战连胜,迅速掌控了山东地区的主动权。

此时,解放军在华东地区的根据地也逐渐扩大。而胶东地区在抗日战争时期就被时任胶东军区司令员的许世友攻克并解放,成为我军率先掌控的革命根据地。

因此,1947年胶东保卫战后,胶东成为了第一个大规模实施土地改革的地区,在我党的正确领导下,人民实现了当家作主,打土豪分田地,受压迫的日子就此结束。

1963年,文物专家用1800元从老农家买2捆柴火,今成国宝禁止出境

所谓善恶到头皆有报。得知解放军来势汹汹,一直尾大不掉的豪强家族“丁百万”惶恐不安,为了免遭清算,便仓惶之间带家眷逃跑了。

由于太过仓促,他们在逃跑时来不及处置家里的房屋、古董等,致使这些资产都被留在了丁家老宅的数千间房屋里。

此时,家里的仆人,雇佣的长工短工等才发现主人家跑路了,但却没有结付他们的工钱。于是,他们商量后决定将丁氏家族遗留的金银细软和古董均分,将其拿到当铺换取钱财冲抵工钱。

1963年,文物专家用1800元从老农家买2捆柴火,今成国宝禁止出境

在长工中,有一位姓杨的农民,他平日为人十分老实,从不与人争长短,自觉做不出瓜分主人家财产的事情,便不愿同其他人一样拿走那些金银细软。

最终,他一件东西都没有拿,就这样两手空空地回到了家里。到家后,家中的妻子听说“丁百万”逃跑了,而为他做工的农民纷纷从丁家拿走了各式金银财宝、古董细软冲抵工钱,便急忙问丈夫拿了些什么?

可看到丈夫两手空空,妻子一时间气不打一处来。不禁开始埋怨起丈夫来。

在她看来,丁百万一直以来都横行乡里,如今解放军来了,终于可以挺直腰板当家作主了,为什么要对这些压迫者讲道义?

所以她认为被打倒的地主家里的财产就应该分给老百姓,何必为了所谓的道义而做了苦力却得不到应有的报酬呢?况且,就算你不拿,其他人也会将丁家洗劫一空的。

1963年,文物专家用1800元从老农家买2捆柴火,今成国宝禁止出境

迫于压力,杨姓长工不得已又回到了丁家祖宅,希望找到可以抵扣自己工钱的东西。

谁料值钱的东西早已经被瓜分殆尽,丁家宅子里此时兵荒马乱,一派衰败之相。

他在屋子里搜寻了很久,最后只在角落里发现了2卷卷起来的书画卷轴。虽然上面满是泥泞脏污,可他也只好拿着这两卷卷轴回家交差。

长工的妻子看到丈夫只拿了两卷没有用的卷轴回来,不由十分生气,埋怨丈夫错失良机,不仅工钱没拿到,而且做长工以来白出了那么多力气。

气愤之下,她对杨姓长工说:“这什么书画劳什子的也没甚大用,我看还不如家里锅碗瓢盆值钱,权当柴火烧了吧,也好生火烧饭。”

长工闻言只得将这2幅卷轴扔进了灶洞,可没想到这卷轴是精心装裱过的,不易点燃,甚至连柴火都不如。长工一气之下索性随手将它们扔进了杂物间,也好眼不见心不烦。

1963年,文物专家用1800元从老农家买2捆柴火,今成国宝禁止出境

而之后十来年过去了,这两幅卷轴一直静静地被放置在杂物间,甚至连主人自己都已经忘记了它的存在。那么,这些画卷究竟是什么?

忽然的转折,“柴火”变文物

1963年,山东省烟台市文物博物馆在全省范围内收集古董、藏书、字画等老物件,用来丰富博物馆并扩大规模。

收购老物件的消息很快不胫而走,而这天,文物专家李经章先生来到黄县,找到一位曾经在国民党做过军官的人,收购到了很多书画卷轴作品,这个消息更是证实了传言非虚,目睹了这一幕的村民们这才回过神来,纷纷回家寻找老物件。

1963年,文物专家用1800元从老农家买2捆柴火,今成国宝禁止出境

而当年在丁百万大地主家做长工的老杨这才恍惚间想起,自己在1947年,丁百万倒台携款逃跑后,好像从地主家里拿了两卷这样的卷轴回家。

怀着激动的心情,老杨上前和文物专家进行交流,说到自己家里似乎也有像这样的书画卷轴,但是由于自己不懂鉴赏这些古董,甚至险些将它们当成柴火烧掉,现在只放在家里的杂物间,希望专家们去看看,这卷轴是不是你们所需要的?

1963年,文物专家用1800元从老农家买2捆柴火,今成国宝禁止出境

博物馆的文物专家看到老杨一副农民打扮,不由在心里啧啧称奇,既好奇这老农口中的“柴火”的来历,又怀着对文物的珍视心情。

就这样,李经章同志带领几位博物馆工作人员随老杨去了他家里。经过一番鉴定,结果不出所料,这两卷书画卷轴皆为真迹,并且还有非常大的收藏价值。

更令人惊奇的是,当文物专家把卷轴打开的那一刻,所有人不禁连连赞叹。

原来,卷轴内各有几幅保存完好的书画真迹,加起来竟有几十幅之多,专家们小心翼翼地将里面的书画取出来,经过初步的鉴定与讨论,确定了这2卷中所藏的书画皆为真迹,而且其中的大部分可以说得上是精品。

