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长沙写作背景(沁园春长沙教学目标)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出自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通过学习沁园春长沙,具体让学生体会意象、意境;通过意境营造的情境氛围体会作者情感。知识结构图就是意象———意境————情感。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①掌握朗读技巧,学习富有表现力的语言②体会宏阔的深秋意境,提高形象思维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合作学习,把握文中关键词的意思和作用,体会词的意境,感受作者的情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感受词的魅力,体会毛泽东的伟人情怀以及他那种豪放雄奇的风格。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远大的抱负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学生预习了诗歌,可是对于这首诗歌的上片,学生并不知道什么是意象,只知道是景物描写,面对诗歌还是像初中那样的死记硬背,并没有掌握诗歌的解读办法,还需要高中教师在学法上给以指导,所以我让学生找出上片的景物描写,并指出这些景物的词性,感悟整幅画面给我们的感觉,进而分析情感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他是共和国的缔造者,他也是诗人,他用平平仄仄的枪声写诗,二万五千里是最长的一行。梅花瑞雪,战地黄花,神采飞扬,指点江山,他是当之无愧的风流人物,他就是伟人毛泽东。让我们追寻伟人的足迹,再回长沙,感受《沁园春长沙》的魅力。

二、背景链接:长沙是湖南的省会,是毛泽东求学和早年从事革命活动的地方,一九二五年二月他从上海回湖南开展农民运动,八月从韶山到长沙,九月前往广州主持全国农民运动讲习所。此时的毛泽东已被排挤出中央委员会,且被军阀赵恒惕通缉,真可谓“乱离朋友尽,独在天一隅”。在长沙逗留期间重游橘子洲,面对湘江上美丽动人的自然秋景,联想起当时的革命形势和往日之事,不禁心潮澎湃,便以“长沙”为题写下了这首《沁园春》

沁园春长沙写作背景(沁园春长沙教学目标)

《沁园春•长沙》正式发表于1957年1月1日《诗刋》杂志。

《沁园春•长沙》是1925年秋毛泽东同志由韶山去广州开会,途经长沙,面对橘子洲、岳麓山的壮丽景色,触景生情,回忆起几年前,他和同学们在这里“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发出了“粪土当年万户侯”的豪言壮语,抒发了他要“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滿腔激情,体现了青年革命家以天下为己任,拯救苦难中国的豪情壮志。

我们先说一下毛主席写这首诗的背景,大家都知道长沙是毛泽东主席进行初期革命活动的中心,毛泽东于1911年到长沙第一师范求学,常和同学蔡和森,何书恒等人在水陆洲一带游泳和游览,畅谈人生国事,在长沙度过了长期的革命生活。

1917年毛泽东发起组织新民学会,1920年又组织了湖南学生联合会,并在长沙担任过教学职务,也在那里成立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会,这时毛泽东已经是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

1922年毛泽东领导长沙土木工人罢工,被统治湖南的反动军阀赵恒惕下令通缉,为躲避通缉,毛泽东转赴上海和广州。又于1925年重新回到湖南成立了农民协会,这时候反动统治当局已经觉察到这些活动的危险,于是再次准备逮捕毛泽东。在离开长沙的前夕,毛主席作下了这首著名的《沁园春.长沙》。

这首词有景有情,情景交融,上阕生情,下阕设景,体现了毛泽东在长沙革命生活的义气风华,苍茫沉浮,俊爽风流,也洋溢着炽热的时代精神。

这首词是以典型环境作为背景书写旧地重游的激情壮志,抒发了毛泽东对长沙深厚而亲切的政治感情和生活感情。

前三句的词序和同一般词序不一样,这是为了适应诗词格律的要求。其正常顺序应为:寒秋,独立橘子洲头,湘江北去。

您可以尝试用纯音乐“少年中国说”试一下。

首先,此曲为纯音乐,不带人声歌唱,只是在曲中穿插了一些和声,反而跟纯粹的音乐部分如影随形相辅相成,比较适合做背景音乐。

其次,它的节奏分层次,有高亢激昂,有低沉浑厚,有舒缓悠扬 ,跟毛主席这首《沁园春·长沙》相合,感觉比较贴切。

再次,曲名“少年中国说”,少年强则中国强,富有爱国情怀,也是比较贴合的。

免责声明:本文章由会员“robots”发布如果文章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于本站联系

robots
免责声明:本文章由会员“robots”发布,如果文章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于本站联系