这一意料之外的收获令文物博物馆的专家们欣喜不已,为了将它们带回博物馆更好地保护起来,文物专家李经章先生对老杨说:这些书画是非常珍贵的文物,有很大的研究价值。

为了让它们得到更好的保护,最好的办法是上交国家,但是国家不会亏待你,等到申请到相关的经费后,我们博物馆会将你这几幅字画买下来,支付你应得的报酬。

1963年,文物专家用1800元从老农家买2捆柴火,今成国宝禁止出境

老杨当即表示,组织有需要就尽管拿去,这些书画在我家里放着也不过是让它慢慢发霉,无人问津,发挥不了它的真实价值,如果这些书画能够得到更好的保护。

让更多热爱书画的人看到,何尝不是一件乐事,报酬什么的不重要。李经章先生说,你放心我们不会亏待老百姓,不白拿老百姓的一针一线,这是组织纪律,必须严格遵守。

对待觉悟高的同志更应该严格按照组织规定办事,专家们回去后决定迅速成立专项小组,对这些书画进行更深一步的鉴定,并评估价值,上报上级机关,批准研究经费。

不久后,1800元的经费批准下来了,博物馆的工作人员也如期将这笔钱交到了老杨的手里。

“柴火”变文物的来龙去脉就到这里结束了,然而大家对后续的发展仍然有很浓厚的兴趣,那么,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下这段藏在文物背后的历史。书画出自谁人之手?又有多大的价值呢?

瞠目结舌的结局,世之无二的珍宝

博物馆工作人员将两卷卷轴中的书画清理出来,并重新进行装裱,一番整理过后,发现这卷轴里一共有70幅古代字画真迹,其中的52幅都有着非常大的价值。

为了更好地鉴定这些书画,博物馆还专门找来了我国著名的文物鉴赏方面的专家张伯驹先生,事实证明博物馆的做法十分英明。

1963年,文物专家用1800元从老农家买2捆柴火,今成国宝禁止出境

张伯驹

张伯驹先生对其中的一张《古佛图》连连赞叹,原来这幅画正是他苦苦寻找很多年的“扬州八怪”之一的金农先生的真迹。

以为流落到了海外,一直觉得是件极大的憾事,没想到它竟然被博物馆的同志机缘巧合之下发现了,张伯驹先生对此欣喜不已,得知文物没有流落海外,现在好好地被放置在在博物馆,实属万幸。

此画是金农先生人物画中的代表作,纵250.8cm,横70cm,图中佛陀青螺发,肉髻,眉心有白毫,全身着红色通肩大衣,右肩袒露,双手遮于衣袖下,以“游丝描”绘佛面及手臂,以“兰叶描”绘大衣曳地,线条起伏辗转流畅,体现了升腾动荡的神奇意境。

1963年,文物专家用1800元从老农家买2捆柴火,今成国宝禁止出境

那么,张伯驹先生口中的金农先生是何许人也?这幅画作又为何会被视之为珍宝?

金农先生是清朝“扬州八怪”之首,清代著名书画家,人生历经康、雍、乾三朝,故自封“三朝老民”,终身布衣,喜好游历,人生坎坷,年少时工于诗文书法,独创“漆书”的书法风格。

直到五十三岁后才开始学作工笔画,他的画造型奇古夸张,善用淡墨勾勒描摹,画作留白适中,形象鲜明突出,奇绝脱俗,见之者无不对其画作的意境称赞不已,在当时就有着较高的声誉。

金农先生交友广泛,当时寓居在扬州的郑板桥先生亦是他的好友,郑板桥曾说过“杭州只有金农好”,由此可见其两人的友谊深厚。

1963年,文物专家用1800元从老农家买2捆柴火,今成国宝禁止出境

他主导开创的“游丝描”和“金错刀”等画法,独树一帜,堪称一绝,而这幅在老乡家里收来的《古佛图》正很好的表现出了金农先生的绘画风格以及意境,更令人称奇的是,画作中还有着金农先生的题字,这字正是金农先生独创的“漆字”。

奇特的笔法结合奇妙的绘画手法将这幅画的意境提高到了全新的境界,书画一体,相得益彰,所以这幅画有着极高的价值却是所言非虚。难怪张伯驹先生对此画赞叹连连。

1963年,文物专家用1800元从老农家买2捆柴火,今成国宝禁止出境

2016年,嘉德国际拍卖行展出的金农先生《冬心花果册》,以4843万元的价格成交,成为了现今为止金农先生画作的最高拍卖纪录。由此可见金农先生的画作依旧价值不菲,对于现代的收藏爱好者来说,仍然有着极高的收藏价值。

文物最好的归宿

现今藏于山东省烟台市博物馆的清代金农先生的《古佛图》,是烟台市博物馆的十大镇馆之宝之一,已被国家文物委员会鉴定为国家一级文物,未经国家批准,不得私自出境展览。

《古佛图》现今静静矗立在博物馆内,不再辗转流落,避免了远漂海外,不管是对文物本身还是对书画收藏家、爱好者来说都是件极大的幸事。

这一幸事得益于老杨的不贪心不图利,得益于文物专家的严谨的工作态度,得益于社会各界人士的支持理解。

国宝失而复得的过程体现了我们中华民族强大的凝聚力,不仅能克服诸多困难困苦,而且能将中华文明发扬光大、薪火相传。

参考资料:

[1]周霞.金农▪古佛图轴[J].读书文摘(中),2018,000(006):P9-9

[2]金农绘,王之海.金农▪扬州画派书画全集.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

[3]曲春杰.胶东革命武装斗争及其历史贡献[J].党史博采(理论版),2015,025(012):P6-7

免责声明:本文章由会员“王悦”发布如果文章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于本站联系

王悦
免责声明:本文章由会员“王悦”发布,如果文章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